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衰退 江澤民國企改革遺禍 (完整版)

人氣 27152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唐青報導)東北大衰退已成為当局「揪心」的問題,肇因於國企的腐敗和衰落。十多年前千萬工人失業,下崗潮席捲東北,那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但改革不彻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今天再度禍起蕭牆。

一談到國企改革,大家都想到朱鎔基90年代末大手筆的「下崗潮」。但是從1999年開始,朱鎔基的經濟大權就被江澤民架空。江親自主導國企改革,改變朱鎔基的既定政策。此後的國有企業,一路膨脹成為壟斷企業,成為江澤民集團和腐敗分子掠奪百姓和斂財的國家機器——這在周永康、蔣潔敏等腐敗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本文分兩部分披露其中的黑幕。

一、東北大衰退 國企腐敗成千夫所指

說起東北的衰退,必須從它的歷史和輝煌講起。

東北曾經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兩百年的「禁關令」管制,極大地保護了當地的自然資源,倒逼了之後的「闖關東」移民潮。蘇聯和日本的入侵,帶來了災難也帶來了東北的建設和發展。上世紀30年代東北開始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之一。1940年代被日本占領時期,是東北經濟最輝煌的時期。1945年,東北工業總產值超過日本,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

東北三省曾經是「經濟驕子」

中共奪取政權主要依靠東北,建政後東北成了中共計划經濟的「寵兒」,大量資源湧入。1950年代蘇聯援建156項工程,50多項落在東北。長春第一汽車廠、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本溪鋼鐵公司、瀋陽飛機製造廠⋯⋯一個個大型國企打著蘇聯模式的烙印。之後,採掘業興起,遼源煤礦、撫順煤礦、大慶油田等國企相繼建立。中共還令10萬軍人轉業至「北大荒」,人民的汗水使它變為「北大倉」,年產600億公斤糧食。

東北的糧食、鋼鐵、木材、煤炭、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往南方,東北三省成了「經濟驕子」。但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到上世紀90年代,計划經濟在東歐、蘇聯崩潰,而中共大量國有企業經營困難,下崗潮席捲了整個東北。

那時候東北面臨著礦產資源枯竭、工業結構失衡、企業步履艱難、效益嚴重下滑、接續產業匱乏等多重問題,被稱之為「東北現象」。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是90年代東北最困難時期的見證者。

「那時候整個東北都是灰調調的,天是灰色的,人的臉色是灰色的,衣服是灰色的,整個城市也是灰色的,記憶也是灰色的。」梁啟東接受《稜鏡》採訪說,「那時候不是倒閉了多少企業,而是幾乎都倒閉了。」

企業倒閉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大量工人「下崗」失業、職工長期待業。以撫順為例,到2002年19.5萬名集體職工中有14.3萬人離崗。

拖欠工資方面更是家常便飯,在中國工業博物館內展示的《2001年鐵西國有及集體企業資產負債情況典型案例》圖表中,瀋陽變速機器廠和瀋陽鑄造廠,拖欠在職職工工資月數分別達到驚人的90個月和61個月。

看看十年前大陸媒體報導的下崗職工辛酸淚:「貧困潦倒,套用句歌詞——『饑寒交迫』。為什麼?套用歌詞,說『飢』,再好一點的青菜我都不敢買,我愛人收入也就將近500,我靠老婆過日子,我只能掙點零工錢。這零工市場到現在就一個來僱的,扛面的。就你這收入,你敢吃啥?肉都不敢考慮,說心裡話,不怕你笑話,俺家兩三個月沒買肉,今天買了,明天你過啥。第二個『寒』,我家我愛人有工作,不享受低保,你就得自己交暖氣費,我交不起。」

2002年10月8日遼寧的失業工人在路邊等著雇主僱他幹零工。 (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2002年10月8日遼寧的失業工人在路邊等著雇主僱他幹零工。 (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2003年10月,中共國務院出台所謂「振興東北」的綱領性文件。大量的資金投入又使東北經濟暫時復活。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東北三省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速達12.7%,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速為10.7%。

但2013年開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位列全國後五位,仿佛一夜之間又進入了寒冬。

