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週將開幕 全球收藏界聚焦紐約

Kati Vereshaka採訪
font print 人氣: 265
【字號】    

【大紀元2016年03月06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Kati Vereshaka紐約報導,張小清編譯)紐約或許不是觀賞亞洲藝術的第一目的地,但對於那些希望在一地欣賞到風格迥異的亞洲藝術的人士來說,紐約則是必到之處,尤其是在年度亞洲週(AWNY)舉辦的3月間。從3月10日至19日,為期九天的亞洲文化藝術盛典將覆蓋大都會地區。

「我們對亞洲藝術有全方位的把握,因為我們涵蓋了整個領域。」新任紐約亞洲藝術週執行總監的瑪格麗特‧陶(Margaret Tao)在藍理藝術公司(J. J. Lally & Co.)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會上,亞洲藝術周協會還宣布,2016年亞洲藝術週將有46家畫廊參展,其中包括美國之外的九家新畫廊。

在由亞洲藝術專家精心推出的博物館品質的展覽中,藝術愛好者會欣賞到來自亞洲各地的精美、罕見的繪畫、雕塑、銅像、陶瓷、珠寶、玉石、織品、印刷品和攝影作品。

這枚出自西漢並飾有10隻猴子的青銅扣飾是保存最完好的同類物品之一,來自紐約藝廊鳳凰古藝術(Phoenix Ancient Art)藝廊。(紐約亞洲藝術週提供)

明末清初小型端石卵形水罐(螃蟹伏臥於荷葉上和筆洗內),枝葉狀鏤空底座,長5厘米。(NICHOLAS GRINDLEY WORKS OF ART LTD.)

「亞洲藝術週期間,你將會在紐約市內看到從世界各地帶來的亞洲藝術的最精美範例。但最特別之處還在於參與的人。」亞洲藝術週主席拉克‧梅森(Lark Mason)在致辭中說。

《風流雪月花:雪》,日本浮世繪,鈴木春信作於約1768 年。(Scholten Japanese Art)

除了展覽,藝術週活動還包括邦瀚斯、佳士得、多伊爾、愛嘉福和蘇富比5家大拍賣行的主題拍賣,也包括講座、專題研討會,以及3月14日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下簡稱大都會)亞洲藝術部共同主持的一場特別招待會——作為參與藝術盛典的最大機構,這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連續第三年協辦這一招待會。

大都會亞洲藝術部主任、道格拉斯‧狄龍研究員何慕文(Maxwell K. Hearn)說,亞洲部的九成藏品來自收藏家——美國收藏家不喜歡成套的收藏品分離,常常捐贈博物館。而最能代表中國文人思想的宋元書畫館藏,許多要歸功於中國收藏家及藝術家王季遷、張大千的收藏和鑑定功力。

[北宋]李公麟,《孝經圖》卷,絹本設色,原由王季遷收藏,現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張大千移居巴西後開始出手藏品,許多書畫經紐約古董商賣給了收藏家顧洛阜(John M. Crawford, Jr.),而顧洛阜向大都會捐售的宋元書畫就有二百餘件。何慕文非常感激古董商的專業眼光和收藏家們的貢獻。

[北宋]郭熙《樹色平遠圖》,原由顧洛阜收藏,現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南宋]趙佶《竹禽圖》,原由顧洛阜收藏,現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主修藝術史的何慕文1971年入職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擔任方聞教授(註:已故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教授,曾任該館特別顧問和遠東部首任主任)的助手。他回憶自己剛來的時候,僅二樓大廳旁的走廊陳列了一些亞洲瓷器,另有一個廳展出早期中國佛教雕塑。而今的亞洲藝術部已發展為五十多個展廳,與中古世紀部並列為該館最大部門,藏品數量在亞洲之外居冠。

何慕文也告訴大紀元記者,大都會自1902年以來就在蒐集亞洲書畫藏品,但僅僅在近40年中,該館才齊心協力地努力豐富這類館藏,「使之得以趕上美國其它一些大博物館」。

亞洲藝術週期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有10個相關展覽,是亞洲藝術部百年華誕活動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機會,你可以看到私人收藏家和公共機構合作取得的非凡成就。」何慕文說。

(左起)亞洲藝術週主席拉克‧梅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紐約亞洲藝術週執行總監的瑪格麗特‧陶2015年12月9日合影於紐約藍理藝術公司。(紐約亞洲藝術週提供)

