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叢談:虛心學習是創作的根基

作者:莊敬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這樣一則故事:明代蘇州地方,有一個人名叫沈野之。他極不虛心,不論寫詩作文,竟然先自圈點,然後便傳示他人。按照古人的傳統習慣,都是自己閱讀別人或古人的詩文時,用沾硃砂的紅筆,在每句的下方,畫個紅圈(。),或在某個佳句的旁邊,畫兩個紅圈或三個紅圈,表示那是佳句或特佳之句。但是沈野之卻把自寫的詩句畫上紅圈,並把自認為的佳句畫上兩個或三個紅圈,以自誇為佳句、特佳之句。

所以,著名文學家曹學佺便嘲笑他:「半夜號跳常索酒,一生毷氉(讀毛草)自圈詩。」世間像沈野之那樣的人,還是不少的。

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凡是自滿者,大抵都是不愛學習的人,也無怪其夜郎自大了。

袁枚,字子才,他在《隨園詩話》中曾引證過兩位詩人的句子:一個人是鄂容安,他在〈題甘露寺〉一詩中,寫道:「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另一個人是方子雲,他在〈偶成〉中寫道:「目中自謂空千古,海內誰知有九州?」他們二人的詩,都鼓勵人們要虛心學習,頗有味道。

談到虛心學習,人們總想到的是多讀書。書當然要讀、而且應當多讀,但是學習的內容,不可只限於書本知識。我國科技史上,很有名的著作《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就十分注意向社會、向他人學習。他主持過財政、經濟方面的改革,兼管過軍器,研究過城防、陣法、兵器和戰略戰術,提高了武器的質量和數量。他主管司天監時,親自製造和改進了觀象儀器。他的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但他卻時時處處虛心向他人學習,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是他請教的對象。因此,他才有可能在《夢溪筆談》中,以大量的篇幅總結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

從事創作、寫文章,雖不完全同於寫科學著作,但同樣要虛心向他人請教,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行。杜甫所謂「轉益多師是汝師」,意思就是要我們虛心向各方學習。《隨園詩話》的作者袁子才還說:「村童牧豎,一言一笑,皆吾之師。」如果善於選擇、提煉,從村童牧豎那裡,也能得到寫作的佳句。袁子才的莊園裡,有一個擔糞的工人,於十月間,在梅樹下隨便地向他談到:「現在,梅樹已有一身花了!」袁子才聽了這句話,覺得他講得很新鮮,受到啟發,立刻寫成兩句詩:

月映竹成千個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又一次,二月間,袁子才離家出遊,一個和尚給他送行。和尚說:「可惜園中梅花盛開,我公卻帶不去!」袁子才又得到啟發,因而得句云:

只憐香雪梅千樹,
不得隨身帶上船。

這兩處寫梅花的詩句,都很有情趣。袁子才都是向他人學來的。

致力於創作應當虛心徵求旁人的意見,可以舉唐代大詩人朱慶餘向張籍請教的有名的掌故。朱慶餘,閩中(今福建,一作越州)人。寶歷年間中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緻。有《朱慶餘詩集》。廿八歲那年,在應進士考試之前,他把寫成的詩文,工整地抄了許多,送給年近花甲的老詩人張籍,虛心向張籍求教,並附上一首絕句: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人們常說,詩以比興為佳。朱慶餘的這首詩可以說是運用比興手法的範本。作者以新嫁娘自況,描摹新婚夫婦閨房之樂,寫得十分委婉曲折,然而卻別有寓意。詩的題目為「近試上張水部」。張籍曾經擔任過水部員外郎和國子司業,人們尊稱他:張水部或張司業。由於點明了「近試」字樣,因此所謂「待曉堂前拜舅姑」說的當是臨近考試,馬上就要受到主考官員的評定了;而「夫婿」一詞比擬張籍,低聲相問:則刻畫出作者虛心徵求意見的情態。可以說細緻入微。據說張籍讀到了朱慶餘的詩之後,十分欣賞,立即酬答了一首絕句:

越女新妝出鏡心,
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齊紈:齊國出產的名貴絲織品)
一曲菱歌敵萬金。(菱歌:採菱時唱的歌。敵:相當)

當時已是大名鼎鼎的張籍,在這首詩裡,讚揚了朱慶餘虛心求教的態度,說他巳經十分明艷可人,還能沉吟低調,虛懷若谷;雖然穿著樸素,沒有大富大貴的打扮,只有自然、民間的純性,卻能超越萬金!

虛心學習的人,必然會受到人們的讚賞;毷氉自大的人,必然會落得可悲的下場。這是一條規律──無論是文藝創作,還是從政做官,都是如此!@*#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寫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分析,那是絕對不行的。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有一首這樣說:
  • 蛙鳴的特點是多而無益,多而不當;雞唱的特點是少而有益,少而精當。雞唱與蛙鳴比較起來,堪稱以少勝多、以一當十。我們從事文藝創作也應該是這樣。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表現力更強一些,蘊藏量更多一些。
  • 所謂襯托,實質上就是一種間接描寫。如欲寫甲,並不從甲的本身著筆,或者說不單純地從甲的本身著筆,而從乙或丙那一邊繪形繪聲,恣意盡力,使人透過乙或丙,間接地卻又是更深刻地去認識甲。
  • 藝術欣賞中,確實常常有這種情形:你說得「少而精」,讀者卻聯想得「多而深」,你越說得「鉅細無遺」,讀者卻越感到「厭煩無味」。
  • 清代著名藝術家鄭板橋,平生最擅畫竹。他在六十歲以「始余畫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層功力,最為難也。進六十以後,始知減枝、減葉之法。蘇季子曰:『簡煉以為揣摩。』文章繪事,豈有二道? 」
  • 文藝創作確實是一件艱苦的勞動,需要的是認真而嚴謹的態度。不細心地調查研究,「想當然」的率意之筆,往往會產生謬誤,鬧出笑話。
  •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而警語,又是語言中的耀眼的明珠。古今中外一切優秀作家的文學作品中,無不呈現出豐富多彩、璀璨奪目的警言雋語。這些警語,常常使讀者一見鍾情,過目不忘,而記憶終生。
  • 優秀的文藝作品,都是「枝幹挺秀」,並且「花葉芳菲」的。用那位作家的語彙來說,就是既有「情節概貌」,又有「片刻詳情」。
  • 鍾隱作畫喜歡別出心裁,另闢蹊徑,落墨揮毫,常能大異於人。傳說有一回,他到某收藏家那裏去作客,從收藏家的畫櫃中,見到幾位前 代畫家所繪《雀鷹圖》,有的把雀鷹畫得怒目圓睜,凌空撲下;有的畫雀鷹正在追捕 它要獵取的對象。鍾隱很是喜愛。
  • 漢武帝思念李夫人,恍惚中看到她那娉婷玉姿,隱約可見,卻又不甚分明;呼之不應,接之不近。愈發增添了他的渴念之情,因感而作歌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