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論文造假爭議 台學者:「掛名」是腐化根源

論文造假爭議近日不斷浮上檯面,多位學者14日舉行教改論壇,呼籲公部門應主動介入,仿傚美國聯邦做法,追回研究經費作為懲處。(陳柏州/大紀元)

人氣: 3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大紀元2016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論文造假爭議近日不斷浮上檯面,甚至涉及台大校長楊泮池,多位學者認為,除了追究個人疏失,更需檢討的是制度問題,使人快速產製論文,所衍生出來更多問題;同時認為研究院院士並不適合擔任大學校長,若讓擅長學術的人掌握經費分配,很可能走向組織論文工廠、騙取研究經費的路,這幾起的造假事件就是例子。

多位學者14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教改論壇,他們呼籲,應由公部門主動介入,仿傚美國聯邦做法,追回研究經費作為懲處。涉案學者應主動以原始數據自清。教育部與各大學應提出因應方案,不容類似案件一再發生。

台大教授郭明良多篇論文遭質疑違反研究倫理,有4篇波及共同作者、台大校長楊泮池,引發學界震撼。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為,楊泮池應為政治責任、學術誠信下台,牽涉到的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應該主動去調查這些事,因為已關係到台灣的學術聲望,尤其生醫領域是政府極力推動的領域。

她呼籲,教育部、科技部應積極提出應變措施,尤其是12月底科技部專題計畫申請即將截止,涉案的學者應暫時停止申請。除了追究個人疏失,更需檢討的是「整個制度使人翻轉」,制度使人快速產製論文。

台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黃光國表示,現在大家只談造假、剽竊問題,都沒有檢討最腐化的「掛名」問題。出事的論文每一篇都掛一大堆名字,出事了就說希望研究生加強倫理教育,而不是檢討背後教師的問題。

研究和行政衝突 學者:院士不適任校長

為何台灣學術官僚常出問題?周祝瑛分析,研究人員和行政官僚是兩回事,中研院院士不適合當大學校長,學術強調自由獨立,行政官僚則要執行政策、做人際關係的協調,兩者身分易混淆,就容易出問題。

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表示,行政不是簡單的事,能當上中研院院士,是學術成就好,而不是擅長行政。讓擅長學術的人掌握經費分配,就很可能走向組織論文工廠、騙取研究經費的路。

劉源俊舉出,2005(民國94)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巴蒂摩(David Baltimore)就因為指導一位博士後研究員,被檢舉論文造假,巴蒂摩最後自行辭去校長職務。劉源俊說,楊泮池可能覺得還不到必須「辭職」的條件,或可改為宣布明年不續任。◇

責任編輯:宇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