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陸國企改革 最終可能走向產權私有

人氣 4214

【大紀元2016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報導)12月14日至16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當局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的說法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日,大陸學者接受新唐人專訪時表示,大陸企業最終可能是產權私有。

近日,新唐人專訪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建國。王建國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可能會有三種結果:一是完全公有,二是完全私有,三是公有私有混合制。但他認為,最終的結果更可能是產權私有。

公有和公私混合都存在矛

對於以國企為主的模式,王建國表示,(中共)國企的產權不明確,沒有動力,不可能有效率,國際上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就跟這個有關,競爭是不公平的,人家就不承認你。

上海維權律師鄭恩寵近日接受大紀元專訪時也表示,國際主要經濟體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因為國有企業太多,數量太大,占有壟斷地位。國營企業就是政府公司,你想生產什麼、你不想生產什麼,你要把這個價格提高就提高,要降低就降低,這樣人家沒辦法和你公平地競爭,所以我認為它根本不是市場經濟。

而對於公有私有混合制,王建國表示,其中存在誰來控股的問題,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控股,都存在問題。

如果私人控股,那麼國有資產肯定會進入私人手上,現在是(中共)黨委領導,擔心被吞併;如果國有企業控股,那麼私人進去,不可能有效率,而且會很危險。

鄭恩寵也表示,(中共)搞混合經濟並不是市場規律的混合經濟,私有企業把資金投進去了,但還是小股,那還不如獨立幹。

比如,造了高鐵嚴重虧損,沒有15年、20年根本成本收不回來,叫民營企業進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資金本身很緊張,我仍然是小股,15年才還給我,那還不如這15年我自己炒股票或者我自己搞一點企業還能有個周轉。

習推進國企改革 國企高層人事體制大變

博覽財經首席研究員李宏圖近日表示,「國企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中的重要問題。

資料顯示,中國的國有企業如今面臨產能過剩嚴重、殭屍企業氾濫、資不抵債等問題,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造成企業陷入債務危機、銀行不良貸款增加、民營企業受到排擠、低端產品過剩的主因,在於過去30年來的國有企業壟斷、盲目投資、貪污腐敗。

去年年末,習近平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以來,央企國企出現了一系列人事大變動。

比如,中石油總經理廖永遠和中石化總經理王天普,兩人都是去年被「雙開」後,今年9月被提起公訴,11月初審理,都被控受賄三千多萬元人民幣。

廖永遠和王天普都被指是曾慶紅、周永康主掌的「石油幫」的主要成員。

另外,今年央企最大的動作是寶鋼與武鋼合併成寶武鋼。合併後,武鋼董事長馬國強出任寶武鋼鐵董事長,寶鋼總經理陳德榮出任寶武鋼鐵總經理。寶鋼董事長徐樂江被調離。

海外評論員謝天奇分析,寶鋼與上海官場關係密切,已落馬的寶鋼副總經理崔健、趙昆都是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的舊部。艾寶俊被公認是江澤民長子江綿恆的死黨,12月初被提起公訴。

艾寶俊曾在寶鋼任職超過13年,官至寶鋼集團總經理,其接任者就是徐樂江。徐樂江在上海寶鋼工作逾39年,他此次被調離,凸顯習近平調虎離山,不動聲色地瓦解了「上海幫」的接班梯隊。#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大陸企業負債70%源於國企 凸顯遺留問題
大陸債券違約數百億元 國企央企是「主力」
外媒:大陸嚴控資本外流 規定兌換美元上限
吳敬璉:根治腐敗 中國經濟才能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