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漢武雄風 打通西域(2)

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11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使華夏文明跨越沙漠西傳,能夠遠達羅馬帝國,全程主導開通河西走廊的第一人正是漢武大帝。在開通河西走廊的主要漢軍將領中,衛青和霍去病均是由漢武帝親自訓練而成。

大將軍——衛青

竇太后崇尚黃老之術,遵循文、景兩帝無為而治之國策。她對漢武帝主張痛擊匈奴,大興儒學極力壓制。漢武帝不便違忤祖母,退而居之,下令擴建上林苑,工程規模宏大,方圓達三百里。漢武帝還帶著建章營騎的騎兵終日馳騁,貌似嬉戲,實則練兵。衛青就出自於建章營騎。

漢武帝(公共領域)
漢武帝(公共領域)

公元前128年,兩萬匈奴侵擾漢廷邊境,殺死遼西太守,掠殺三千多名百姓。漢武帝派衛青率領3萬騎兵反擊匈奴。

次年,匈奴再次侵擾漢地,漢武帝安排衛青出兵雲中郡,並從西向東,以出其不意之勢,進攻草原上的白羊王和樓煩王。這次戰役史稱「漠南大戰」,衛青俘虜三千多人,並獲得數十萬牲畜。衛青收復河套地區後,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就此解除,漢武帝敕命在此建立朔方郡、五原郡,遷十萬民力開墾荒地,屯田邊塞,以農耕保障邊塞經營。

王雙寬繪《百位英雄榜》衛青(王雙寬提供)

衛青出征常如神兵天降,使匈奴防不勝防。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派遣衛青和另六位將軍率領十萬漢軍進攻匈奴,此戰俘獲匈奴十多位小王,以及上萬名百姓。因衛青軍功顯赫,漢武帝封其為大將軍。

衛青為人恭謹謙讓,才幹絕人,為將號令嚴明,出將入相,氣度寬廣。

李廣失利自殺後,其子李敢為洩私憤,刺傷衛青。按當時律法,刺殺大將軍要被滅族。衛青把此事隱匿下來,沒有上呈,也沒有追究。

他事上以忠,待下以仁,位極人臣又無淫威。衛青痛擊匈奴七戰七捷也傳下大漢將軍的神勇。

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十六七歲入內朝擔任侍中。史書記載霍去病沉默寡言,但擅長騎射,有膽有謀。

漢武帝曾想親自教他《孫子兵法》,霍去病回答,只看戰略就夠,何必盡學古代兵法。霍去病出征會根據實際戰況隨機應變,戰術非常機動靈活。

王雙寬繪《百位英雄榜》霍去病(王雙寬提供)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派衛青率領十萬漢軍出擊匈奴。年僅17歲的霍去病擔任中級軍銜嫖姚校尉。他單率八百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斬殺匈奴王族貴族兩千多人, 並俘虜單于叔父和國相。

漢武帝論軍功封他為「冠軍侯」;而校尉張騫憑藉豐富的地理知識,做漢軍嚮導有大功,被封為「博望侯」。

河西之戰,霍去病孤軍深入匈奴腹地兩千多里,殺敵3萬,俘虜匈奴小王、王子、匈奴國相及貴族上百人。

漢武帝大喜,獎賞驃騎將軍一壇御酒。霍去病為和將士同飲同慶,就把御酒倒入泉中,「酒泉」之地因此得名。

霍去病一生戰績顯赫,無往不勝。漢武帝特別為他修建一座豪宅,讓他過去看看。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漠北大戰,21歲的霍去病帶領一支漢軍千里奔襲,打敗匈奴左賢王部,又乘勝追擊,在距離大漢三千里之外的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上,霍去病舉行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

匈奴經過漠北大戰之後,元氣大傷,再無力侵掠漢地,由此遠遁西北。匈奴對大漢的威脅逐漸解除,大漢由此將河西走廊納入版圖。

帝國藍圖 威德遍四海

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置四郡:武威、敦煌、酒泉和張掖。每一個地名都被賦予特別的意義,「武威」彰顯大漢軍威到達河西;「敦煌」則是盛大輝煌之意;「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張掖」意為張漢廷之臂腋,斷匈奴之臂。

除了四郡,漢武帝還在河西設立玉門關、陽關兩個軍事要塞,分扼天山南北咽喉要道。

玉門關(Tim Wang/Flickr)
陽關烽火臺遺址(張騏/維基百科)

漢武帝一直牽念的西域,隨著漢軍打通河西走廊,漢帝國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也由此打開。漢武帝期待「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的帝國藍圖,也為日後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拓開一條黃金要道。

漢武帝的高遠目光企及凡者所不及之地,為泱泱華夏拓寬神傳文化得以傳播的廣闊疆域,穿越中亞,直抵羅馬。

也正因大漢開通河西走廊,以致魏晉南北朝時期,僧侶沿著河西走廊大規模進入中原,並在河西留下天梯山石窟、敦煌石窟、張掖肅南千佛、萬佛洞、金塔寺石窟等大量神佛造像藝術瑰寶。

同樣,也正因河西走廊的開通,每當中原擾攘兵征之時,河西又成為漢文化得以保全和傳承的黃金地帶,中原名儒僧侶道士在此相聚,「明究群籍,特善史書」。

當威武的漢軍、活絡的驛站、僧侶的身影、石窟造像的石刻之聲成為歷史長河的花絮,當後世讚歎絲綢之路的輝煌,驚歎敦煌藝術的價值無量,此情此景或許更能讓人體會到,一手主導開通河西走廊的漢武帝他的鴻圖偉略,經營的苦心,穿越千古光陰,留下彪炳功勳。@*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稱肅州、金泉的酒泉,位於巍峨壯闊、皚皚綿延的祁連山主峰之下。酒泉地處河西走廊西部,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之一。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哈密位於天山山脈東端,被天山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哈密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是漢代張騫第一次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 在西域茫茫荒漠之中,有一座恢宏而又殘缺的古城,就是漢唐絲綢之路的重鎮,著名的西域名城——高昌古城。
  • 她本是王族嬌女,因父親謀反事敗身亡而成為孤兒,由叔父廣陵王劉胥養育成人。在匈奴屢犯大漢邊境之時,漢廷為「斷匈奴右臂」,派遣她為和親公主遠赴烏孫國。她為大漢將西域納入版圖,奠定了不可泯滅的功績。這位王族之女就是劉細君,後被尊稱為「烏孫公主」。
  • 學術界認為,漢武帝鹽鐵官營是英明的決定,不僅促使農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類落後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最重要的是鐵兵器產量激增,並最終取代銅兵器,中國文明的歷史從此揭開新一頁。
  • 漢武帝劉徹無疑是對中國冶鐵業貢獻最大的人物。漢武帝之後,中國的冶鐵技術開始完善並成熟起來,生產規模也達到空前繁榮的程度。
  • 使華夏文明跨越沙漠西傳,能夠遠達羅馬帝國,全程主導開通河西走廊的第一人正是漢武大帝劉徹⋯⋯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