2014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出現集體「斷崖式」下滑。2015年,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的GDP增速分別是6.5%、5.7%、3%,在全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2016年第一季各省GDP公布,東北三省仍舊敬陪末座,遼寧還出現負增長,排在最後一名。

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在大連的煉油廠。(STR/AFP/Getty Images)
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在大連的煉油廠。(STR/AFP/Getty Images)

東北困境在全球關注下曝光

2016年3月6日,黑龍江省長陸昊在北京兩會上的一句話引起了一場風波,把東北經濟困境曝光在全球媒體前。陸昊公開表示,「龍煤井下職工八萬人,到現在沒有少發一個月工資,沒有減一分收入」。

黑龍江雙鴨山上萬名龍煤礦工隨後走上街頭示威,抗議龍煤集團拖欠了好幾個月薪水,導致生活困難。

一週後,陸昊親自出面「滅火」,公開認錯。龍煤集團發聲明承認拖欠工資,而大陸媒體稱省長不知情,「被企業騙了」。

龍煤集團是黑龍江省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在冊職工約25萬人。雙鴨山是龍煤集團四大煤城之一,也是中國十大煤礦城市之一。

一名54歲的尖山區居民對《南華早報》說:「如果煤礦和鋼鐵行業崩潰,雙鴨山就活不下去了。這裡沒有別的工業基礎。」

她說:「年輕人都到別的地方工作了,沒人想待在這兒。採礦已經沒有希望了。」

她還說,雙鴨山150萬人中,超過一半是在煤礦或者相關的國企工作的。

雙鴨山的困境反映了東北許多大城市的現狀,它們大多以單一行業甚至單一企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如黑龍江的鶴崗、七台河、佳木斯以及遼寧的阜新,都是因煤而興。再如黑龍江大慶、吉林松原的石油,遼寧鞍山、撫順、本溪的鋼鐵,黑龍江伊春的木材。這些資源一枯竭或者價格大跌,企業一蹶不振,當地經濟也完蛋。

3月9日起,黑龍江雙鴨山礦業集團上萬名礦工連續四天上街遊行堵鐵路,當地政府調動上千警力鎮壓。(網絡圖片)
3月9日起,黑龍江雙鴨山礦業集團上萬名礦工連續四天上街遊行堵鐵路,當地政府調動上千警力鎮壓。(網絡圖片)

而遼寧省政府旗下的東北特鋼集團最近還打破了「剛性兌付」的神話。東北特鋼在3月28日至5月5日短短39天之內,發生4起違約事件,負債近388億元人民幣,被債權持有人要求不進行債轉股、不惡意逃廢債。公司上任不足一年的原董事長楊華3月24日在其居所上吊死亡,有關部門還在對此事進行調查。目前尚無償債方案公布。

國企違約讓市場信心大跌。

東北經濟被國企吸乾

大陸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陳興傑說:「東北衰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經濟被國企吸乾了。」

這篇名為「東北衰敗宣告了國企城市的破產」的文章被廣泛轉載,文章說,東北是全球蘇聯式經濟的最佳典範。蘇聯計劃經濟已經垮台了,東北國企還在苟延殘喘。上世紀90年代國企大改革,大量中小國企被賣掉,百萬工人下崗。那曾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惜乎改革竟未徹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2003年「振興東北」戰略出爐,大量政府投資救活了東北國企,地方政府重新變得強勢。這時期國企改革的方向也出現錯誤,從90年代的「賣國企、甩包袱」變成了「戰略重組、做大做強」,東北經濟重新回到國企煊赫的時代。

東北幾十年來形成的國營企業體制和經濟運行模式根深柢固。產品和資源長期地通過行政手段來平價調運,產業結構單一,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出現一系列困難。

文章質問,「東北號稱蘇式經濟的最佳典範,修修補補下去,能有什麼出路呢?國企一日不死,東北永無翻身之時」。

擅長研究東北經濟的評論人王思想也指,導致東北衰敗的原因之一便是依賴國企。2015年,論國有經濟占比,遼寧超過30%,吉林超過40%,黑龍江超過50%,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經濟結構下,東北不衰敗,天理難容」。

