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位藝術鑑定博士 造假集團也折服

葉國新正以高倍數顯微鏡鑑識古畫。(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83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軒台北報導)華人首位書畫鑑定博士葉國新教授,致力於藝術鑑定研究超過20年。8歲開始學習書法,12歲就開了個人畫展,學生時期更展現出對書法與畫作技巧的高度掌握力及天分,首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與畢業展國畫及書法雙料榜首的先例。葉國新為何從一個未來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藝術新秀,轉而投身藝術鑑定領域?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

從藝術家到鑑定師

葉國新回憶,「大學時,家裡的長輩認識一位古董商兼藝術收藏家,寒暑假時就讓我去他家長住,真的是『往來無白丁』,來往的客人都是同道中人,收藏也都別具特色。」葉國新說,有的收藏家拿墨寶真跡讓他臨摹,有的大方將珍藏畫作讓他欣賞,從中他不僅習得各派名家畫技精髓,也開始了解各式古董商辨別藝術品真偽的方法。大學4年過去,葉國新已培養出對藝術鑑定的濃厚興趣及基礎。

研究所畢業後,葉國新決定至英國繼續深造,攻讀視覺藝術鑑定/創作哲學博士學位,並在英國待了10年。回憶起那段出國打拚的時光,「可以用廉價勞工來形容」,葉國新笑著這麼說。原來指導教授介紹了一位以苛刻聞名的收藏家,讓葉國新去實習,「我每天就是打雜,跑腿、整理、做資料,但工資非常低廉。」直到有天收藏家帶葉國新到拍賣市場見見世面,發現葉國新挺有兩下子,才開始重用他。「後來他開始讓我辨別藝術品的真偽,漸漸地也讓我替他做藝術投資的規劃,金額由小漸大,有些藝術品曾經獲利達百倍,相當可觀。」之後越來越多收藏家慕名而來,尋求其專業協助,這些特殊經歷,更為葉國新未來的鑑定師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真品的善循環

鑑定師的三大要務,即是替藝術品「辨真假、判優劣、定價值」。葉國新特別強調,藝術品必須是「真品」,真品蘊含藝術家真正的創作內涵,作為擺設能讓人看了心情愉悅,同時培養收藏者的美感,富有教育意涵;真正好的藝術品會繼續增值,倘若急需用錢,真的藝術品也能流通回市場,讓有興趣的收藏家在收藏的同時,也替自己賺進所需收益。「這是一個真善美的循環!」但贗品則完全相反,不僅可能害人傾家蕩產,轉手流通也會讓欺騙的行為不斷循環,非常缺德。

鑑定師職涯中,有許多傳奇性的經驗,而這些傳奇來自於對藝術及「真」的堅持。他曾受託鑑定一批大師級的稀有作品,在場其他專家不敢肯定論斷,更有人覺得是偽作,只有他認定這是極為珍稀的好作品。顧客出於對他的信任,買下了那些作品,並送往全球最知名的拍賣機構之一蘇富比進行拍賣,最後蘇富比內部專家一致肯定,認為其為難得一見之精品,不僅為之開闢專場,畫作還登上當年度蘇富比國際大拍的封面,後來也拍出了極佳的成績。

葉國新赴南部知名之億載會演講。(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提供)

鑑定實力造假集團也佩服

鑑定的高超實力與對藝術的堅持,不僅讓葉國新與收藏家、畫家建立起深刻緣分,連造假集團都為之折服。葉國新曾在為拍賣公司鑑定拍品時,剔除了某偽造集團所產之贗品;對方隨即改換收藏家身分,送來另一張手法更高竿的偽畫,卻仍被識破退件。偽造集團心有不甘,透過其他公司賣掉假畫後,回頭興師問罪,要拍賣公司懲戒葉國新的「失誤」,卻被葉國新在電話中簡單指出一項重要造假瑕疵,輕鬆化解。爾後對方對葉國新產生莫大興趣,直接約他單獨談談,一見面,葉國新就開門見山指出對方曾偽造過的假畫,使對方大為震驚。佩服葉國新的鑑定功力之餘,竟轉而「挖角」他,「葉博士啊,你如果改行來我們集團,一定賺得不比我差。」葉國新哭笑不得,只好回應對方,「閣下如果改行來做學術研究,成就一定也不差。」