過去40年來,卡普爾藝術館(Kapoor Galleries)一直致力於協助私人藏家和公共收藏機構豐富其印度和喜馬拉雅藝術品收藏,而今已成為紐約亞洲藝術景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描繪梵語抒情長詩《牧童歌》(Gita Govinda)的作品《拉達發洩她的怨氣》 (Radha vents her frustrations),印度坎格拉派繪畫,紙本不透明水彩畫,作於約1775年至1780年,歸屬於奈恩蘇克之後第一代的某位大師。(kapoorgalleries.com)

該館館長、印度藝術交易商薩尼特‧卡普爾(Suneet Kapoor)表示,亞洲藝術周對所有亞洲藝術愛好者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不但全球首屈一指的畫廊會集於此傾心奉獻年度展覽,各大拍賣行進行拍賣,整個大都會地區都有很多重要展事。

對於專營印度和喜馬拉雅藝術的卡普爾藝術館來說,亞洲藝術週是藝術交易的高峰時段,卡普爾去年告訴《紐約時報》,藝術週期間的成交額占該館年成交額的一半還多。卡普爾也注意到,過去五年裡中國大陸遊客明顯增多,其中有不少是藝術品商人和私人收藏家。

本次藝術週期間,該館的一大亮點是一幅重要的印度微型畫《攪拌乳海》,被認為是昌巴的麥海士(活躍於1730—1770年)的作品。@*#

《攪拌乳海》,十化身繫列中的一頁,(傳)昌巴藝術大師麥海士(Mahesh)作於約1750—1775 年,特製紙,不透明水彩,金銀增色,來自紐約卡普爾藝術館。(紐約亞洲藝術週官網)

亞洲藝術週官網:
http://cn.asiaweekny.com/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編譯報導)近來中國年輕一代富人興起收藏熱,但是同前輩有所不同的是,年輕人更傾向收藏西方藝術品。他們大都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良好的教育背景。
  • 臺灣資深收藏名家許宗煒的收藏,曾在2009年創下臺灣史上第一拍賣高價新臺幣1億5,840萬元(約美金5,137,120)。許宗煒累積30多年對藝術市場的敏銳觀察,與對中、西藝術的廣泛涉獵研究,結合個人收藏經歷、市場觀察,以及人生體悟,帶領讀者一窺藝術收藏堂奧。
  • 9月29日(週二),位於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建館五十周年特展,並且宣布2016年夏季,將有「皇帝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會首次迎來臺灣國寶級的文物──「肉形石」。
  • 由於全球經濟展望不妙,富豪客戶在藝術品拍賣上漸趨謹慎出手,導致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的交易稀落,第三季虧損1,790萬美元,凸顯多年來美國零利率所引爆的藝術品泡沫開始破滅。
  • 畫在薄薄宣紙上的中國畫,能流傳千年而完好如初者並不多見,近期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MET)正展出的一批中國畫珍品堪稱鎮館之寶,讓觀眾有機會暢覽中國古文明的燦爛輝煌。其中最有分量的畫作當屬唐代宮廷畫家韓幹的《照夜白圖》。
  • 當今的全球藝術市場,當代藝術明顯占主導,這與當代藝術作品唾手可得有很大關係,不過,青睞傳統藝術的收藏家們仍可抓住先機,購進貝里尼、丁托列托和提香等古代大師的傑作。
  • 2016年1月22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美國東北部重鎮波士頓的波士頓歌劇院(Boston Opera House)進行了在當地的第一場演出。古董拍賣行的業主George Cotopst對神韻演出中充滿傳統美學的服飾及佈景表示:「演出之美令我產生共鳴,演出中充滿了美!」
  • 未曾謀面的青年影視藝術家黃文海先生傳給我一篇他的文章,「扎根」,希望聽聽我的看法。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文章看了,一些想法本應該而且也必須談得具體,但是由於不是我的專業因此很難做到,所以只能夠談點一般性的感受。
  • 從洛杉磯趕來參加劉如桐梅畫展開幕式的劉如桐長子劉安國和次子劉安民都說,看到這一幅幅梅畫,感覺父親又回來了。
  • 2月22日晚,美國神韻世界藝術團今年在澳大利亞藝術之都墨爾本藝術中心(Melbourne Arts Centre)的第四場演出落下帷幕。神韻呈現的這場美妙的視聽饗宴,再次讓墨爾本觀眾感受到東方藝術之風,體驗到神聖的中華古老文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