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傳大陸父教孩子暴力回擊文章引關注

font print 人氣: 286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孩子在幼稚園或者學校被打後,應該忍讓還是應該還手?最近大陸官網熱傳一段父親教孩子暴力回擊的文章:「她再打你,你就打她。」跟帖的多數網民都認同要「以牙還牙」的作法。有評論稱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和暴力,如今學校暴力事件頻發,每個孩子都是受害者。

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時,現在許多家長已經不再教孩子容忍。最近官方網站刊登了一段爸爸教女兒如何還手的方法:「她再打你,你就打她。她打你,你要當時、立即就還手,這樣她就不敢再打你。」

「她打你的時候,你不要先哭,不要等哭完了再還手,也不要等老師來了再還手。因為錯過了時機你再去打她,往往大家只看到你打她,就會以為你先動手的。」

「她打過來,你要立即打過去。她踢你一腳,你立即還她一腳。另外,這種兩個小孩之間的小事情,也不要去報告老師。小孩打鬧,讓老師處理,老師也只能批評她幾句,安慰你幾句,解決不了你倆的矛盾。」

這種既讓自己不吃虧,又要搶占話語權的作法,竟然引來許多網民的認同,「不能主動打人,但孩子被打了就必須還擊,要不孩子只會吃虧。打人的小孩還可能看她好欺負於是變本加厲,以後會養成十分懦弱的性格,走到哪都不好過,畢竟父母不可能庇護她一輩子,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這樣對她的成長才有利。」

網上有評論表示,一時的氣惱與不平,採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也許,可以緩解孩子一時不受欺負,但如此教育,會將我們的孩子引到哪一條路上去呢?孩子從小認為只能用暴力解決問題,長大後會變得自私和暴力。

以牙還牙 孩子變暴力

4歲的曲奇在幼稚園被小朋友打了,看著孩子被咬紅的小手,媽媽告訴曲奇,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從那時起,一有小朋友打他,他便馬上還擊,常常把別的孩子打傷。如今,媽媽不再心疼孩子被打,卻天天為孩子擔心,不知哪天又有哪個小朋友被孩子打傷了,經常接到老師與其他家長的投訴,疲於帶孩子上門道歉,給人賠醫藥費。

5歲的鑫鑫被同伴欺負時,爸爸對他說:「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給他打過去,不要怕,打出什麼問題,爸爸負責。」從此,鑫鑫懷著一顆報復的心,從起初的還手,變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馬上反擊。而且打人時決不留情,出手很重。雖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卻變得越來越暴戾,心也越來越冷漠。在他的世界裡,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爭鬥,卻少了人與人之間友愛與和諧,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少。

專家表示,「以牙還牙」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更傾向於暴力。長大後可能會犯罪。

如今許多社會新聞,是因為太容易被激怒、太容易把對方當成敵人而採取強烈的反擊,以至於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如果我們教孩子反擊、用立即的暴力表達自己的抗議,也許他會失手把同學推去撞尖銳物、可能會傷害他人的生命,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緒應該有的反應。而且容易暴怒、容易報復的孩子,也會容易被同學孤立,反而更無利於他人際關係的建立。

校園暴力事件頻現

近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現報端,2016年4月28日下午1時左右,彭水縣16歲初二學生被同學堵在廁所裡圍毆,最後被捅死;

4月27日,山西運城市絳縣,一位名叫張超凡的15歲少年在網吧被同學毆打長達四小時後死亡;

2015年6月29日,江西永新縣數名初中女生逼另一名女生下跪,並輪番上陣搧其巴掌、拳打腳踢的視頻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

廣西賓陽,一初中女生狂搧同學58個耳光的視頻讓人震驚;

安徽小學生被同班同學逼吃屎喝尿,事後威脅「弄死你」;

濟寧魚台爆20餘名學生群毆事件,結果造成兩人重傷,其中一人因失血過多死亡⋯⋯

網絡作家金言在其博文中寫道:「面對這些校園暴力,學生無所適從,老師無可奈何,學校無動於衷,社會無關痛癢。人們不禁要問,校園暴力事件頻頻爆發其原因究竟何在?原本『天真無邪』、『花樣年華』的少女為何如此喪心病狂,泯滅人性?少年稱王稱霸,無法無天的暴戾之氣又究竟從何而來?」

他認為,社會暴力思想的泛濫是引發校園暴力的土壤;家庭教育的不當是引發校園暴力的源頭;學校教育的失敗是引發校園暴力的關鍵;法律缺失的現狀是引發校園暴力的誘因。

這些青少年在不吃虧、爭鬥的教育下,不懂得寬容、忍讓,使人際關係緊張,矛盾激化,逞一時之能,發一時之氣,最終釀成大禍。如果作父母的都能教育孩子學會寬宏大量,處事冷靜理智,就會給孩子奠定一個良好的成長基礎,社會就不會有太多的悲劇發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出現,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會一步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寬容不是懦弱

有人也許會感到矛盾,教孩子打人不對,難道要讓孩子一直受欺負嗎?一味的容忍是否會讓孩子變得懦弱?