此造假集團規模不小,葉國新事後回想,其實在全世界的展覽和拍賣會場,已見過對方多次。「朋友都笑說,我跟他就像兩個神槍手,一個是官、一個是賊,兩人惺惺相惜,卻永遠走不到一起。」

鑑定師之路的甘與苦

身為鑑定師,葉國新醉心於欣賞一幅又一幅的藝術創作,亦對辨別作品真偽充滿熱忱。他曾經為了鑑定一幅沒有落款印文的元代稀有畫作,特地飛往美國內陸的博物館,連續看了3天、來回開車18個小時,就為了看該作者的另一幅畫。雖然「曠日廢時」,但葉國新卻樂在其中。而遇到需要更多考證、尚無法鑑定的書畫,葉國新把它們當成挑戰,即使過程辛苦,也視為享受。

此外,葉國新也致力於藝術的交流與推廣,他成立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不定期舉辦名藝術家的講座與展覽,並出版相關學術著作。如邀請中國近現代書畫巨擘傅抱石的女兒、旅日當代水墨大家傅益瑤來台舉辦講座,亦為此特地結集出版了一本專書及影像製作,不僅獲得傅女士本人的肯定,也因南京傅抱石紀念館的認證,更促成了兩岸藝術的深度交流。而今年即將出版的《墨海春秋──古今書畫藝術鑑藏研究》,全書60萬字,為台灣第一部具權威性、學術性、系統性,且深入市場剖析之完整古代及近現代書畫鑑定學專著,希望能傳播相關知識,令有志於藝術收藏或藝術鑑定的新進收藏家,能因此書而少繳冤枉的「學費」,從而愉快地進入藝術收藏的殿堂。幾十萬字的鉅著,動機卻非常簡單,「我的心願,是能幫助優秀的藝術品,找到該有的價值。」

藝術品的「真」與「美」是支持葉國新一路走來的信念,因此若藝術品淪為完全的商品,是最令他痛苦的事。曾有一幅畫,葉國新為某投資客收藏家鑑定為真,卻因畫廊不識該作者早期風格,葉國新被收藏家要求原價購回該畫。「所有的細節經鑑定過,確為真品無疑。那是一位知名當代藝術家早期的作品,雖然這位藝術家現在的市場身價極高,但早年一窮二白又沒名氣,誰會想仿冒?」葉國新為證明自己的判斷不會錯,特地飛往四川找到那位藝術家,「他一看到這幅畫,眼眶都溼了,說是他最困苦時期的作品,也是精品。不僅幫我修復畫面,還在背後題跋。」葉國新返台後,投資客又來威逼要畫,但畫早已被葉國新的企業家朋友收藏,最後投資客不甘願地離去。

藝術能陶冶性情,好的藝術品更有難以衡量的價值,人人都想要,然若收購藝術品的動機只為轉手賺一筆,眼光實在太淺。「那根本談不上欣賞,賺錢的管道何其多,每年在藝術品斥資上億元的收藏家大有人在,實在沒必要為了賺那一~兩百萬利差而賣畫。」

給後起之輩的建言

葉國新是目前唯一的華人鑑定博士,面對現代人越來越願意追求靈性與美感的充實,期待未來有更多後起之秀,踏入藝術品鑑定一途。若後進真的有意從事藝術鑑定,葉國新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歸納出幾項最重要的觀念。

