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中國入世15年究竟誰贏誰輸?

人氣 1005

【大紀元2016年12月15日訊】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鐵腕總理力排眾議,終於撕開了世貿組織對中國緊閉的大門,短短15年之後,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萬億美元,為入世前的8倍。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0.53%,2015年,這一數字為24.8%;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也從0.03升至0.6個百分點。

入世15年,中國成為這個世界最大的贏家,而輸家是昔日的主要經濟體美日歐。今年五月,歐洲議會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指出中國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近日,美國商務部長普里茲克表示「向中國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仍不成熟」。上周,日本又緊跟歐美,正式對外宣佈,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2016年12月11日零時起,中國入世15年保護性過渡期正式結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於這一天終止,這將大幅降低中國商品在全球被徵收的反傾銷稅,但美日歐同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各會員國有權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並以「反傾銷」的名義對中國商品加征高稅。難怪各大媒體在細數中國入世15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時,都在集中火力猛攻美日歐耍無賴,選擇性失明。

之前歐盟給中國開出了5個標準,認為中國均不達標,包括企業決策明顯受政府干預,沒有一套按國際通用準則建立的會計帳簿,生產成本、財務狀況受非市場經濟體系的顯著影響,企業受政府干預成立或關閉,貨幣匯率變化不由市場決定等等。

更重要的是,美日歐認為,當年中國為加入WTO曾做出過一系列承諾,15年之後,幾乎沒有多少真正兌現。包括取消電信與通訊壟斷,取消絕大部分關稅保護,取消80%以上的汽車關稅,對外資全面開放銀行金融行業,落實雙休日與有償加班制度,對外資開放傳媒產業與影音產業等等。

美國更是認定,中囯入世15年,是美國付出代價的15年。據美國官方統計,201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3426億美元,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以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累計高達3萬多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外匯儲備那個眩目的數位,基本上都是對美貿易順差所形成的。

除此以外,美國更認為中國採取各種保護主義措施,排擠外國企業,盜竊商業機密,山寨和偽冒外國產品,偷盜各類音樂、影視、電腦軟體等產品的版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無形中支撐了中國國力的強盛,難怪美國總有政客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耿耿於懷甚至說三道四。

今年以來,有關中國是否應該獲得「市場經濟」的地位成為一個爭議的熱點。中國堅持認為中國的經濟是「市場經濟」,但是美國、日本和歐盟都認為中國經濟屬性為「非市場經濟」。美日歐認為中國的主要經濟命脈,特別是一些上游企業,大部分屬於國營企業,這些企業受政府控制,在市場上擁有壟斷地位……由於這些企業不受市場力量制約,在政府支援下產能過剩,造成產品對國外市場的傾銷。

顯然,國企「產能過剩」也是中國政府最頭痛的問題,「去產能」「去庫存」至今無法有效解決,使得國際社會找到藉口,強烈呼籲取消給予中國的關稅優惠。另外,中國貨幣政策也還受制於政府,人民幣至今不能按照市場供求關係來自由浮動。

美日歐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給中國開了特別小灶,允許中國有15年的市場經濟過渡期。現在,15年的過渡期已滿,美日歐認為只有中囯成了大贏家,而西方經濟體幾乎全是輸家,因而美日歐一致拒絕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是美日歐集體違約還是中國沒有信守承諾?恐怕彼此還要爭炒下去。

15年搭便車的好日子是否走到盡頭?西方國家會不會一致決定取消過去15年來給中國的關稅優惠?這將直接影響價廉物美的Made in China還能不能在全世界暢通無阻,其實,中國公民深有同感:除了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等涉及民生的領域徹底市場化之外,其他行業還遠沒有市場化,而是有計劃、有預謀地權貴壟斷經營掠奪斂財。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網聞】驚悚!別以為人民幣崩盤和你我無關
川普上任 中國「世界工廠」會否走入歷史?
入世15年 中共被西方視為全球市場破壞者
美國擬對中國產洗衣機徵收52%反傾銷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