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鐵施肥拯救地球?台學者:恐不如預期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3月29日訊】(中央社台北29日電)全球溫室現象惡化,減少二氧化碳刻不容緩,台大和美國的合作研究,證明「鐵施肥拯救地球」恐不如預期,且可能造成負作用,成果登上今年1月28日的Nature雜誌。

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台大地質系助理教授任昊佳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 地球觀測站的研究人員合作,在亞南極(南美洲東南方)及中赤道太平洋(約東經110°)海域,從海底抽取岩心沉積物並進行分析,推翻以往的「鐵施肥拯救地球」假說。

出席記者會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表示,鐵施肥是國際普遍認為節能減碳可行的方式,但國內比較少討論,任昊佳卻可以勇敢挑戰這項「理所當然」觀念,值得讚賞。

任昊佳表示,全球氣溫上升如果超過攝氏2度,就會造成周遭正常環境的重大改變,因此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刻不容緩,也是全球關注的議題。

她說,海洋中生活的藻類植物需要微量的鐵元素進行光合作用,過去冰河期含鐵豐富的粉塵,從寒冷荒蕪的內陸吹到海洋,在很多地區促進藻類生長,當時在亞南極海洋的二氧化碳含量也的確降低。

因此有研究團隊在全球12個地區傾倒鐵顆粒,希望促使藻類快速生長,盼望透過藻類行光合作用時,汲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就是所謂的「鐵施肥」。

不過,任昊佳及其合作團隊2014年開始的研究發現,中赤道太平洋卻沒有相同現象,打破在海洋中注入鐵元素減緩全球氣候暖化趨勢的假說。

她分析,因為海洋是相連的,如果在某個地區增加鐵元素,促進藻類生長,但因為生長將消耗硝酸鹽和磷酸鹽等其它營養元素,當該區域的海水因洋流循環到其他區域時,硝酸鹽和磷酸鹽就變為相對稀缺元素。

任昊佳說,藻類其實和人類一樣,需要的營養都是以一定比例存在,給予很多鐵,不一定能生長,要進行「鐵施肥」也要綜合考量區域本身的條件,否則恐會有負作用,海底呈現缺氧狀態,導致生物大量死亡。

她表示,要減緩地球暖化,除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比較可行方式,是將二氧化碳儲存到地底下,例如提取石油與天然氣同時將二氧化碳注回地下或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