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神韻的法國魯貝LeColisée劇院經理Bertrand Millet 3月2日晚第一次觀賞了演出。(新唐人電視台)

神韻法國再滿場 劇院經理贊「氣勢恢弘」

2016年03月03日 | 11:34 AM

【大紀元2016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法國魯貝記者站報導)「神韻來了」,聞者尋之,觀者喜之。法國北方城市魯貝(Roubaix)的Le Colisée劇院門前高懸著碩大的SHEN YUN字樣,吸引眾多觀眾。3月2日晚,來自美國紐約的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這裡舉行了今年第二場演出,和前一天一樣再次滿場。

魯貝地處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有不少比利時人等不及3月下旬在本國的神韻演出,趕到魯貝來先睹為快。還有外地觀眾看到神韻在魯貝演出的廣告,從法國其他城市驅車趕來,也有人是因為昨天看過神韻的親朋好友推薦而來。神韻藝術團通過舞蹈和音樂等形式,帶領觀眾遨遊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從內心深處打動了他們。許多觀眾散場後還留在劇院大廳,久久不願離去。

劇院經理:氣勢恢弘 令人驚歎

神韻在Le Colisée劇院上演過四場,不過該劇院的現任經理Bertrand Millet在3月2日才第一次觀看神韻。看完後他發出一連串驚歎:「神韻是一場偉大的演出,編舞真是太完美太完美了!把從古到今的中華文化細節描述出來,太令人驚歎了!」「演員的人數和場面的恢弘都令人驚歎!」

Bertrand Millet介紹說,Le Colisée劇院每年都會接待許多演出團體,所以他見識過各種表演。但是「神韻這個團體的舞蹈編排、舞蹈演員的精準表演、色彩的異彩紛呈,各種服飾如此豐富,這一切尤其令人驚歎,太美了!」

「那麼多的演員同時做著同步的動作,毫釐無差,我能感到有一種力量從演出背後散發出來。此外,從歌詞中,我們能理解到神韻傳達出非常強的精神價值。」

資深樂團指揮: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寧靜

樂隊指揮Bartholomeus-Henri Van de Velde觀看了3月2日晚法國魯貝的神韻演出。(關宇寧/大紀元)
樂隊指揮Bartholomeus-Henri Van de Velde觀看了3月2日晚法國魯貝的神韻演出。(關宇寧/大紀元)

「我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寧靜。」這是樂團指揮Bartholomeus-Henri Van de Velde看完3月2日晚法國魯貝的神韻演出後發出的感歎。

Van de Velde先生來自比利時,是一名樂團指揮和藝術總監,曾經在布魯塞爾的歐洲查理曼大帝樂團擔任17年的團長和指揮,還在世界各地指揮過眾多其它的樂團。

他感慨地說:「神韻演出令人放鬆、身心舒適。而且頗具啟發性,我感到非常好,在一天緊張的勞頓後來到這裡,觀看在當今的世界裡難得的能夠給予人安寧祥和的文化,這讓我身心受益。」

「我感受到的價值就是寧靜,音樂、舞蹈、藝術等讓我感受到來自內心和靈魂深處的寧靜。」

「神韻的製作非常出色,從藝術角度講我認為演出實在妙極了!整個編排如此優秀,真是太棒了!」

中國音樂對Van de Velde先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他說:「今晚音樂與舞蹈協同配合一起表演,對我來說是個新發現。」「舞蹈與音樂完美的協調配合。」他深知演員們在台下訓練的艱苦和努力:「演員們肯定每天都這樣重複練習。演員們太出色了,真是太棒了!我所有想說的就是讚歎!」神韻現場伴奏樂團中西樂器合璧的演奏,也讓他讚歎:「神韻把中西樂器合璧得非常非常完美。」

「我非常感謝神韻的音樂和所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今晚我發現,不論人們有怎樣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但最終都歸於相同的信仰。正是這個原因讓我更加充滿希望。同時在演出中呈現出來的一個元素,就是自然。對我來說世界上最大的信仰就是天人合一。」

Van de Velde先生想對那些還沒有看過神韻的人說:「去看神韻吧,因為她讓你身心受益,讓你的頭腦更加充實,讓你的精神和心靈更加豐富!」「無論你身向何方,神韻會帶給你正面積極的信息!」

畫家:神韻清爽優雅與眾不同

畫家Elodie Deltour3月2日在法國魯貝觀看了神韻演出。(Daniel Trevise/大紀元)
畫家Elodie Deltour3月2日在法國魯貝觀看了神韻演出。(Daniel Trevise/大紀元)

畫家Elodie Deltour擅長插圖及書籍封面繪畫,她看完演出後說,自己被神韻迷住了,「神韻表演很清爽、很優雅,與眾不同。」

神韻帶著她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西方人不瞭解東方世界,至少理解得不是很深,今天一見,受益匪淺。」

神韻的動態天幕讓她這個畫家非常吃驚,「這個想法太好了,讓演出更加生動、豐富。」神韻的一些舞劇,比如表現夫妻聚散的《嫦娥奔月》,讓她非常感動。還有下半場開頭的第一個節目,仙女們在雲霧中翩翩起舞,她感覺這一幕「非常壯觀」。

Elodie Deltour覺得神韻傳遞的精神價值通俗易懂,適合於各個族裔的觀眾,「神韻真實地展現了中國歷史,我們自己同時也在探索。我很喜歡這種表達方式。」#

責任編輯: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