第一,心態一定要正。他強調,「鑑定師就是藝術界的法官,心中必須常存正義的尺度。」有人曾開玩笑對他說,只要心一橫,就能不愁吃穿,意指從藝術鑑定中賺取暴利。藝術品價格高昂,葉國新看過太多因造假使人傾家蕩產的案例,對此,葉國新嚴正回應,「我從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決定把藝術鑑定當成職志,只希望以後歷史記載,經葉國新認可者,必屬真品佳作。」堅守心中的那把尺,是作為鑑定師最重要的核心。

其次,就是扎實的基本能力。一般說來,要培養一個鑑定師平均需要30年。「真的不要著急。」葉國新每年經手鑑定的藝術品,超過1萬件,但仍持續至世界各地觀賞重要展覽,算起來每年都會觀看超過兩萬件的藝術品。葉國新認為,這些觀看經驗的積累都是重要的地基,不可缺少。另外因作偽手法與時俱進,必須持續精進,保持不斷研究的精神,才能做最精準的判斷。

華人首位書畫鑑定博士葉國新教授(左),與當代旅日書畫名家傅益瑤女士於講座現場合照。(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提供)

對藝術鑑定推廣的期許與行動

「很多企業家告訴我,因為懂得欣賞藝術,讓人生達到另一種境界。我希望能帶起這樣的風氣,讓更多人認識藝術的美好。」葉國新在藝術的推廣上不遺餘力,不僅積極引進海外獎學金提攜年輕藝術家,台灣藝術類獎學金金額最高者「SPEY/英國查爾斯王子基金會藝術獎學金」,特別延攬他擔任中國/台灣區的評審,推薦台灣有潛力的藝術家赴英留學;而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其工作室開設「藝術鑑定與拍賣市場概論」課程,以幽默風趣的方式,佐以難得一見的真跡、偽作實例,進行科學性的比較分析,深入淺出地介紹藝術鑑定這門學問,並將其教書所得,全數捐出作公益,幫助偏遠地區的學校,充分呼應其對藝術應有之「真、善、美循環」的理念,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用藝術讓這個環境更好。

「鑑定是對藝術最深層的欣賞」,有志於此,葉國新在英國時就成立了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擁有全台灣最豐富的藝術資料庫,內有多位兩岸知名藝術家的相關鑑定資料,目前仍在持續增加中。此資料庫中的許多資料,為世界各地美術館所提供的第一手資訊,皆為經葉氏挑選其最準確的樣本。葉國新亦將以藝術鑑定之學術研究為目的,成立基金會,推行學術獎學金、展覽、演講等公益活動。期望能用不同角度、方式,讓更多人領略藝術的美好。「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要促進華人文化藝術的繁榮。我希望大家都能收藏到真跡,欣賞到好作品,用藝術的真、善、美來感化現今功利的社會。」◇

責任編輯:芸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 中國人權活動家、新公民運動成員之一的張寶成在2013年那次被抓之前,曾經對當時的未婚妻劉珏帆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共這堵牆看著很高、很堅固,可是如果我們每個人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能承受的壓力範圍內做公民維權這些事的話,哪怕你轉貼、圍觀、哪怕拿牙籤去摳牆縫呢,每個人都對著這堵牆使勁,那麼這個獨裁專制制度結束的日子就不遠了。」 劉珏帆回答說:「我沒有你張寶成的勇氣去坐牢,那我就做一根牙籤吧,去摳牆縫,讓這堵牆早一點倒塌。」
  • 卡拉OK問世已有半個世紀的時間,它是現今風靡全球的大眾休閒娛樂方式之一。如果當年發明卡拉OK的日本人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申請專利的話,他光是去年一年就能賺到1億美元的權利金。那他為什麼不申請專利呢?
  • 生長在烏克蘭的基輔,Olena Balakina現在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氣的室內設計師。儘管在這個行業中打拼的時間還不算長,Olena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曾設計過基輔一處名為San Pietro的大型藝術和文化中心,並用其源於文藝復興的古典美學理念征服了許多人。
  • 百年前渡黑水來台灣木匠子孫 ,八句《認祖詩》遙心繫武漢。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於亂世,現今疫情蔓延之時,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許值得省思借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