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州65選區選情熱烈 孔廈票倉破記錄

19日中午,華埠孔子大廈排隊投票的人群。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4月19日,華埠所屬的紐約州第65選區眾議員「補缺」選舉選情激烈,至晚上10點50的時候,97.56%的票已經統計出,民主黨候選人坎瑟(Alice Cancell)得票最高並宣佈獲勝。兩位華裔候選人,勞動家庭黨的牛毓琳,集共和黨、獨立黨、改革黨、善後黨四黨候選人一身的鄭永佳,分別得票位於第二和第三惜敗。

19日中午,華埠孔子大廈排隊投票的人群。
19日中午,華埠孔子大廈排隊投票的人群。(蔡溶/大紀元)

昨天兩名華裔候選人牛毓琳和鄭永佳均一大早6點出門發傳單、拉票,華人的投票熱情也很高漲,但未能動搖民主黨坎瑟的優勢,民主黨在各社區的草根黨部中,仍然有很強的控制影響力,華人大部份選票都還是集中在民主黨。

從昨天華埠的選情看,華人對總統選舉有興趣,對65選區的選舉更有興趣,只因以往紐約是「深藍」(民主黨)的天下,共和黨候選人通常只是選票上一個名字,從來不拉票、不出來競爭,但這次共和黨推出一位華裔候選人,「政見好、背景強,又拉票,又花錢打廣告、印製招貼、打電話、敲門,還抨擊其他黨的候選人,甚麼都做了,共和黨總部也很努力的支持,」孔子大廈董事長于金山說,這一下把「平時蹲在家裏,初選沒事幹的共和黨選民」熱情一下提了起來,極大提高了華人的投票率。

不過相比紐約的民主黨地方黨部組織,以動員選民、密集催票為宗旨,在小選區早已打造成高效運轉的「政黨機器」,而共和黨缺乏基層組織,一向顯得力量較弱,只能靠候選人鄭永佳的個人號召力,因此選戰中強調「選人不選黨」。

有意思的是,不單共和黨提出「選人不選黨」,「華埠聯合民主黨」也提出「選人不選黨」,後者為了對抗自家民主黨的對手,全力動員其成員「別選民主黨,要選勞動家庭黨的牛毓琳」。只是她在華人中的選票,只分到了一半不到,而華埠究竟是民主黨的天下,坎瑟最後還是「躺著都可以當選了」。

孔子大廈票倉破記錄

華埠「票倉」孔子大廈投票站到中午12點已有600多張選票,包含紐約州第65選區的特別選舉,還有美國總統在紐約州的初選,一人投兩張選票,半天內預計300多人投票。投票點協調人李春蘭說,「這個數字超乎平常的選舉,比一般的選舉要多。」

孔子大廈董事長于金山預計當天的選舉,孔廈投票人數「將破記錄」。孔廈兩棟樓的註冊選民,民主黨大約有600多人,共和黨約100多人,加上一些無黨無派的獨立派,全部加在一起超過1,000張選票。稱為「票倉」名副其實。

鄭永佳在孔子大廈曾做了25年協調員,不少居民認得他。家住孔廈的何女士自稱「無黨無派」,當日投了鄭永佳一票,「我們看他的歷史,又去當兵、服務社會、人很熱心,他能當選就好了。」另一名孔廈居民蘇老先生是共和黨員,自然投了鄭永佳一票,但對總統參選人卻沒有投票,「(共和黨)川普講話手指亂戳,口沫橫飛,不像是實在人,兩個參選人我暫時都不選。」

孔廈居民姜女士則按圖索驥投了牛毓琳一票,她說是依據傳單「指示」,華埠選民伍小姐也選擇牛毓琳:「我覺得她很親切、很多人都說她好。」

華埠孫逸仙131初中投票站「鮮見華人」

華埠孫逸仙131初中的投票點今年「情況特殊」。投票點協調人Michael Misko說,中午12點已有600張選票,預計當晚9點結束前會有1,600至1,700人投票,「三倍於平時的投票率」。從早上6點~8點,就有很多上班的年輕人前來投票,「他們目標明確,是來選總統,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紐約從來沒有競爭得這麼激烈過……可是當我們給他們65選區的選票時,他們看都不看一眼,這讓我很吃驚。」

Michael Misko說,該投票站90%的投票者都不是中國人,而是20多歲的西方雅皮士,「我在這個投票站有7~8年了,以前從來沒有見過他們。600名投票的人中,大約150人是新登記的選民。」根據州長庫默3月份的報告,紐約州前所未有的新增4萬名新登記選民,唐人街新增選民登記卻是非常少,Misko分析, 這些西方雅皮士是新近遷入,到唐人街的新建康斗居住。

「根據我在唐人街選舉站的經驗,通常有華人競選時,這個選舉站都會比平時熱鬧,但這次很奇怪。這裡就沒有華人選民?或是他們不來投票?」 Misko說,相比2013年該投票站有85%的老年華裔投票,另有7%的白人和西班牙裔選民前來投票,該區域選民近三年的變化很大。◇

責任編輯:周美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