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代孕之愛

作者:高達宏
在這人世間,父母對兒女之愛經常是「沒有上限的愛」,以身代受兒女之痛之苦,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付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45
【字號】    
   標籤: tags: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

女兒結婚了三年一直沒有懷孕,當媽媽的急得不得了,除了帶女兒去看專精不孕症的醫生之外,只要聽到有什麼土方、偏方,就馬上去買來讓女兒吃,搞得自己和女兒都神經兮兮的。

到了第四年,女兒終於懷孕了,媽媽當然高興得不得了,但是不久卻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現像,媽媽經常聞到油煙味或是沒有來的就會作嘔,像是「病子」(台語,害喜)的症狀。

也就是沒有懷孕的媽媽竟然和女兒一樣的害喜了,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現像。

但是,這完全是出於愛。

那是媽媽在心裡上要替代女兒承受懷孕之苦,當然也是替女兒擔待苦盡甘來之樂。

事實上,在這人世間,父母對兒女之愛經常是「沒有上限的愛」,以身代受兒女之痛之苦,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付出。

所以小孩生病,身體難過的是小孩,心裡難過的是父母。

還記得我小時候生病發燒,媽媽經常半夜還起來摸摸我的額頭,然後餵我吃藥,我是生病睡不好,她是擔心得睡不著。

折騰了一個星期,待得病愈,我人舒爽了,晚上媽媽才得安心入睡。

父母的愛是難以回報的,也無法回報。

我總覺得到了二五、三十歲,「育子方知父母恩」似乎是來得太慢,知道得太晚,這樣的兒女並不可取,是虧待了父母,辜負了父母的恩情。
我們如果希望兒女早點孝順我們,我們就要早點孝順父母,而且要將孝順父母作為家中首要的教育工作。

孝順最簡單而有力的解釋就是「對父母的愛與尊重」,這是可以代代相傳的家庭之寶,可以讓一家長長久久的平安和樂。@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文安娶妻吳氏,貌極美好,性也聰敏,善持家政,不過驕氣頗深,嗔心亦重。因之,婆媳之間常常發生齟齬,所以每逢馬文安回家的時候,婆媳二人在他面前互相訴說:做婆婆的說媳婦不孝;做媳婦的說婆婆不仁,雙方各執一詞。
  • 劉平,字公子,本名曠,顯宗(漢明帝劉莊)後改為平,是東漢初年楚郡彭城人,官至宗正,為人有德行,十分重義和孝順,周圍的人都受到他的感化而修身行義。
  • 以孝治天下是中國古代聖王治國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國自古以來推行的儒家思想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家和則國和,家庭穩定則社稷穩定。所以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從齊家開始,齊家便是遵循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五常,使得家庭和睦。孝道這種家庭倫理推廣到社會,便是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治國法則。
  •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孝文化規範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倫理道德,進而維繫著社會、國家各群體之間的關係。在古代非常重視「孝」,人人都尊重孝順的人。除兒女孝順父母外,孝順婆婆的媳婦也受到天、地、人的尊敬。本篇收集古代流傳下來的關於媳婦孝敬婆婆的故事 。
  • 捐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給親人、朋友、同事,甚至一個素昧平生的人,解除他們的病痛、挽救他們的生命,而不求回報。此種境界,無私偉大。這幾例關於器官移植的故事,純淨透明,溫暖人心。
  • 《貞觀政要》與《康熙政要》書寫了中國歷史上兩個輝煌的盛世——「貞觀之治」和「康熙盛世」,記錄了締造這兩個盛世的帝王唐太宗和康熙大帝的言行語錄以及他們和大臣們的互動。
  • 冬至陽生春在望,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又稱「初歲」,冬至三物候現象含有甚麼哲理?冬至是大節日,中國歷代冬至節俗也很多,為何魏晉南北朝時人吃赤豆粥?北宋時視冬至如過年,建「鐘鼓樓」檢校時刻漏、報時;清代宮中傳出過冬雅緻遊戲「九九消寒圖」配合「九九歌」「數九」望春風…形成一種節氣的智慧,也是民間一種益種休閒和啟蒙教育。
  • 如同其它的流行趨勢一樣,猶太人在聖誕節吃中餐,也是源自於紐約市,發展至東、西兩岸,不過僅限於在美國。生活在歐洲、南美和澳大利亞的猶太人,並不會在聖誕這天,去排隊吃餃子和春卷。
  • 近期票房頗高的電影《你的名字》廣受關注與讚賞,除了在日本入帳200億日圓(近12億人民幣)之外,目前已公映的亞洲國家與地區中也好評如潮。為何這部日本動畫如此火爆?其大獲成功的秘密是甚麼?它的動人之處不僅僅在於「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美好,人類文化中的敬神理念,無私與純善的堅持,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
  • 記憶中兒時的廣州,冬天的清晨都是霧氣,從珠江邊蔓延過來,濕氣瀰漫,霧氣騰騰,趁太陽還沒有穿透霧霾,小小的我飛快走在長長的騎樓下,穿越一個又一個窄窄的巷口,像誰都擋不住我的前程一樣,無所畏懼,奔向菠蘿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