國企掠奪成千夫所指

東北衰敗肇因於國企衰敗,但國企衰敗卻被一些專家認為是中國經濟之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國企掠奪百姓財富的行為實在是千夫所指。

每經智庫專家蔡慎坤撰文說,從國有企業性質來看,是全民所有,國企利潤應該全部上繳,用到每個公民身上,但國企基本上把全民股東甩在了一邊。所謂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全球最賺錢的通訊公司、全球最大的石化企業,對於全體出資人——老百姓來說,除了壟斷形成的漲價風潮以及被掠奪之外,幾乎沒有給百姓任何回報。

以石油天燃氣為例,它們由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壟斷,這幾家企業動輒投資數百億上千億,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如果不是因為周永康、蔣潔敏等高官紛紛落馬,這些驚人的貪腐黑幕外界根本無法知道。而為貪腐買單的是老百姓,即使是國際油價跌至歷史低位,國內油價仍然比美國高出一半以上。

再以電價為例,早幾年煤炭價格上漲,幾大電力公司和電網聯手向發改委施壓,結果是電價漲上去了。前年以來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但電力企業卻裝聾賣傻不降電費,讓老百姓持續為高電價買單。

再以電信業為例,十多年前福建的陳氏兄弟引入IP電話,為老百姓提供價格低廉的國際電話服務,結果因為搶走國企的生意,陳氏兄弟被抄家沒收財產,被關進了監獄。而這樣的故事背後,就是中國老百姓不得不承受遠高於美國、香港這些地方的電信資費。

國企最近瘋狂推高地價,也成眾矢之的。大陸學者王思想認為,它們瘋狂搶地源於「不差錢」,央企的錢,其實就是銀行的錢。銀行機構、地方政府、央企國企三者間達成默契,利用銀行廉價資金推高地價,從中謀取暴利。中國的消費者只能忍受驚人的高房價。

總之,不管國企賺錢虧損,真正撈取大量好處的只是少數一些高管和他們的權貴關係戶,十億老百姓卻要承受圍企無窮無盡的漲價負擔。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說,「國企被認為是中共的執政基礎,它在江澤民執政時期發展為壟斷企業,成為中共掠奪老百姓和斂財的國家機器,民憤極大」。

官僚主義毀了東北

2016年4月網上流傳一篇《官僚主義如何毀了東北經濟》的文章。文章列舉了五個方面,被網友讚為深度好文:

一、假大空糊弄上級,打著民生的旗號搞各種政績工程
二、官商勾結,瘋狂抓權,各大領域腐敗問題層出不窮
三、懶政惰政,吃拿卡要,腐敗之風盛行東三省
四、關係之風盛行,官員與民爭利,企事業單位「逆淘汰」之風盛行,有才能的人開始遠離東北
五、官僚水平低下,卻視人民群眾利益如草芥,官商勾結,官黑勾結層出不窮

關於造假,新華網2015年12月10日首次曝光,東北三省的地方官員承認多年來一直在造假經濟數據。

據報導,吉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振起說,倘若依照各地匯報的產業成長性計算,東北一些縣域經濟規模都超過香港了。

「如果不是當初吹得高,現在也不會掉這麼厲害。」一些基層官員反映部分經濟數據造假嚴重,不僅GDP增速、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數據「大水漫灌」,甚至連棚戶區改造、城鄉居民收入等數據也被篡改。

腐敗的官僚主義環境讓東北民企難以生存,人才大量外流。

在2014年8月的一次政府會議上,李克強講到:「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東北某地級市一個重點民生工程項目,8個月時間蓋了133個公章,原定開工日期早過去了,還有12個公章沒蓋完。」「這足以說明,一些政府部門束縛企業的條條框框有多嚴重。」

《財經》雜誌曾報導,落馬的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發現,遼寧這個工業大省的部分部門、官員在招商引資之後,動輒「關門打狗」——以各種理由對民營企業進行罰款,導致許多民企不得不離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2014年撰文說,買官賣官和腐敗貪婪是黑龍江省吸引投資最大的攔路虎。不清除那些買官賣官晉升的貪官,不清除橫行地方的「惡霸」,黑龍江省的投資環境就無法改善。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

