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5年前他救下企鵝 牠為報恩竟改變了習性

陳俊村

【大紀元2016年0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巴西男子索薩(João Pereira de Souza)在大約5年前救了一隻企鵝,沒想到這幾年來這隻企鵝一直「黏著」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探望並陪伴他,甚至可能因此改變了長途遷徙的習性。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索薩是從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退休的泥水匠,現在住在格蘭德島(Ilha Grande)的小漁村。他於2011年3月20日在其小屋附近發現一隻南美巴塔哥尼亞(Patagonian)地區特有的麥哲倫企鵝(Magellanic penguin)躺在海邊,身上都是油。

索薩將這隻取名為金晶(DinDin)的企鵝帶回家清洗乾淨,餵他吃魚,接著帶牠到海邊,希望牠遊走。不料金晶又返回海灘,吃了索薩給的另外3條魚。此後,金晶就一直待在索薩身邊,不會離開太久。

即使索薩試圖將金晶放到海中,牠還是會游回來。他甚至曾搭船將金晶載到外海放走,但當他返家時,金晶已經在家裡等他。

像金晶這樣的麥哲倫企鵝,每年都會遷移幾千英里,往返於繁殖地與較北邊的覓食地之間。牠們通常在9月交配、下蛋,然後在12月至2月之間撫養幼兒。但金晶每次離開都不會超過4個月,有時候一年長達8個月的時間都在陪伴索薩。牠甚至有很強的佔有慾,經常無法容忍其它動物接近索薩。

金晶與索薩的特殊關係已經在該漁村傳開,金晶也成了該村的吉祥物,但該村漁民對金晶離開一段時間又回來、如此不斷反覆的情況感到不解。比如說,金晶有可能在索薩的家待一個星期後就離開,然後在10多天後又回來。

麥哲倫企鵝的平均壽命大約20歲,因此金晶與索薩的跨物種友誼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相關影片:

責任編輯:林琮文

研究:蛇頸龍游泳像企鵝  解決二百年爭論

【大紀元2015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科學家提出關於蛇頸龍的最新理論,認為這種遠古恐龍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像企鵝那樣飛快地游泳,解決了近兩個世紀的學術爭論。

據美國之音12月17日報導,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根據一種名稱為Meyerasaurus、約存活於1.8億年前的蛇頸龍的解剖結構,模擬和推測蛇頸龍的游泳方式。

他們發現,這種Meyerasaurus蛇頸龍可以用兩個前鰭狀肢達到最快的前進速度,鰭的上下撲動方式和企鵝及海龜的類似飛行的游泳方法非常相似。

蛇頸龍化石最初是在1824年被發現,之後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這種史前動物的游泳方式到底是甚麼。一種很有說服力的看法認為,蛇頸龍在游泳時,四個鰭應該向划船那樣都在運動。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教授格雷格‧特克(Greg Turk)教授表示,蛇頸龍是一個生存能力很強的大型捕食性動物,而人們卻不能確定其在水中的游泳方式。它的獨特外形及結構不會是孤立的,因此需要用模型進行分析。

特克教授說:「出人意料的是,無論我們怎樣模擬背鰭狀肢的運動,發現背鰭對蛇頸龍的向前運動都沒有作用。」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背鰭狀肢很可能是用來導航和起穩定作用的。

英國的諾丁漢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說:「近200年來,蛇頸龍的游泳方式仍然是一個謎,因為這種已經滅絕很長時間的動物具有獨特的身體結構,所以很難確定它的游泳方式。」

史密斯認為,(僅靠兩個前鰭)在水下快速游動的方式是不尋常的,因為水中的游泳動物如大部分魚類和鯨魚往往會利用它們的尾巴來產生推力。他補充說:「蛇頸龍真是一種怪異而獨特的生物。」

該研究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計算生物學分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蛇頸龍因有蛇一樣的長脖子而得名,長有四個大的鰭狀肢,存活年代約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在恐龍物種大滅絕時從地球上消失。蘇格蘭的尼斯湖水怪傳說往往被描繪成蛇頸龍一樣的神秘生物。

蛇頸龍以魚和魷魚為食,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些蛇頸龍的脖子較短,有些很長。例如,Elasmosaurus約身長46英尺(14米)。德國出土的Meyerasaurus化石顯示它的身長為10英尺(3米)。#

責任編輯:黃小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