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痛陳大陸醫療體制:投入不及阿富汗

人氣 4518

【大紀元2016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中共「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批評大陸醫療投入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水平,甚至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他認為,公立醫院的改革正走向死胡同。這是繼貴州大學校長在「兩會」上痛批政府只顧斂財不投資教育之後,大陸醫療界權威人士再次炮轟中共漠視民生問題。

大陸醫療投入占GDP比率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

中共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兩會」期間表示,中國公立醫院的改革正走向死胡同,醫務人員利益受損,集體沉默已從醫改的主力軍,被迫成為「阻力軍」。

近日,鍾南山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呼籲,由政府掏腰包為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提供合理的薪酬。他建議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的投入由目前占GDP的5.5%增加到6.5%。「由政府負責全部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收入,約需要增加GDP的1%,這個投入是合理的。」

鍾南山透露,中國醫療投入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水平,甚至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正是由於過去多年財政投入不足,中國醫院靠市場化運營,逐利性明顯,導致以藥養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加劇醫患矛盾。

他無奈地說,「中國的院長們碰在一起,考慮的是醫院的收入問題,而國外的院長碰到一起談論的是開展了甚麼新技術,取得了甚麼成就。」

鍾南山強調,醫改的核心是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從政府那裡拿錢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大鍋飯,但實際上解除了以藥補醫,分解收費,不必要的檢查、藥物等等,這些不合理收費都是有意無意來自這個引導。」

他說,由於公立醫院醫生的收入主要取決於所開出的藥物或檢查項目的多少,而兒科醫生開藥少、檢查手段少、工作量與壓力大,因此人才流失最為突出。

鍾南山進一步闡明,真正的公立醫院並非一些人所認為的,僅僅為解決弱勢群體、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需求。公立大醫院還需要解決疑難雜症,也要做科研,引領國家醫學的發展,培養基層醫護人員,而這些都不應與收入掛鉤,需要政府的投入。

他質問,「如果中國的公立醫院一心想著掙錢,中國的醫學事業還怎麼發展?」

中共醫療投入不足為醫德沉淪創造了土壤

2015年3月,鍾南山在出席2015中國醫院競爭力論壇時,對於目前大醫院醫改,以及目前醫療體系內的強幹(大醫院)弱枝(縣級、基層醫院)現象表示不滿。

《南方都市報》報導,在此次論壇上,鍾南山批公立醫院像超市,院長互相攀比營業額。鍾南山認為,看病難的問題沒解決,根本在於醫療改革沒有改變公立醫院不合理創收,醫院像商業連鎖一樣擴大醫院規模。

他認為,現有大醫院基本是國有民營制醫院,市場導向的,這條路線為醫德沉淪創造了土壤,很多人會追求收入。

2014年中共兩會期間,鍾南山就大陸日益嚴重的醫患糾紛問題提出看法,認為癥結在於現行的醫療體制,這個體制將市場化的經濟效益作為追求的目標,導致了醫療機構公益性定位的缺失,對生命價值的漠視,也無法公正地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將醫生逼上一條靠賣藥維生的道路。

鍾南山對中共現行的醫療體制批評稱,醫改這麼多年,看病貴看病難、醫患關係、醫護人員積極性等問題基本沒有解決,「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問題,是體制上的問題」。

他說,國際上的醫生靠技術吃飯,國內醫生靠賣藥、使用設備等為生。醫生總收入中,財政支持不到1/4,公益性沒有很好體現,難以做到醫藥分家。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投入。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大陸財政對健康事業的投入雖然有所改善,但明顯低於國際一般水平。

「只斂財不支出」 三公消費「吃掉」民生

在今年中共兩會期間,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談到教育問題時對媒體表示,目前中西部13個省竟然沒有一所中央直屬大學,尤其是貧困地區,現在有的連課桌椅都沒有。國有四大銀行、兩大石油巨頭、工商總局、稅務總局,哪一家不在貴州建分支機構?不能說要錢的、分錢的政府就管,涉及教育這個責任可不能下放啊?……

2006年3月12日,《中國青年報》引用時任中共政協委員劉光復的話說:「每年各級政府官員公車私用費用、公款吃喝、公費出國三筆款項加起來,三公消費就已近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有電視媒體報導的數據更高,前香港衛視執行台長楊錦麟主持的電視節目《天天看》第十期透露,2012年中國三公消費高達3.9萬億元。」

中共財政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的公共財政收入117,210億元。其中,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達100,601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85.8%。三公消費是政府財政開支的一部份,這些支出全部用的是納稅人的錢。龐大的三公消費數額,擠占了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劉飛躍:從橡皮圖章看大陸民生問題
鍾南山:全球醫生靠技術吃飯 中國醫生靠賣藥
鐘南山兩會痛擊醫療體制  稱醫生靠賣藥吃飯
孩子有病沒人看 大陸兒科醫荒加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