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尋訪老屋容顏 啟動庶民美學新力量

老屋顏團隊辛永勝(右)和楊朝景(左),矢志蒐集美麗建築元素,邀大家一同探訪老屋之美。(李晴玳/大紀元)

人氣: 8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溫馨5月裡,「老屋顏」粉絲團貼出一則心情告白:「告別一個舊時代,即是迎接下一個美好時代的開端,然而告別了鐵窗花,迎接的是藝術性、美觀度都降低的白鐵窗,那真是非常可惜的事。顯然社會現況很難令鐵窗花復興,那麼就為它們留下紀念吧!」

鐵窗花,源起於20年代黑鐵工藝的引進風行,曾經造就台灣特有的建築奇觀,它不僅落實了人們居家保全的訴求,豐富繁麗的窗花造型,更如實體現了庶民生活的審美需求。然而,伴隨著都市建物更新、不鏽鋼新式鐵窗的興起,窗花圖騰隨同老屋身影,正一點一滴地消逝。

特色鐵窗花展現老屋之美。(老屋顏團隊提供)

「老屋顏」,一個熱愛老厝巡禮、矢志蒐集美麗建築元素的兩人團隊——辛永勝和楊朝景,因為漫遊府城,驚豔於老房子的多樣風情,2013年起,他們決定從台南出發,尋訪全台老屋容顏,記錄並分享鐵窗花、欄杆、磨石子及各式磚材等老屋裝飾元素,盼喚起大家關注時代的記憶,共同珍藏老房子的歷史與美麗。

尋訪老屋容顏  文青特搜隊出發

「我們喜歡古早的質樸,並希望散播這些美好。」分別來自南北空港(高雄、桃園)的楊、辛二人2011年邂逅於高雄貨櫃藝術節,辛永勝因南下參展獲獎,結識了熱愛文化藝術的楊朝景,相談甚歡且同樣喜愛攝影的他們倆,時常結伴同行,走讀城市風光,品味人文風情。

迎著驕陽和風,文青雙人組時常共騎機車逡巡在靜謐巷弄間,每當看到老厝古宅,他倆便駐足打量,從地板、牆磚到鐵窗,一路觀察探究。「哇,好美的窗花!」在兩人的鏡頭當中,老屋元素各以不同姿態散發著動人魅力。於是,他們決定以「老屋顏」為名,攜手創立粉絲團、設計APP,分享台灣老屋特有的美麗與情味。

「回想當初,其實窗花並非關注的主體。」辛永勝說,「我們拍攝取鏡,偏好饒富興味的生活場景,包括巷弄植栽、居民動態等等,但是後來我們發現,畫面背景中,老屋元素竟是如此有趣、不可或缺。」「窗花既然這麼有趣,我們且來看看,台南窗花到底有多少款!」他笑稱,窗花、壁磚等建築配件,自此成為鏡頭下 的主角。

傳揚老屋之美  賞老屋運動開跑

「曾經,許多人誤以為我們懂得建築,若非文史工作者,就是老屋仲介。其實我們只是真心喜歡老房子,希望透過記錄與分享,讓更多人看到老屋之美。」原是資訊工程師的楊朝景,和從事室內設計的辛永勝,連結童年老屋記憶,懷抱滿腔熱誠以屋會友,至今他們已走訪台灣百棟老屋,擁有逾4萬名粉絲,並出版《老屋顏》一書。

老屋顏團隊除了出書外,他們還透過策展、駐村計畫及辦講座等活動,分享經驗延伸影響觸角。「啊!那不就是阿嬤家的東西嗎!」在某次講座中,聽得入迷的小朋友對著老屋照片,興奮地脫口驚呼。楊朝景表示,他們行腳全台與各界民眾分享,從銀髮志工、專業人士、青年學子到幼小孩童,聽眾的迴響遠遠超乎預期。

「老屋議題之所以引發熱烈迴響,是因為它喚起了人們共同的記憶。」楊朝景感悟到,對於長者而言,這是回顧懷舊;對中生代來說,是喚醒似曾相識的熟悉;對小朋友則是體驗新奇。「帶領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同欣賞老屋元素,在體驗視覺美感之餘,能有深刻的感動。」他說,這是最有意義的事,也是老屋顏最大的期待。

「經營粉絲團非常有趣,只是我們的腳步還不夠廣、不夠快。所幸,現在有不少粉絲也投入了蒐集行動,主動提供各地建築元素,甚至透過APP自行搭配老屋元素,創造個人專屬的『老屋顏』,分享彼此的圖片。」辛永勝說,老屋顏粉絲團是大家共同的創作園地,也是「欣賞老屋、愛惜老屋」運動的啟蒙地。

探索舊宅底蘊  美好來自情感溫度

「從台南開始,訪尋老屋容顏是一段永無止境的路程。」老屋顏團隊說,我們有很多機會走訪台灣,去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看很多不一樣的事物;即便重遊舊地,轉換個視角,依然會有新的發現。「就像台南,同一條街道,走踏了無數回,仍有不期而遇的小驚奇。」

曾任職南科園區上櫃公司的楊朝景,過去最愛漫遊台南,以調節職場的緊湊步調。「3、4年前,我整日坐在辦公室裡,對於台灣及其相關歷史都不太了解、也沒有太大的興趣。」而今天,他變身成為老屋鑑賞達人,從老屋元素中看到台灣生活的足跡,也感受到自我生命正在滾動前進。

