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故事:揭開墨的漆黑面紗

作者:黃台陽

光緒年間北京的京都育寧堂也有款「八寶五膽藥墨」。八寶中配有牛黃、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冰片、金箔等成分。(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8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墨汁和墨錠,都是供寫毛筆字用。但後者需要磨,還得準備水和硯臺,很不方便。然而兩者的身價卻大不相同。你聽過有人在收藏墨汁嗎?聽過墨汁在古董拍賣會上飆出天價嗎?

墨就有!海峽兩岸的故宮博物院都藏墨超過萬錠,而2007年在大陸某個拍賣會上,有錠直徑才8.8公分的清朝乾隆「御製詠墨詩」圓墨,成交價高達人民幣128.8萬元(約合新臺幣640萬元),嚇死人!

墨怎麼會那麼高貴值錢?記得學生時代用的墨,黑黑的不起眼,還帶點怪味。除了上書法課不得已,沒有人要接近它。只在要捉弄女生,或想報復喜歡修理人的老師時,才想到墨的好處,而偷偷甩些墨汁到他們身上。

對墨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當時所接觸到的,都是廉價的學生墨。墨肆(即製墨的作坊)很早就有市場區隔的概念,知道學生買不起好墨,練書法也不需要好墨,當然品質差些又帶怪味。不過好歹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算知識分子,墨上面還有些勵志的詞,如「胸有成竹」、「龍門」、「金不換」等,聊供起碼裝飾。

至於賣給商家記帳用的墨,品質往往更差。它做成圓棒形狀,上面什麼裝飾都沒有。頂多在一端打個洞,好穿條細繩子從樑上懸掛垂著。這樣要磨墨時拉下來,不用時掛上去,不占桌面不用收拾,還真方便。

現在古董市場裡快速升溫的,當然不是這兩類墨。在超過三千年的用墨歷史裡(甲骨文的出土文物上,就已有用墨寫的字),墨的品質和型態不斷演進,和用墨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切,墨上的文字和雕飾也日益精美。而墨的用途,也隨著這些變化,更多采多姿,增添了墨的收藏價值。只是這一切,往往在墨的層層漆黑面紗下,被人漠視忽略!

雖然如今幾乎沒有人用墨了,但在鋼筆、原子筆及打字機、電腦普及前,墨在中國文人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供書法繪畫,也被拿來欣賞把玩,同時兼具送禮、教化的功用,甚至有人在墨上記錄自己的事蹟或遊記,使得墨可用來記事與紀念。在媒體還不發達的民國初年,紀念墨還被當成一種小眾宣傳工具,難以想像吧!最令人驚嘆的是,墨竟然被做成藥,具有療效,如果是你,敢吃嗎?

一、賞玩

就像現代人流行帶些公仔、吊飾一樣,古代人也喜歡弄些玉珮、牙雕之類的隨時把玩。墨,因為它與文人固有的親密關係,以及在製造過程中的可塑性,也被精心製成文玩,廣受歡迎。

看看這錠硯臺造型的墨,約三分之二張名片大,正面上方雕飾蓮葉竹葉,背面雕繪出部分重疊的兩張荷葉,枝葉紋理分明;小巧玲瓏十分討喜。加上墨身塗漆光滑烏溜,把玩搓磨手也不髒,無怪乎康熙年間徽州製墨家汪次侯有自信的命名它為「儒林共賞」,相信文人都會喜愛賞玩。

汪次侯製儒林共賞荷葉形硯墨。兩側邊框分寫「儒林共賞」、「汪次侯倣古」,長寬厚7.6x4x0.8公分,重28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喜歡的東西一上手,往往就停不下來,類似的會一直想擁有。這種心理,古今中外都一樣,因此汪次侯的「儒林共賞」墨,還有九錠集成一套(就像現代人玩的公仔也往往成套),猜測每錠所仿的器物都不一樣。這樣的套墨稱為「集錦墨」,明朝嘉靖年間從安徽省徽州的製墨(稱為徽墨)所興起,並在清朝大行其道。

有套集錦墨極負盛名,是清嘉慶年間由徽州胡開文製作的御園圖(又叫銘園圖)墨,共六十四錠。每錠雕繪上北京故宫、北海、中南海、圓明園等處皇家宫室、園林中的建築。由於造型各自不同,有像古琴、鐘鼎、銅鏡等的,圖樣清晰、雕刻精巧、用料講究,給人美好的感受。

二、教化

集錦墨裡並不是每錠的造型都要不同。像另一位徽州製墨家汪近聖在乾隆年製的「御製耕織圖詩墨」,除了第一錠外,其他46錠大小相同。它是以康熙吟詠耕種和紡織過程的詩為主題,各有23錠,配以相對應的圖繪所製。像是耕種主題的「耕、插秧、二耘、收割、登場」;以及紡織主題的「蠶蛾、採桑、擇繭、絡絲、織」等,充分表露康熙殷切希望男耕女織務本的心態,也讓墨昇華成為教化工具,有意思吧!

