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壞賬8萬億 投行揭人民幣不得不貶的原因

人氣 5818

【大紀元2016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國銀行部門壞賬長期以來是一個秘密,而如何解決這些壞帳更是鮮為外人所知。近日,法國興業銀行一份報告將這些秘密進行了合理分析並保守估計,中國銀行部門壞賬或達8萬億(人民幣,下同),政府或不得不進一步量化寬鬆解決這些壞帳,人民幣貶值或難以避免。

法國興業銀行:國企重組 中國的銀行損失或達8萬億元

法國興業銀行的姚偉(Wei Yao)發表的這篇題為「重組中國企業」的報告,對中國銀行部門壞帳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該報告稱:「中國的槓桿率仍在迅速上升,其非金融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高達250%。政府力推的企業部門和資本市場自由化已經開始擾亂債務動態學。中國最大的貸款方和表現欠佳者——國有企業債務重組開始,令銀行陷入窘境。

「隨著國企重組的進行,中國的銀行們需要救助將變得成為可能。

「我們估計銀行部門的總損失可能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商業銀行總資本的60%以上,財政收入的50%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12%。當然這可能是多年以後才成為現實,但是如果問題持續發展,那麼銀行損失額可能更多。」

銀行系統不良資產高達18.5萬億元

對於上述結論的理由,該報告表示:「我們认为上市國企的債務中有12%面臨風險。我們的股權策略師們認為10%是基於一份所有上市公司(國企和私企)金融數據的分析報告而對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的基線估計。從更大範圍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整個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的占比,或整個公司部門的不良貸款的占比應該更大,達到15%以上。

在銀行部門中的占比不到50%的大型銀行們比小型銀行們經營得更好、更審慎,而在公司部門總債務中占比10%的上市公司應該比沒有上市的公司更高效。更重要的是,由於銀行多年來以多種形式開展表外貸款,一些信貸風險可能還因聲譽風險關係而存在於銀行中。

假設銀行對非金融公司的索償總額和總貸款中各自有15%為不良貸款,那麼不良貸款額分別為12萬億元人民幣和18.5萬億元人民幣。為了評估目前隱藏於銀子銀行系統的或有風險,我們取2.3萬億到15萬億的中間點,相當於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2%,銀行總資產的7.5%,作為銀行部門可能承受的不良貸款總額的基點。

根據《經商調查報告》,中國不良貸款的平均收回率為35%。然而,一旦不良貸款識別速度加快,這一比率就可能減小。假設收回率跌至30%,那麼15萬億元不良資產的潛在損失將是10.5億元。不論如何,首道防線應該是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而截至2015年底的時候該部分資金為2.3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損失高達8萬億元人民幣。」

<h2>前次銀行重組花費超過5.4萬億元 80%由百姓買單</h2>

該報告還回顧了前一輪銀行重組時,僅顯性成本就達5.4萬億的歷史。

「前一輪銀行重組始於1999年,在公司部門自由化之後,進展順利。在中國農業銀行2010年成功上市後重組才宣告正式結束。

此次重組的顯性成本接近於5.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那段時期平均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5%。政府,更準確地說是納稅人,埋單其中的80%,而新投資者,大多數為外國直接投資和IPO收益,提供了超過15%的資金,這樣一來銀行承擔的資金還不到3%。作為政府的一部分,財政部提供了40%的資金,中共央行提供了35%,剩下的部分由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承擔。」

應對銀行8萬億元爛帳 人民幣或將再次貶值

在中國即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8萬億元以上的銀行損失」問題上,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分析有兩個選擇:

「一是利用政府債券為銀行籌資,如果央行幫助吸收供應的債券的話,這將導致要麼更高的國內利率,要麼更高的貨幣貶值風險。」

這也就是說,政府將進一步量化寬鬆,發行更多的錢來使國民為銀行買單,但這將使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幾乎無可避免,或許還要將已經虛高的房價再推高數倍來沉澱資金流動性。

「二是利用外匯儲備,這將導致人民幣在外匯儲備註入後的短期內面臨較高的升值風險,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未來阻止人民幣貶值的能力也將被削弱。」

這也就是說,政府需要向銀行注入相當於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填補這個窟窿,但這些美元兌成人民幣的過程中將會使人民幣升值,從而使已經疲弱的經濟發展雪上加霜,外界並不看好中國經濟有這樣的承受能力。

一些對沖基金經理,尤其是HaymanCapitalManagement的凱勒-巴斯(Kyle Bass)則更傾向於中國政府將發行更多人民幣來讓老百姓為此買單,中國將幾乎肯定被迫貶值人民幣。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去產能「變形」 大陸鋼鐵企業現復產潮
美國加息預期升溫 衝擊大陸股市
北京對付銀行壞賬 債轉股飆升1000億美元
中國時局解讀:江曾親屬被控 習釋變局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