其實暴力可能暫時解決矛盾,但是以暴制暴、以惡制惡,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受傷的還是自己。而寬容並不是懦弱,是在指出對方錯誤的同時,幫助對方停止繼續犯錯。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幫助對方的心,去幫對方改正錯誤。比如在對方要欺負自己時,可以正氣凜然地對他說:「打人不是好孩子,你再亂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

如果是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以說:「你要玩玩具可以,但不要搶,我先讓你玩,你玩完後也要讓我們玩,不能不講理,不講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如此,對方的孩子也會受到警誡,不敢隨意打人。孩子除了知道別人做錯,自己不要跟著犯錯外,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是任由對方繼續錯下去,而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制止對方不好的言行,以自己的正確言行影響對方改過。

從被動轉為主動,讓孩子從受欺負變成幫助他人,以更博大的胸懷與勇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他所遇到的困境,會讓孩子更懂得如何解決問題。

網絡上有媽媽分享一個例子。孩子在幼兒園被人打,回來告訴媽媽。媽媽便問她:「你為什麼被打呀?你有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他不打別人,卻打你呢?」後來,媽媽安慰她以後,又告訴她:「以後啊,你多關心一下其他小朋友,人家找你借什麼,你就借給他,不要小氣。跟大家好一點,與小朋友們團結友愛,到時,你再看看人家打不打你。」

之後,這個小朋友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也很大方,別人找她借什麼,她都很樂意借給人,與全班的小朋友關係都很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小朋友們都很喜歡跟她玩,她也覺得在幼兒園裡很快樂,再也沒有被打的事情發生。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白晨曦編譯報導)近幾年來,校園霸凌新聞常攻佔媒體版面,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2012年12月,康涅狄格州的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所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二十名學童和六名教職人員重大傷亡的慘劇,震驚全球。校園暴力事件的防治,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 近日,江西永新縣數名初中女生逼另一名女生下跪,並輪番上陣搧其巴掌,拳打腳踢的視頻在微博瘋傳,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極度憤慨。
  • 正義的遲到,首先表現在正義制度的遲到。沒有正義的制度,正義即使到來,也會充滿著暴力與血腥。正義的目的只有通過正義的手段來實現,如果正義的目的通過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在行走的過程中就會變成非正義。目的的合法性制約著手段的合法性,使手段的合法性自始至終都要合正義的目的性。當人們選擇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的時候,非正義就會迅速地趕走了非正義。不尊重生命的正義,無論如何高舉正義的旗幟,都是充滿了非正義。
  • 拒絕探視孩子,簡單到申請當事人只要憑此到法院起訴要求變更撫養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讓中國大陸的法律「專家們」想破了腦袋,到頭來說一句不宜,就把社會矛盾推給社會!探視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親情教育的缺乏,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極為嚴重,但制定法律「專家們」如此的偏執和僵化,制定出來反人類的法律不僅逆天理,而且悖人倫!
  •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問題疫苗」持續發酵,觸動大陸家長的痛感神經,年輕的媽媽們發出怒吼:「我認為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底線‌‌,疫苗是底線。兒童也是底線。如果破了這個底線,未來就沒有希望了。‌‌」 《外交學人》刊文揭示在中國扶養孩子的價碼越來越高。
  • 5月1日,海口。一群形同匪類的執法人員,手執警具,瘋狂毆打手無寸鐵、毫無防衛能力的群眾,甚至是婦女和孩子,獸類的怒斥伴隨著受害者的哀嚎,其狀慘不忍睹。這段視頻一經網傳,震驚了全國。
  • 澳洲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兒童調查發現,金錢對養育沒有壓力、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影響不大。
  • 新西蘭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稱,丹麥玩具名廠樂高(Lego)的積木產品變得越來越暴力,不再擁有過去的純潔。實際上,為了迎合數碼時代的顧客需求,各家玩具製造商陷入「軍備競賽」,其中樂高三成產品都有武器配件。報告認為,樂高的暴力走向反映了時下兒童娛樂的趨勢,目前影視媒體、網絡及虛擬世界遊戲暴力場景快速增長。報告沒有論述暴力遊戲對兒童成長的具體影響,但對於家長來講,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