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故事:百花深處是我家 北京民居四合院

北京民居四合院展現諧和理念

作者:若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老北京的城市規劃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諧和關係得到充分的體現。作為帝王之都,城市的核心是帝王,所有的建築形式都體現著一個象徵。城市建築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形式、建築布局、建築色彩,都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得到充分體現。

北京民居四合院展諧和理念

民居是北京古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房屋和牆圍成正方形或長方形之院落,即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形成四合院,或無倒座形成三合院,並由多個院落前後或左右擴展,以門、迴廊相連接,構成較大的建築群體。這種布局形式,適合於中國古代的宗法禮教制度需要,同時又與陰陽五行、風水學說相結合,使家庭成員在長幼、尊卑、主僕、男女之間,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體現出來。

北京正規四合院,大門闢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有的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在規整的四合院中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

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作用是分隔裡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宅」。體現著在居住環境中的「內外有別」。垂花門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俗話說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的二門就是指垂花門。

垂花門(用心閣/維基百科)
垂花門(用心閣/維基百科)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北京四合院內講究種樹種花,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清末民初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典型的寫照。 四合院中住正房的一定是一家之主,東廂房又因為左為貴,由長子居住。而倒坐房一般是傭人來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得以完整的體現。

平鋪規整的院落組合不僅具備了較為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創造了接近自然,利於人際交往(本家、本族)的諧和狀態,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院落方整的空間,也符合中國人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

此外,北京城裡的四合院基本是正方形的或呈南北長方形的,而我們所看到的爨底下村(註1)的四合院其規制大體與城裡的四合院相仿,而限于山地的條件則是因地制宜,甚至也有東西長方形的院落。這也可以視為人與自然的諧和關係所決定的。

爨底下村(zhiyoo/維基百科)
爨底下村(zhiyoo/維基百科)

我們通常看到的四合院的門開在東南方向,幾乎所有的宮殿的大門是開在正南方向。宮殿向南開門,多是傳統中「面南而王」作為解釋,而民居朝東南,也賦予了「紫氣東來」。用五行八卦來解釋,東南為「巽」位,按照卦相的解釋,象徵風,有「順」、「入」的意思。用五行來解釋,此為「青龍」位,為吉位。建築與自然的協調在古代就已經上升到了理論和哲學的高度。

註:爨底下村(川底下村)是最古老的明清村落,隱置於京西深山峽谷之中,有「古村文化明珠」之稱。爨底下村位於距北京90km處的京西古道上,具有幾百年悠久歷史的爨底下古山村,至今還保存著古老傳統文化。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北京的古蹟如今消失不少,我們只能在老照片上追憶當日流光溢彩精美無倫的影像。本組照片是恩斯特.柏石曼在上世紀初所拍。
  • 據生活在北京的老人說,以前在北京城內,只要稍稍踮一踮腳,就可以看見遠處的西山。是真是假,我並不知曉,但至少在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時並非如此。曾經的天際輪廓線早已被人造水泥建築所取代,北京除了高樓還是高樓。曾經充滿了古韻、承傳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北京,如今已然近乎消失。
  • 天地無垠,今天人類的認知水平只揭開了世界的「冰山一角」,還有層出不窮、扣人心弦的未解之謎等待著去探索。本文節選了北京古城裡的幾大謎團,它們就藏在人們耳熟能詳的京城名勝古蹟裡。
  •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談及北京四合院,人們往往會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相應的街坊胡同形成的歷史。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它作為中國傳統居住建築的典範,中外聞名。
  • (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講究之多,就如她的胡同一樣如牛毛。眾所周知,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也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老北京言談舉止之間規矩特別多,禮兒面兒,都是從小就立規矩,在日常生活中不僅禮數多,講究多,連禁忌也是特別的多。
  • 近日,大陸網絡廣泛轉載一段據稱由加拿大人拍攝的無聲電影,清晰展現了老北京1920年代的市井畫面。不少網民表示,這段視頻讓現代人能夠看到近百年前北京人趕集、逛廟會等風土人情。藉此,我們來回顧一下與這些北京民俗連帶的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
  • 杏花春雨,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金燦燦的油菜花田……我心中的江南,一半在童年記憶和祖父母的慈愛里,另一半在詩詞曲畫的夢中。
  • 隨著2億3千萬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中共邪黨走入墳墓已成歷史必然。但一些人擔心,沒有共產黨的強權統治,中國就會大亂。其實在首都北京我們已經早在1989年春、夏之交就實踐了20天左右沒有共產黨的日子。
  •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不久,決定將北平改為北京,並遷都北京。這再次體現朱棣的雄才大略,遷都北京不僅僅是因為北京曾是他做燕王時期的封地,可以遠離建文帝的舊勢力,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北京山川形勝便於就近調動軍隊,方便指揮,可以防範元代蒙古殘餘勢力,控制東北,並制天下。
  • 天安門是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一方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