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相猜書

陸真
改革吏治,需重用賢才,斥退那些無德無才的小人,這樣才能做到政治清明。(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79
【字號】    
   標籤: tags: , ,

有一個住在楚國郢都的人,他有個朋友在燕國做宰相。

一天黃昏,這個郢都人,忽然想起了做宰相的老朋友,於是便提筆給他寫信,由於天色已黑,屋子裡昏暗,這人便吩咐僕人,把蠟燭點著,漸漸地蠟燭燃得越來越低,他便吩咐僕人:「舉燭」。嘴裡這麼說著,無意中,卻把這兩個字「舉燭」,也寫在了信中。

燕相接到他的信後,十分高興,信的開頭述說了他倆多年的友情,又談了他現在的情況,看著看著,燕相的眉頭皺了起來,怎麼信中突然出現「舉燭」兩個字呢?這是甚麼意思呢?燕相聯繫上下文分析,還是弄不懂。他瞑思苦想,總覺得老朋友是在暗示著甚麼。他嘴裡不停地念叨「舉燭!舉燭!」。他想,舉燭就是把蠟燭舉起來,把蠟燭舉高了,光線就照得遠,下面也明亮。突然他一拍腦門,大叫一聲說道:「啊呀!我知道了,所謂舉燭,就是為了看得清楚,這是隱喻:要在政治上舉用賢才,不要被奸妄小人所迷惑。唉!我的老朋友也太含蓄了,讓我費了這麼大的心思來猜呀!」

第二天,燕相早早就去見燕王,把他理解的「舉燭」的含意告訴了燕王,並對燕王說:「我們應改革吏治,重用賢才,斥退那些無德無才的小人,這樣才能做到政治清明。」

燕王聽了非常高興,十分感激燕相的朋友。從此,燕王按照「舉燭」的意思去做,燕國大治。

燕國雖然大治了,但郢人信中的「舉燭」二字,卻絕非燕相所理解的那樣。許多人對問題不理解,往往亂猜附會,這也同燕相猜字一樣。

這個故事後來演化為一個成語叫做「郢書燕說」。(事據《韓非子》)@*#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愛屋及烏”這則成語來源於《尚書大傳》,意思是由於愛某個人而連帶地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非常喜愛某人,從而連帶愛及和他有關的人或物。
  • 無量,俗語沿用其廣大無限之義。無邊,如今多用於形容地域或海洋之廣闊。
  •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後會連累大德,就像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

  •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成語,有許多是來源於佛教經典和故事,像「四大皆空」、「返視內照」、「頑石點頭」、「盲人摸象」,等等。成語「想入非非」俗稱為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此語出於佛經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處」。
  • 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是修煉文化,許多成語典故都來源於修煉。成語「叱石成羊」來源於一個道家修煉故事。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已經是我們現在常用的成語了,它出自西漢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人間訓》。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 成語「潘文樂旨」出自《晉書•樂廣傳》。說的是西晉年間,有一位名士叫樂廣,他善於談論,卻不擅長寫作。他想辭去河南尹的官職,卻不知該如何把辭呈寫得合情合理,讓皇上讀了後能批准他的請辭。
  • 於是,韓宣子接受了羊舌肸的主張,殺了邢侯,將已死的羊舌鮒與雍子兩個貪官暴屍於市。羊舌鮒身為執法大夫,不能以身護法、執法,相反以貪壞法、賣法縱貪,終於被按律定為「墨」罪,死後棄屍於市。羊舌鮒從此被釘在貪官墨吏的恥辱柱上,成為見之於史籍記載,最早被誅之以法的貪官,「貪墨」一詞也由此產生。
  • 你知道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這個成語故事的由來嗎?相傳其典故源自宋朝許斐的《責井文》。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