「老屋是順應住的人而生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和文化。」「阿嬤家的感覺,為什麼就不一樣?」辛永勝表示,「老屋之可貴,主要在於房子的情感溫度。」於是,他們以「老屋」作為載體,發掘台灣住居文化與情感,研發相關文創商品,讓老屋意象根植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做了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老屋顏團隊從窗花、護欄、乃至一磚一石,都細心記錄,傳揚台灣的老屋風情與建築工藝之美。這一 路走來,大家認識了他們,他們也更認識了台灣;探索中,他們還發現,真正的美麗是由許多精緻細節堆砌而成,而今他們正透過各種管道媒介,向大眾放送美好與感動。

特色鐵窗花展現老屋之美。(老屋顏團隊提供)

鑑賞鐵窗花  發現多元住居文化

在那個時興自地自建的年代,「起厝」是成家立業的大事,為讓世代家人幸福宜居,在建築考量上,包括風水格局、家具配置及妝點美化等,率皆需求為先, 且一步到位;即便街坊鄰里集資蓋屋,各戶形制亦未盡相同。也因為「構築家園、永代薪傳」的企盼,建構堅實、樣貌優雅的老屋,在台灣各地並不少見。

探訪記錄老屋容顏的過程,辛永勝與楊朝景深入鄰里巷弄,與當地居民閒話家常,傾聽留守長輩娓娓憶當年,老屋的歷史、時代的故事,以及美麗而獨特的老屋風景等等,在他們心中交織成畫,在筆端蘊蓄成文。

某趟府城輕旅行,喜見街旁舊宅雅致的鐵窗花,他倆不禁猛按快門,按鈴暫借問。面對訪客的讚美,屋主老太太低調回應,「沒有啦,這哪有什麼!」隨即話鋒一轉,「我們當初蓋房子很用心,既是自建自用,便想把它蓋得漂漂亮亮,就連窗花,也要跟人家不一樣。」

楊朝景鑑賞窗花,察覺各地工匠師承不同,鐵窗製作的造型風格也不同,花卉的華麗、菱形的大器,在南北都會同步展露其風采。辛永勝更發現,「老屋建築反映了當地的氣候與人文發展;因此台灣的各個角落,都看得到獨特的住居文化。」

台灣本島通用的鐵窗花,因抵擋不住離島的海風鏽蝕,不得不以水泥石磚取代之;而澎湖的石磚圖騰,還就地取材加入了貝殼裝飾;來到潮溼多雨的金瓜石,到處可見鋪設著漆黑油毛氈的屋頂,那是為了抵禦風雨;至於嘉義市上萬木造房子,則隱約透露了當地的產業脈絡。

台灣本島通用的鐵窗花,因抵不住澎湖的海風鏽蝕,不得不以水泥石磚取代之。(老屋顏團隊提供)

感動生命熱情  盼老宅活化再出發

某個晴朗假日,辛永勝、楊朝景造訪台南「天德行」,只為一探傳說中的「櫻花圓形窗」,兩人抵達時,婦人正要騎車出門,明白來意後,她允予開放參觀10分鐘。

天德行之櫻花圓窗。(老屋顏團隊提供)

創立逾80年、坐落在靜僻巷弄的天德行,從小小文具店起家,後擴廠經營紙張加工、印刷業,成為台南第二家登記立案的工廠。興盛時期,其所產之帳簿、 傳票,囊括全台市場逾八成,在三,四年級生的心中,「天德牌」是一路陪伴他們學習成長的印記,惟隨著電腦普及、紙品需求減量,盛況已不如昔。

在婦人的導覽解說下,辛、楊二人從廠房前庭,輾轉深入到居家後院,「您不是在趕時間嗎?」「好、好,我再帶你們去看花園防空洞!」「10分鐘」的參訪,超乎預期的豐盛收穫,最讓他們感動的,是主人生命故事的真誠分享。

「老朋友,你又來了!」一句簡單招呼,傳達滿滿情意。楊朝景說,探訪老屋主人時,冥冥中似有一種磁場,那是真心純樸的問候,雙方毋庸示好便已破冰。 幾度走訪澎湖,漁村耆老非常友善,很樂意聊天互動,只是年輕人多離家在外,故園乏人修繕,面對老屋日益凋零,長輩們朝夕守護著的,常是一屋子的寥落冷清。

近年來「老宅新生」熱潮正夯,台南林百貨、台北青田七六等老建築的蛻變成功,帶動一股改造活化風潮,政府也鼓勵年輕人通過舊宅再造利用,投入創新創業行列。「老屋顏」歷時2年餘,蒐羅全台24間老建物,從藝術、人文和設計等面向,探訪老屋之美,也提供了許多「老屋新力」的成功案例,以待有志者參考。

「讓大家愛上老屋只是一個開端!」老屋顏團隊說,他們還要持續努力,完成更大的夢想,您是否也喜歡老屋的古樸氛圍?希望散播這些美好?且不妨動身一同探訪老屋之美。◇

責任編輯:杜文卿

特色鐵窗花展現老屋之美。(老屋顏團隊提供)
特色鐵窗花展現老屋之美。(老屋顏團隊提供)
特色鐵窗花展現老屋之美。(老屋顏團隊提供)
澎湖老屋之二。(老屋顏團隊提供)
澎湖老屋之一。(老屋顏團隊提供)
新竹老屋。(老屋顏團隊提供)
台東老屋。(老屋顏團隊提供)
花蓮老屋。(老屋顏團隊提供)
「老屋顏」透過文創研發讓老屋元素重生-海棠壓花徽章。(老屋顏團隊提供)
「老屋顏」透過文創設計讓老屋元素重生-窗花紙膠帶。(老屋顏團隊提供)
「老屋顏」透過文創設計讓老屋元素重生-窗花杯墊。(老屋顏團隊提供)
「老屋顏」透過文創設計讓老屋元素重生-窗花紙膠帶。(老屋顏團隊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