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

【文史】永樂大帝開疆拓土 疆域廣大(下)

作者:劉曉

明茅元儀《武備志》載鄭和航海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657
【字號】    
   標籤: tags: , ,

明成祖朱棣除了在東北設置奴兒干都司和衛所外,在西北、西南、南海諸島同樣秉承著「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設置衛所或指揮司,使明朝威德抵達這些地方,此時明朝的疆域面積達到頂峰。

西北設哈密衛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加強對西北的管理。先是完善陝西行都司的建置,充實河西的軍事力量。其次,進軍哈密,消滅故元殘餘勢力,打通中西交往的絲綢之路。三是招諭控制今新疆一帶的別失八里,希望通好往來,但因為明太祖很快病逝,招諭沒有結果。

明成祖即位後,承繼明太祖「威德兼施」的政策,即以「德懷」為主,輔以「威服」,繼續經營西北。一是加強西北的防務,防禦潛在的威脅;二是增設關西羈糜衛所,對嘉峪關以西尚未歸附的各族,繼續招撫。三是招撫哈密和別失八里,使他們與明朝通好。

明成祖著袞龍袍畫像(公有領域)

洪武十三年(1380年),察合台的後裔肅王兀納失裡向明朝納貢,被明太祖封為哈密國王。其子脫脫即位後,繼續向明成祖朝貢。永樂初年,成祖許其以馬市做交易。二年,成祖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兒為忠順王。永樂四年(1406年)三月,成祖宣佈設立哈密衛,設指揮、千戶、百戶等官,畏兀兒馬哈麻火者任指揮。又派漢族人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善為紀善,共同輔政。

此後,哈密國成為設有明朝羈縻衛所的王國,哈密衛指揮使掌握哈密兵權,另有漢人長史。

哈密衛的設置,對於迎護朝使,統領諸番,屏蔽西陲,加強對大西北的管理發揮重要的作用。終明之世,西北地區一直比較安定,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禍亂,這是明成祖的又一大功績。

明朝關西八衛(Walter Grassroot/維基百科)

西南設貴州都指揮使司

貴州,古稱羅施鬼國,西接雲南、四川,東連廣東、湖北,對貴州地區的開發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的開邊,自蜀漢彝族中有火濟者,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而被封羅甸國王,其後唐宋時期皆歸順,不失爵位領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設置貴州都指揮使司,命平涼侯費聚、汝南侯梅思祖署理司事。後設貴州宣慰使,隸屬四川。洪武十八年、三十年,發生少數民族的叛亂,明太祖派兵平定。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設立普安安撫司,以當地部落頭目慈長為安撫,賜銀印,置流官,隸屬於四川布政司。鎮守貴州的鎮遠侯顧成上書建議訓練當地土軍,但成祖以「蠻人憚拘束」而不許。貴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平安無事,成祖特意嘉獎顧成,並對侍臣說他「老成持重」。

永樂十一年,明成祖下決心直接管轄貴州,設置貴州布政司,加強貴州與內地的交往。自此,明朝首次實現對貴州的直接行政管理,這對明清以及此後的中國在貴州的行政區劃設置具有深遠的影響。

對南海諸島管理

史載,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曾派使者偕翻譯人員乘坐中國製造的海船,經南海前往南亞各國進行國際交往和貿易活動。漢朝使者和航海家在航行南海過程中,逐漸發現南海諸島。宋朝時,已明確的稱西沙海域為「七洲洋」,稱西沙群島為「九乳螺洲」。

鄭和艦隊下西洋的路線(玖巧仔/維基百科)

到了明朝,許多圖、藉、方志對南海諸島的記載已經不勝枚舉。如「七下西洋」的鄭和因長期航行在南海中,繪有《鄭和航海圖》,內中標出了「石星石塘、萬生石塘嶼、石塘」等島群名稱和相對位置。而從古籍方面來說,鄭和下西洋的隨從人員費信著的《星槎星覽》、馬次著的《瀛涯勝覽》、鞏珍著的《西洋番國誌》等書中,對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記載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其後出現的航海著作,如1527年顧蚧的《海槎余錄》、黃衷的《海語》等書,對南海航行、島礁分佈及地理特徵也都有詳細的描述。而彼時的海防著作,無不把南海諸島作為中國海防的「門戶」和「天塹」。如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廣東通志》中就有「立海防營於萬州」的記載,正德《瓊台志》中也已把西沙、南沙群島作為中國的海防區域。

此外,在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曾到西沙群島巡視,其同行者有費信和馬歡二人,他們在書中曾記載其事。鄭和乃朝廷命官,其視察行動,可以作為主權的見證。

明初,海南設立統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瓊州府,隸屬廣東。恢復崖州、儋州、萬州,將南海諸島劃歸瓊州府領屬的萬州管轄,並明確區分為「南澳氣」、「七洲洋」、「萬里長沙」、「萬里石塘」等四大島群(即今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

