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林全 莫忘初衷

人氣 390
標籤: ,

【大紀元2016年04月09日訊】「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轉了一大圈,蔡英文還是回頭來找林全當行政院長,林全也勉為其難的接了下來。大家都知道新政府備受臺灣人民高度期待,背負的擔子其重無比,既要掃除沈疴,又要因應當今國內外交逼的嚴峻情勢,而且還得開創新局。像林全目前舒舒服服的日子不過,偏要到槍林彈雨的殺戮戰場冒險犯難,實在讓人佩服,也讓人同情。話說回來,誰要他將蔡英文拱上總統寶座,總不能撒手不管。不過,還好的是,既然全國上下都有「任務艱難」的共識,或許應不至於會有過分要求。

在人事底定下,輿論的反應大致是正面的,對於林準閣揆的人品、操守、能力都偏向肯定,畢竟由財稅經濟學者從政,先由臺北市政府財政局長再到中央政府主計長、財政部長的歷練,又長期主掌智庫,廣邀各方豪傑參與腦力激盪。此外,與蔡英文多年的共事,雙方互知互信、真誠相待,應不至於蹈馬政府一盤散沙、定於一尊、一人決策的失敗覆轍。所以,即使當今國內外情勢險峻,小英和林全兩位扛重擔者和一般觀察家,大家並不悲觀,也提出林林總總諸多建言。其中,「拼經濟、救經濟」被認為是首要的當急之務,不過,新政府如何因應此項任務,個人對準閣揆卻有不一樣的期待,更希望林全「莫忘初衷」。

話說林全1984年學成返臺進入中華經濟研究院,在第三研究所(臺灣所)當副研究員,在蔣碩傑院長領銜下也浸淫自由經濟理念。1985年初,萬又煊先生返臺講學,一月初在中經院發表講題為「中度開發的陷阱」之演講。當時,對於萬先生的悲觀看法,以及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中經院的同仁頗不以為然。我們覺得這樣的說法,可能對整個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除在討論會中有一番唇槍舌戰外,我們認為有必要把我們的看法完整地表達出來。我和馬凱當時對臺灣的經濟問題就時常辯論,對於萬先生的夾殺理論,卻有一致的不同看法,於是興起撰文辯駁的動機。

在萬先生演講的當場,剛返國不久的林全,對於推動研究發展的辦法,曾與萬先生有一場精彩的辯論,於是也邀他共襄盛舉。經過一番協商之後,我們共同確定了「衝出夾殺的陷阱:夾縫經濟的困境」這個題目,並決定以此為引子,對當時重大的經濟問題,作一系列的討論。稿成即提供全院同仁討論、批評,再略予調整刪減,經三人同意後定稿,承當時《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陳朝平接受,以「衝出夾縫經濟的困境」為題分兩天刊登。該文以自由競爭或自由市場的理念為本,指出創造並維護一個公平公正安全和諧的「自由競爭」環境,讓每個人竭盡所能,發揮本身的特色,在相互分工合作激盪下就能達致最好的境界。

該篇文章只提出一個基本架構,其中許多或明或暗所提及的論點,往後都以個人或二人或三人聯名陸續為文發表。當時恰值《中國時報》闢「每週時論」專欄,邀我們三人加入,乃再有固定機會就時事以經濟方法解析。五年多之後,三人所累積的言論多半都涵蓋於當初那篇文章所提出的基本架構之中,而且,一以貫之的,就是「自由經濟」的觀念。有感於當時臺灣自由化政策施行不力,乃將三人有關文章結集成書,以《臺灣經濟何處去-衝出夾縫經濟的迷霧》為書名於1990年8月出版,作為佐證。

迄今二十五年多過去了,錯誤政策不但持續還變本加厲,主因是主政者缺乏「正確基本經濟觀念」,無法讓政府「做對的事,把對的事做好」。如今林全當閣揆,正可「一本初衷」落實正確的自由經濟理念,實現「治大國如烹小鮮」。由林全氣定神閒、胸有成竹來看,恢復政府公信力、團結全民、和諧分工往正確道路大步邁進應可期!?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林全:台灣金融改革後新風貌將是競爭優勢
林全重申不介入國票金經營權之爭
林全暗示 台企銀最少值500億
中鋼同有總經理執行長不合理 林全:再瞭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