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球最宜居城市

墨爾本的桂冠之路(歷史篇)

人氣: 19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威廉墨爾本編譯報導)全世界都知道墨爾本是最宜居城市,但墨爾本怎樣發展才能保住這個頭銜?我們需要為地標建築物MCG建造一個棚頂嗎?這個觀點激發了人們探討如何為下一代改善墨爾本城市的興趣。《太陽先驅報》從11月6日開始深度報道關於墨爾本未來的討論。讓我們隨之也來看一下墨爾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據《太陽先驅報》報導,在繁榮時期,她被稱作「神奇的墨爾本」;在其它時期,她被稱作「怪味的墨爾本」;但現在她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在過去連續6年內,《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把墨爾本列為世界最宜居名單榜首。 這是一個讓我們自豪的稱號,但任何人私下都會懷疑,最宜居城市的稱號能否保持。糟糕的是,墨爾本的排名可能會下滑,因為社區的擴張和人口的壓力正在逐漸降低居住質量。

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壓力是交通擁擠、住宅危機、以及綠色環境減少,但是這些都不是新問題。

墨爾本第一個主要規劃是1929年公布的「墨爾本總體規劃」(Plan of General Development Melbourne),其目標是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擁擠,規劃戶外娛樂場所以及無計劃的土地使用。

維州公路局(VicRoads)前執行董事Max Lay說,因為這個規劃在大蕭條期間(Great Depression)公布,因此沒有得到落實。他出版了一本名為《墨爾本里程:墨爾本道路的故事》(Melbourne Miles: The Story of Melbourne’s Roads)的書,書中寫道:「有些規劃建議已通過,但現在回想起來,很多只是規劃幻想」。

其它一些比較接近現實的規劃落實了。在隨後的幾十年內,墨爾本稀里糊塗地成為了一個擁有450萬人口的大都市,享有令人羨慕的國際聲譽。她建立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礎設施,包括一條重要的高速公路和公共運輸網絡,以及一個世界級的醫療系統和體育場地。

墨爾本在過去10年裡的發展超過澳洲的任何其它城市,以每天約200餘人的速度不斷發展。2001年至2011年,就業率超過了國家水平。

但這些成果的取得十分不易,反映了墨爾本在經歷了巨大挑戰之後的崛起,尤其是20世紀70至80年代經歷的挑戰。

經濟學家Marcus Spiller稱,最能夠反映出當時市中心面貌的莫過於1976年拍攝的電影剪輯《Long Way to The Top》了。當時攝像組被安置在平板卡車的後面,沿著Swanston街拍攝。他最近寫道:「觀眾可以看到當時市中心人們的精神面貌,城市充滿了B級建築物,墨爾本市中心看起來讓人感覺像一個省。」

在隨後幾年內,「省級主義」觀念被「鐵鏽帶」觀念取代,因為關稅壁壘政策在1980年代的工業領域遭到削弱,維州重要的製造業受到了巨大衝擊。由於商業銀行Tricontinental的破產,墨爾本經歷了一系列金融災難,1990年代初的墨爾本看起來很潦倒。人們向北部遷移,因為那裡擁有暖和的天氣和大量的就業機會。

後來慢慢有了一些變化,據Spiller博士說,從郵政編碼3000地區開始,政府鼓勵更多的城市生活,重點開發亞拉(Yarra)河和南岸(Southbank)地區,允許大學招收國際學生,修改約束飲酒法規,市中心出現法律許可的食品店和酒吧,一個零售業中心出現了,這些措施振興了這座城市。(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