汪近聖製御製耕織圖詩墨。(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汪近聖製御製耕織圖詩墨。(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既然墨可以做成任何形狀,上面的雕繪可以多采多姿,於是有心人想到,何不從送禮的角度思考,擴大墨的應用市場?

三、送禮

這一招非常成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禮節,而最好的表達方式,顯然是送上一份禮物。若能把墨做成切合時機的禮品,既不俗氣,又能擺放長久,只要價格合理,絕對有市場。

於是各式各樣禮品墨紛紛出現。其中廣受市場歡迎的,是祝賀生日快樂的「祝壽墨」。墨上題材有壽桃、南極仙翁、福祿壽喜等。變化之多,不輸現代生日蛋糕上的巧思奇想。另如送人婚禮的「百子」、「鳳九雛」墨,以及祝賀學子在科舉路上順利的手卷墨、應試墨等,都很暢銷。祝壽和婚禮墨上往往塗金敷彩、光鮮亮麗,人物圖繪文詞,也都拙樸可愛且寓意吉祥。然而因不是拿來書寫,所用的原料會差些。

汪節菴製福祿壽喜墨。長寬厚23x4.7x4.5公分,重804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汪節菴製福祿壽喜墨。長寬厚23×4.7×4.5公分,重804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不只是老百姓,官員也喜歡用墨來送禮,尤其是在徽州當官的。一方面因製墨的歸他管轄,用成本價就能拿到好墨;另方面可凸顯他的風雅清高。再來,可順便推銷當地土產,何樂而不為?送禮的對象,自然以官僚集團的成員為主,甚至像總督巡撫級的高官,還送墨給皇上(稱為貢墨),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皇帝也有大內製的御墨,供自用或賞賜臣下用。送給上級長官的墨有個特徵:墨面有對方的官銜。如「憩棠方伯研賞」墨,呈覆瓦型,是送給道光年間擔任安徽布政使(俗稱方伯,等同副省長)的程楙采(憩棠)的墨。

憩棠方伯研賞墨。覆瓦形,正面墨名,背面底飾祥雲及五蝠,上寫「貢煙」,下印「十萬杵」,側寫「徽州胡開文製」。長寬厚13.7×4.2×1.3公分,重90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上級長官要巴結,同年級的也不能怠慢。尤其在路經他們地盤,得去禮貌拜會時,伴手禮絕對少不了!對於一些清廉自守的官員而言,重禮送不起,這份伴手禮往往是自己的詩文,再搭配自己訂製的墨。以文會友,筆墨結緣,惠而不費。這類墨不會有受禮者的名稱,而是寫上「某某贈」。同治年間蘇州出的狀元洪鈞(原籍徽州),就訂製有這樣的墨。

洪鈞墨。覆瓦形,灑金,上方圓圈內紅字「黃山」,下藍字寫「燒松煙摹漢瓦價無價洪鈞贈」,背面行草寫「同治六年之冬徽州胡開文正記仿方于魯無膠超等松煙加十萬杵」。長寬厚8.5×2.6×0.8公分,重28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說到狀元爺洪鈞,即使對他不熟,也該聽說過他的妾。因為這位小老婆比他名氣更大,乃是在他死後進入特種行業的名妓賽金花。據說在八國聯軍因義和團之亂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西逃,城內無主。多虧賽金花因曾隨洪鈞出使德國,與八國聯軍統帥的德國將軍瓦德西是舊識,有點交情,從而發揮一些影響力,減少聯軍的暴行。

四、記事、紀念

當然,對別人好時也不能虧待自己。有些人好讀書寫字,他們訂製來自用和欣賞的墨,品質上好,上面的字大都是自己的書法,常常也順便簡述胸懷。這些墨即使沒有華麗裝飾,但卻流露出謙沖有禮、雍容大度的氣息。如乾隆朝的劉墉(羅鍋)、道光朝的陶澍、以及力戰太平天國的湘軍儒將彭玉麟(字雪琴)自製的墨,都是如此。而端詳彭玉麟的墨,是不是能感受到它所流露出的孤芳自賞?

彭玉麟墨。正面「吟香外史雪琴家藏」,背面繪梅花並題字「一生知己是梅花」。長寬厚16.2×3.7×1.5公分,重122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有的人還進一步引申,把自己的事蹟,與朋友的應酬、出遊等,刻寫在墨上。讓墨變成有記事、甚至紀念的功能。在世界畫壇上與畢卡索齊名的國畫家張大千,就有一錠「雲海歸來」墨,記錄他在民國20年秋天與兄長及弟子到黃山遊覽寫生的事。

張大千墨。正面寫「雲海歸來大千居士題」,背面寫「蜀人張善孖與弟大千姪旭明吳生子京慕生泉淙同遊黃山時辛未秋九月也」。長寬厚9.7×2.4×0.85公分,重30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清朝末年,隨著文人訂製墨的風潮,墨肆也敞開心胸,開始與知名的書畫家合作,以他們的創作為墨上面的主題。其實這是回歸傳統,因為在明朝晚年,徽州製墨宗師程君房和方于魯,就已與畫家合作,繪製出許多精彩的墨樣圖。但進入清朝後,可能因文字獄的影響,墨肆趨向保守,所製墨的題材大多侷限在園林風景,古事古物與民俗吉祥等,與現實脫節。

