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背兒帶 展現工藝之美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益昌台灣彰化報導)收藏少數民族背兒帶十餘年的何麗珠,於鹿港公會堂舉辦私藏展。何麗珠說,苗族媽媽善於將情感繡於背兒帶上,一針一線都充滿對兒女的祝福之意,每件作品都是實用的背帶也是珍貴的藝術品。

何麗珠說,20年前到貴陽探親,接觸到苗族文化後,結下半生的不解之緣,也開啟她的收藏之路,其中苗、侗、壯、水、瑤、彝、白、土、毛南、布依、革家、繞家等少數民族的破線繡老衣、銀飾精品、背兒帶等都在收藏之列,總數達上千件。

首次應邀在台灣展出的少數民族服飾,何麗珠以背兒帶作為主題,突顯一個民族新世代的重視。她說,各少數民族當中,以苗族工藝製作最為講究,早期這些作品不易收藏,現今這門手工藝也逐漸消失當中。

收藏少數民族背兒帶10餘年的何麗珠(右),於鹿港公會堂舉辦私藏展。(郭益昌/大紀元)

背兒帶在許多苗族地區是外祖母的專利,為了即將出嫁的女兒,苗族媽媽會提早好幾年開始繡花縫製,一旦外孫出世,就是隆重的賀禮。何麗珠表示,一條背帶千古根,表示一個小孩融合兩家血脈,因此一條背帶帶有濃厚的祝福之意。

背兒帶上的圖文有花草蟲魚鳥獸,也有天上地下水裡等元素,圖紋琳琅滿目,何麗珠說,少數民族的每件刺繡作品都不一樣,每個媽媽卻都透過刺繡表達對祖先的庇佑、子嗣繁衍、趨吉避凶之意,相當有意思。展期自即日起至6月19日止。

責任編輯:羅令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