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魚群暴斃主因 專家:缺氧窒息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6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近年來河川死魚事件頻傳,為研商解決方案,中市府環保局舉辦「台中市水污染與水體環境保護論壇」,包括環保署、水利局、農田水利會,大專學院教授以及新環境促進會、水環境巡守隊等不同領域的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約60人皆與會參加,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表示,針對多起魚群死亡事件進行污染態樣分析,結果發現有高達87.2%的死魚案件非受污染所致,而是肇因於水體基流量及溶氧量不足,且大多發生於市管排水及灌溉渠道等水利設施,比例高達84.4%,疑與水門調控或輪灌所採行的斷水措施有關。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退休研究員王漢泉則指出,中毒、疾病及缺氧窒息是魚群暴斃的三大原因,而缺氧窒息更是台灣魚群暴斃的主因。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葉明峰則說,當河川溶氧量低於3.0mg/L時,對大多數魚類不利甚至導致死亡,只剩吳郭魚及大肚魚等耐污染的魚類;當溶氧低2.0mg/L時,大多數魚類已不能生存。另外他也提到維持河川生態基流量的重要性,當水質正常、水量適當、無外來入侵種,就是適合魚類生存的河川排水環境。

黎明城鄉發展協會理事長馬蓮菁則分享推動黎明溝生態保育教育園區的經驗,她表示,透過建立排班巡視機制與定期維護,一發現異常事件立刻即時通報處理,造就了黎明溝生態守護的成功案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黃輝源則說,除了死魚事件發生後即時應變處置外,水利設施主管單位應建立預警措施,例如水門的關閉或斷水時機,建議考慮生態維持的基流量,同時應適時開啟水門,增加流通性,避免污染物質累積。

經各領域專家學者與環保團體熱烈討論後,最終獲得多項具體共識與結論,包括台中市死魚事件主要肇因於水體基流量及溶氧量不足,針對高污染事業列管並主動查察,水利設施構築與操作需兼顧生態環境,加強河道清淤,建立預警制度等,為台中市河川水體品質與生態提升跨出一大步。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