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雲霧蒼松,重德安徽

人氣 274

【大紀元2016年06月25日訊】「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原名黟山,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故唐玄宗李隆基於天寶六年將「黟山」改為「黃山」。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而聞名於世,它們三者共同構成了一個相互交融、雲霧裊繞且忘卻凡塵之境,引得無數炎黃子孫為尋仙蹤幻境都神往之。

黃山蒼松之奇不僅表現在千奇百怪的造型上,而且還體現在蒼松都紮根危岩峭壁,在石縫得以生存壯大,這是令人稱奇之處。《列仙傳》記載,周有邛疏,周時封史。能行氣煉形。煮石髓而服之,由此可知石中也有生命之營養,這深刻展現了中國神傳文化的超前與精深。現代科學也發現松樹的根能分泌出一種酸性液體,能使岩石溶解,變成粉狀樣土壤,故蒼松能在岩石上發展壯大,並以蒼松美譽道德高尚且節操堅定之人。

同奇松密切相連的便是黃山的怪石,形狀萬千,給人以無窮遐想。在黃山的奇松怪石之間經常纏繞著變化莫測的雲霧,許多飄忽不定的雲霧構成了黃山獨特的雲海奇觀,這給黃山頻添了無數神韻。在中華神傳文化中,很多記載都把雲霧與神仙及仙蹤密不可分,孫悟空能騰雲駕霧,道家真人手拿拂塵端坐雲端,四大菩薩總是行走於雲霧之間,佛國世界和道家聖殿無不是雲霧繚繞,光耀十方。

現代人對雲霧經常與神佛相連的現象不理解,很多人因肉眼看不到神佛的世界而偏執的認為其不存在。現代科學發現地面水遇熱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遇冷凝結成小水滴,就形成了雲霧,可見雲霧是一種同空氣一樣比較微觀的物質。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經常把雲霧同神佛相聯繫實質就是在點化世人,神佛在更微觀的物質世界之中。法輪大法創始人在《美國西部講法》中明確的指出:「神是在極其微觀的世界,但卻是極其廣闊的世界、廣闊的空間」。可見神傳文化中早就通過雲霧對神佛的存在之所給出了明確的點化,只是由於世人智慧的侷限無法理解其真正的內涵。正因如此,在中華文化中雲霧一直象徵了出塵、象徵了超脫,更像徵了仙境。

距黃山西北一百多公里便是九華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不腐肉身,現有5樽不腐肉身可供世人觀瞻。

在氣候常年濕潤的自然條件下,九華山高僧肉身不腐已成為現代生命科學不解之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更警醒了當今的無神論者。就在世人對高僧肉身不腐和能燒出舍利子不解之時,《轉法輪》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道出了這千古之謎的謎底,其實《轉法輪》是一本真經,更是一本天書,他包羅萬象能破一切之謎,真可謂讀《轉法輪》一遍此生無憾也!歷代九華山的各種神蹟也是有意留於當今世人,為點化世人所用,不知當今深受紅魔毒害的中國人能感知到這數千年的良苦用心否?

黃山山脈所獨具的信神禮佛,忘卻凡塵之境,造就了歷史上眾多享譽盛名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和影響明清兩朝至深的新安理學。新安理學因其奠基人程顥、程頤及朱熹祖籍均為新安郡(徽州)人而得名。從明清兩朝把《四書章句集注》官定為必讀的注本和科舉考試的依據,就可以看出新安理學的重要程度。

無論新安理學講述如何複雜和系統,其根本要義就「重德」二字,重視個人道德修養和維護社會道德穩定是其理學之根本,這也是它備受明清兩朝執政者推崇的根本原因。今人以「封建禮教束縛」來詬病新安理學,是不懂其理學的根本所致,更是對道德洪大內涵膚淺認識的必然結果。新安理學的出現有力地維護了明清數百年社會道德的穩定,這是新安理學對中華文明最大的貢獻。

正是在理學的深刻影響下,徽州數百年湧現出眾多重德守正的徽商。徽商是中華儒商的重要代表,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來指導經商,重德是徽商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這也是明清兩朝徽商成為中國第一商幫的根本原因。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戒欺」和「真不二價」便是徽商重德的真實寫照,其開辦的胡慶餘堂免費送藥,恩澤黎民,並贏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美譽。

