蔡慎坤:「慢就業」為「啃老族」找了塊遮羞布

人氣 628

【大紀元2016年10月09日訊】《光明日報》10月2日在頭版發表題為《「慢就業」不失為一種選擇》的短評,指出今年高校將有1000萬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不過有一部分高校生畢業後並不急著就業,而是選擇暫時遊歷、陪父母、瞭解市場等,成為「慢就業一族」,並做出了「『慢就業』給人們沉靜下來仔細觀察、學習、思考的時間」,「可以讓自己以更成熟的面貌面對人生」……

這篇短評一發表,就被新華網、人民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如獲至寶,紛紛在顯著位置轉發,《新京報》隨後也發表社論支持「慢就業」。可悲的是,數量龐大的高校畢業生在經歷了教育產業化、高校擴招、本科轉碩士之後,依然沒有趕上好時候,如今面臨傳統行業飽和、經濟下行、企業裁員,不得不被迫接受「慢就業」,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慢就業」就是失業,「慢就業」只是為「啃老族」找到了一塊遮羞布。

暫時去遊歷,要去哪兒遊歷,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體驗國外的異域風情?前一段時間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最終還是敗給了「一定要帶上錢包啊!」那身嘶力竭的吶喊。

至於陪父母,能把啃老說的這麼堂而皇之的也就只有只有這個詞了。剛畢業才20多歲,除非父母是老來得子,一般父母在40歲左右,正是努力奮鬥的時候。此時,父母更多的是希望子女能夠盡快上班,更多的關注於事業,而並非承歡膝下。

而調查市場更是無稽之談,沒有資金,沒有目標,沒有經驗,去調查市場,調查什麼樣的市場?沒有工作,拿所謂的調查市場或者自己創業作幌子,是對自己能力的極度不自信或者對自己踏入職場的恐懼感的另類自我安慰。

中國就業市場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大學畢業即失業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幾年前擴招研究生是為了延緩就業壓力改採取的臨時措施,承受這種壓力的,依然是學生本人及其供養學生讀書的每一位父母。

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756萬人,這是新中國建政以來的最高峰。高校畢業生佔新進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往屆「慢就業」的畢業生,今年中國的就業壓力顯然是前所未有。

大學生不僅面臨失業煎熬,還面臨著社會階層固化社會公平缺失等問題,學生上大學一般都是父母提供全額學費生活費,這些年輕人含辛菇苦十多年,花費數十萬,畢業即失業,對於學生本人以及父母,都是一種傷害和打擊,特別是90後大學生見多識廣,對他們的心態勢必產生更大影響。

近年來,中國各個行業、各類企業,顯性和隱性的失業人群都在不斷增加。即使是國有企業,原來的「鐵飯碗」也隨時被打破,比如曾經紅紅火火的煤炭鋼鐵行業,一個「去產能」,就造成了近200萬失業大軍。

外資企業為了實現3%-4%的利潤增長,也在不斷降低人力資源成本,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金領白領也成了失業群體,人們不禁感慨唏噓:連外企都在掐著指頭過日子,可見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

私企本是中國的就業「大戶」,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但隨著大量私企破產倒閉,傳統領域多個行業處境艱難,而金融領域、新興領域隨著大量企業停止社招甚至企業合併,失業人數也在大幅增加。中國政法大學李曙光教授經過調研曾得出一個破產企業數據,全國每年約有75萬到80萬家企業退出市場。

隨著失業問題日趨嚴重,就業人群的工資收入增長變慢,普惠式的收入增長早己難以為繼,如果經濟持續低迷,很快就會有為數眾多的企業出現降薪潮。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稱,中國經濟增長率到2018年將降至5.4%,2019年降至4.6%,今後將明顯放緩,在2022年將跌破4%,隨後無法擺脫放緩的趨勢。

經濟增長是穩定就業和薪酬增加的源泉,如果中國經濟不再高速增長,無論國企私企還是外資的經營都將變得越來越艱難,失業現象會越來越普遍,「失業潮」+「降薪潮」也會如期而至並成為未來的主流,而那些窮盡幾代人在城市做「房奴」的一代人,是否做好了面對「慢就業」的殘酷挑戰?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中國600萬失業工人何處去 伐木或掃地?
畢業變「無薪民工」 大陸大學生就業難釀危機
中國城鎮失業率或高達13% 是官方數據的3倍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哪些專業不好找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