永樂大帝時廣闊疆域

明朝的疆域在永樂大帝朱棣全盛時期的面積大約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即京師(北京)、南都(南京),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外,還包括中國東北及現俄羅斯遠東地區。如貝加爾湖地區的布裡亞特蒙古部落吏屬於奴爾干都司管轄,所以,彼時西伯利亞勒那河以東地區都是明朝疆域。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約200年間,東北一直是明朝的疆域,努爾哈赤的父祖及其本人也都曾經是明朝任命的地方官吏。

貝加爾湖(W0zny/維基百科)

此外,青藏地區(包括不丹,克甚米爾等),新疆哈密地區,分屬於奴爾干都司、烏斯藏都司、西番五王府駐地和新疆哈密衛等,也都屬於明朝的疆域。

而在《明史•地理志》中關於明朝的版圖是這樣說的:「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明朝疆域圖(玖巧仔/維基百科)

另外的一個形象說法是,永樂時期的疆域「北窮沙漠」,到了沙漠最遠的地方;「南極溟海」,到了海的最邊上、最遠的地方;「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意思是太陽從哪兒出來明朝東邊就到哪兒,太陽從哪兒落下明朝西邊就到哪兒;「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凡是船和車可以去的地方,就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

因此,說著各種各樣的語言、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的外國人都紛紛來到大明的朝廷上,這樣的盛況「蓋兼漢唐而有之」,意思是說漢朝、唐朝的盛世王朝都有,「百王所莫並也」,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皇帝能比得上他。@*

點閱【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其間才俊輩出,民間散落的成文資料涉及經、史、百家書、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內容包羅万象。而將這些文化碩果備集于一書的第一部百科全書,就是迄今已有近600年歷史的《永樂大典》。
  • 明成祖的「永樂盛世」是明朝的鼎盛時期,足以媲美漢唐盛世。此時,明朝的綜合國力無論在亞洲還是世界,堪稱首屈一指。《明史》上說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漢武帝是以「通西域」而著稱,唐太宗因被尊為「天可汗」而聞名,明成祖則以「下西洋」而傳世。
  • 402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稱帝,改明年年號為永樂元年,一切沿循明太祖時制度,是為明太宗(後改為明成祖),他也是有明一代最卓有建樹的偉大皇帝。作為最高的統治者,雄才大略的朱棣繼承了父親朱元璋勤奮、節儉、體恤百姓的長處,但卻摒棄了其父晚年猜忌、武斷的短處。他為人果敢英武,馭臣威嚴,但並不武斷,而是善於納諫,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他不僅注意守成,而且勵精圖治,使明朝在永樂年間進入繁榮輝煌時期。
  • 明成祖朱棣著袞龍袍像。(公有領域)
    成祖得天下後,選拔了一批親信大臣「並直文淵閣,預機務」。對待功臣和追隨自己的,他採取與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們,並且只要是自己選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對群臣說:「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於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將為秦越,況君臣乎!吾於諸功臣,報之厚而待之誠,常見其善,不見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兩得。」如御史曾彈劾西寧侯宋晟專權,不經報告就處理事情,成祖就對御史說:「任人不專能辦成事情嗎?況且一個大將遠在邊關,怎麼能要求他事事都根據朝廷的旨意呢?」為此,成祖還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讓宋晟便宜行事。
  • 永樂時期,明成祖朱棣在政府部門設置上,基本延循明太祖時的架構,不過他命侍讀解縉和胡廣、編修黃淮等親信大臣直接進入文淵閣參與政務,內閣機制由此形成,並成為常制,成為穩定的官僚機構。明成祖亦明確規定其職責是參與政務,注意負責掌獻、復檢奏章、票擬批答、起革詔令、申署司奏、巡以扈從、經庭講讀、主持大典等。
  • 明成祖朱棣著袞龍袍像。(公有領域)
    《明史》在評價明成祖時,有這樣的評語:「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顯然,明成祖在位期間,五次親征漠北,護衛北方邊境是其重要功績之一。日本著名漢學家那珂通世的《東洋小史》中說,昔日的漢武帝、唐太宗,雖然屢破北方侵擾部族,但都是派遣大將而不是親征,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有明成祖一人。
  • 安南,現今的越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離,並發兵占領了中國的一些縣鎮。洪武年間,明太祖曾頒詔曉諭安南國王陳日昆,命令歸還,但受制於國相黎季犛的陳日昆,拒不從命。因明朝初建,朱元璋不願再起干戈,所以暫時擱置,安南處於半獨立狀態。
  •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開國大將、中山王徐達的長女。《明史》載,她天資聰穎,幼年時便貞潔嫻靜,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聽聞後,便將徐達召來說道:「朕與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來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親。你有這麼好的女兒,朕想將兒子朱棣與她相配。」徐達馬上叩頭拜謝。而朱元璋將開國大將之女許配給朱棣,顯然讓朱棣得到了更多的助力,這樣特殊的待遇在其他諸王(朱元璋的其他兒子)身上並沒有出現。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