直到晚清太平天國之亂後,有些墨肆到上海建立據點,在繁華的工商環境影響下,思想趨向開放;再加上漢人督撫勢力大增,墨肆的顧忌變小,才紛紛與上海的書畫家如吳昌碩、任伯年、錢慧安等合作,製出許多題材新穎的墨,稱為「海派徽墨」。看看這錠在光緒4年(1878年),由清朝最有名的曹素功墨肆製作,採用任伯年所畫的螺絲精為主題的墨,在大螺絲裡有位美女,伸隻手捧顆大明珠,背面附上首奇幻的詩,有趣又顛覆傳統。

任伯年繪螺絲精墨。正面繪螺絲精圖,背面賦詩「子滿又生珠依然桃花面變化神如龍全身不令見曹素功堯千氏選煙」。長寬厚10×2.4×1公分,重38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五、治病

墨還有個出乎一般人想像的功能,那就是治病。古人想到墨是居家生活和出門在外趕考、訪友、遊山玩水時的必備品,而生活中又免不了風霜雨露、疾病傷痛,於是他們鼓勵製墨業摸索賦予墨另一項功能,就是當藥來使用,竟然美夢成真。

清末民初,市面上有不少號稱可以治療無名腫毒、鼻出血、腸胃潰瘍、小兒驚風、神智昏沉等不同藥效的藥墨。除了北京同仁堂有產製外,咸豐九年在蘇州的曹素功墨肆分支有款「八寶龍香劑」,光緒年間北京的京都育寧堂也有款「八寶五膽藥墨」。八寶中配有牛黃、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冰片、金箔等成分;五膽則是用豬膽、熊膽、蛇膽、魚膽及虎膽。使用時先磨墨成汁,再塗墨汁到外傷上,或和溫水喝下。

八寶龍香劑、八寶五膽藥墨。左墨長寬厚8.4x2x0.85,重52 公克;右墨長寬厚8.1x2x0.9公分,重54公克。(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以現代眼光來看,其中一些原料匪夷所思,然而這些藥墨在當年還真擁有不少市場!只是藥墨的主原料,該是燃燒松樹幹後所得的煙粉(稱為松煙)才行。上圖裡右錠以硃砂為主原料的八寶五膽藥墨,應是後人用原來的墨模,便宜行事所製,裡面不曉得是不是真有八寶和五膽。

墨的漆黑面紗,一層層被揭開。次第浮現出:墨模雕刻工藝、書法彩繪、人文寄情、名人軼事、奇幻創意、實用變化等。尤其是從許多文人自製墨上面,還可追溯出當時的際遇和他們的心境,可供讚賞、惋惜、聯想,甚至啟發。墨默無言,卻無礙展現它的深蘊內涵。

要知道,古時候知識分子所面對的壓力,絕不比現代人低。試想現代知識分子從政,做不好大不了被解職,連退休金都不一定會損失;但看看林則徐,鴉片戰爭他在廣東沒輸給英軍,卻被流放到新疆,誰比較慘?所以那時候的墨,做為文人隨身必備品,自然成為發抒情感的對象之一,也因此造就不少墨的傳奇。

透過墨的故事,我們可以一窺前人的文雅與風流;了解他們的理想和抱負;看見他們的得意與失落,與他們千年同一嘆。若想親睹古法製墨,新北市三重有一位臺灣僅存的製墨藝師陳嘉德,仍以數十年至上百年的老墨模做出一錠錠手工墨,他的墨值得肯定、鼓勵與珍惜。

──節錄自《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喜歡畫畫的民眾,到美術用品店總是忍不住卯起來血拼。日本東京今年夏天開幕的一家美術畫材店,號稱全球最美麗的畫材店,店內博物館級的陳設讓人大開眼界。
  • 學習目標:1. 認識古人書寫的用具--文房四寶。2. 實際讓孩子嘗試用毛筆繪畫以體會古人書寫的情形。
  • 元朝初年,浙江湖州一帶,寺院林立,梵鍾不息,享有禪林之稱。
  •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枚印章,材質非金非玉,形狀不方不圓,用途亦公亦私,它究竟是甚麼樣的呢,它的主人又是誰呢?
  • 張愛玲,一九四〇年代竄起的文壇奇才;胡適,民國時代的文學改革先驅、知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兩人不但曾於一九五五年在紐約相見,而且,兩人的父祖輩還有很深的淵源。
  • 臺灣土地小但是遍地芬芳,所產茶葉香氣跟喉韻遠近馳名,她剛來到美國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家裡都有臺灣好茶,但不知道要怎麼喝,因此一次次在這裡主持茶會宣揚茶藝文化。
  • 坐在低矮厚實的原木桌椅間,我的視線瞬間也變得很不一樣,連隨手擱在桌角的太陽眼鏡和遮陽帽,與片片飄墜地面的青黃落葉,靜動之間舞出一種意外恬靜的美感。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