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峰:六四是時代的記憶

人氣 403

【大紀元2016年06月04日訊】距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已經滿27年了。我退伍滿27年了,記得這一天,那時在連隊的中山室裡看著電視裡重複播送的鏡頭,一個白衣青年擋在一列戰車前,覺得不可思議,如果這不是電影,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勇氣?部隊裡的生活是另一種世界,也是一種隔絕,我一邊想著離退伍還有一個多月,這下子不知能否順利退伍……。我以為與我無關。

接觸到六四後流亡的作家,是這十幾年間的事,一開始是出版關於他們的文集作品,讓他們就算失去了自己的中國故土,還可以在華文世界中留下一些聲音。慢慢地,主題開始談到了六四,廖亦武的《子彈鴉片》中除了有六四受難家屬的專訪,還提供了由天安門母親收集的名單,那份名單上有238位可稽查出的名姓,名單上那年紀最小的受難者,就是余英時教授的親戚,一個國中生。而旅英小說家馬建的《肉之土》更是直接以六四為主題寫成的小說。我本以為關於六四主題的書就出到這本為止吧。

2014年時,旅美的歷史學者吳仁華以六四在場的見證者,以史家的搜羅耙梳的筆力寫成了《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紀錄》,我讀到這部書稿時驚呆了︰這是一場戰爭!這是國家以優勢兵力,以天羅地網的方式,把請願的學生當成圍剿敵人的一場戰爭,而敵人手上沒有武器。在這本書中,我同樣也看見人性的高貴,尤其當我讀到官方的媒體,人民日報,以故意開天窗的方式抗議,表達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尊嚴時,不禁喝采。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官方傳聲筒,出現這樣的舉動,可說是破天荒,但只有一次。

《六四屠殺內幕解密——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則是把這場戰爭中的要角和進軍路線,及相關部隊繙號、人名,作了詳細的紀錄,也把背後的政治決斷,做了更清楚的陳述。出版這本書是為中國人留下一頁沾滿血跡的歷史,中國人有權利知道,而且不應該遺忘。中國人有沒有可能也實現轉型正義,我不知道,但是,出版只是留下紀錄。這本書的主要讀者顯然不會是台灣人,但關心的朋友也可以讀一下。這本應該在中國出版卻出版不了的書,只能在台灣出版,我們應該珍惜

悼念六四,不為別的理由,只為公理人道。

轉自作者 facebook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組圖:六四事件 中共坦克橫衝天安門廣場
紀虹飛:關於六四的一點記憶
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中共害怕六四真相
華人組織再推六四入聯合國世界記憶計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