與徽州緊密相聯的是安慶府,安慶府的潛山縣素有「皖國古都、安徽之源」的美譽。

今安徽之名源於安慶、徽州二府的簡稱,以「皖」字泛指安徽。據《說文解字》解釋:皖,右邊從「完」,完美,德行高尚;左邊從「白」,清白,兩袖清風,廉潔。可見「皖」字本身就具有重德的深刻含義,不知今天的安徽人能否體會到「皖」字所蘊藏的悠長神韻與其中展現的神意。

從古至今,安徽之地均人才輩出並頻頻影響中華歷史至深至遠。亳州神醫華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貴,《後漢.華佗傳》道:沛相陳圭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華佗看病不受症狀表象所惑,他用藥精簡不濫用藥物,對於病入膏肓的患者,華佗則不加針藥,坦然相告。這一系列的行醫準則深刻地說明了華佗行醫重德,這或許是他千古流芳的重要原因。

北宋廬州包拯,廉潔公正、立官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敢於替百姓申不平之怨,故後世稱其為「包青天」,包拯的鐵面無私和守正重德一直被後世傳頌。數百年後安徽鳳陽又出了一個朱元璋,他的子孫開創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先例,也鑄就了明朝276年神傳文化的輝煌,明朝是繼漢唐之後中華神傳文化的又一個巔峰。

在明朝道教得以蓬勃的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過程中得到了方士劉伯溫、道家學者宋濂、張正常天師等人的指點幫助,朱元璋親自為《道德經》作注。明成祖朱棣認為自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於永樂十年在武當山建成龐大的道教建築群來供奉真武大帝。明英宗命邵以正組織編纂了《正統道藏》,賜頒天下道觀。明憲宗任命道士李希安為禮部尚書。明孝宗好尚方術,廣建齋醮,也任命道士崔志端為禮部尚書。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以奉道為首務,長年深居西苑齋醮祈禳,為其父母和自己加封道號。因其把寫好青詞作為提拔官員的標準,故夏言、嚴嵩、徐階等人被稱為「青詞宰相」。明神宗朱翊鈞深受道家黃老學說和世宗潛心修道的影響,深居宮中28年不上朝,故稱神宗。

正因為明朝歷任執政者均敬天信神,所以整個大明王朝採藥煉丹、重德修行十分普遍。

明朝的三大奇書《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都具有濃厚的道教神學色彩。一大批以鬼怪神仙為題材的「神魔小說」在明代大量湧現,異彩紛呈,包括《封神演義》、《上洞八仙傳》、《南遊記》、《飛劍記》等。更有一大批以道教神仙人物為題材的戲曲作品面世,道教音樂直接影響了明代戲曲的唱腔。

不僅如此,明朝道教的教理教義、神仙信仰、科儀方術等也深入了民眾的日常生活。

玉帝、太上老君、真武大地、財神、土地、福祿壽三星等道教各神,在民間被廣泛祀奉;道教尊道重德隨著《感應篇》、《功過格》、《覺世經》等勸善書在整個明朝社會各階層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供奉道教神仙的道觀廟堂星羅棋佈於城鎮街巷、鄉村小鎮。這一切足以說明了神傳文化在明朝的輝煌歷史。這輝煌歷史的重要締造者正是安徽鳳陽朱元璋及其子孫,所以重德安徽在明朝最高執政者的堅定信仰下得以順利實現。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黃山能享譽四海不僅是因為它擁有的奇松怪石與雲海,更是因為其具有的獨特神韻,是神的感召力喚起了炎黃子孫對黃帝登仙之地黃山的無限嚮往。雲霧蒼松,象徵著神界的聖潔;重德是人修煉成神的必備條件,也是上蒼對安徽之地的一手安排,或許是因為重德才成就了安徽歷史中的一切。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中華文化是一種神傳文化」
「神韻極好地表現了神傳文化」
神韻佛蒙特州首演爆滿 神傳文化感動人心
川人:迷中不知身是客,神傳文化有謎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