「幾年前,一位南方的青年民營企業家不顧親朋好友的極力勸阻,隻身一人前往黑龍江省,想要親自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在當地朋友的引薦下,青年企業家見到了地方政府官員。青年企業家獻上了一幅價值8萬元的名畫。官員接過名畫後,對青年企業家說『我喜歡XXX畫。你為什麼不帶那幅畫來?』青年企業家知道那幅畫的價格約50萬元。晚上,青年企業家宴請地方政府官員。結帳時,飯店服務員拿來的帳單驚呆了青年企業家。青年企業家問『今晚我的帳單為什麼這麼多?』服務員回答『領導說他們以前賒帳的帳單,今天一起結帳。』青年企業家迅速逃離黑龍江省。」

人口因素也制約東北的發展。東北三省是全國人口流出比重最多的地區之一,每年淨流出人口大約180萬,新鮮血液的輸入則幾乎沒有。

東北國企占主導,政府力量強大,還導致一個惡果:計劃生育貫徹得最徹底。所以東北是全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整個社會的老齡化特徵尤其明顯。

東北三省也是中國人權迫害最嚴重的地區。從1999年江澤民迫害法輪功以來,法輪功明慧網能夠收集到的被中共迫害致死的法輪功學員:黑龍江省524人,遼寧省477人,吉林省449人,居全國之首。三省就占全國31個省區總數的36%!

二、江澤民架空朱鎔基 國企改革遺禍至今

朱鎔基上世紀90年代末那次改革為什麼不徹底?大陸學者和媒體語焉不詳,不敢再說了。這要從朱鎔基和江澤民的矛盾說起。

朱鎔基惡鬥江澤民

1997年鄧小平去世後,江澤民的權力極速膨脹,既掌軍權,又是「黨核心」,唯一不能插手的是「經濟沙皇」朱鎔基手上的經濟決策權,這是江無法容忍的。

1998年3月朱鎔基當上國務院總理,開始全面推行國企改革、「三年脫困」等計劃。所謂的國企「三年脫困」如期完成,但據中共勞動人事部門的統計,1998年、1999年、2000年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在600萬左右,引起不少反對聲浪。

1999年上半年,江澤民開始系統地插手經濟,先是金融、農業、扶貧,然後是國企改革、加入世貿等等。

1999年4月朱鎔基訪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事未獲美方支持,一個月後更發生美國戰機炸毀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江澤民就以此為藉口,削奪朱的權力。

1999年4月25日,朱鎔基接見到中南海和平上訪的法輪功學員代表,雙方圓滿達成協議。朱鎔基的開明讓國際社會讚譽,江澤民卻恨得咬牙切齒。據《江澤民其人》描述,在第二天的政治局會上,朱鎔基對江處理法輪功問題表達了不同意見。江一下子站起來,指著朱鎔基的鼻子喊道:「糊塗!糊塗!糊塗!亡黨亡國啊!」

朱和江的矛盾還不止於此。1999年4月,朱鎔基以沿海地區走私活動猖獗,影響國家稅收、破壞經濟秩序為由,成立專案組調查,不久揭發出遠華案。賴昌星得到公安部高層通風報訊,全家及時逃往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賴昌星在加國披露,他得到江澤民秘書賈廷安及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等支持,才能走私大量石油、私家車等戰略物資。

江澤民猛力阻撓朱鎔基。一方面阻撓引渡賴昌星,一方面以受賄罪拘捕朱鎔基親信、中信集團董事長朱小華。那次圍繞賴昌星的江朱斗,最後以江得勢告終。不僅賴昌星沒被引渡回大陸,江的六名親信,包括賈慶林,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中順利晉身為政治局常委,而朱鎔基黯然退下,朱小華被判監15年。

APH2000031507593
朱鎔基曾發誓改革和反腐,可惜都給江澤民攪黃了。攝於2000年5月16日(STEPHEN SHAVER/AFP/Getty Images)

江澤民接管國企改革內幕

宗海仁所著的《第四代》一書披露了江澤民全面插手經濟領域、架空朱鎔基的細節。1998年底,有人開始向江澤民告狀,說朱鎔基國企改革方案得罪的地方和部門太多,是「只救好不救壞,只管大不管小」。

江澤民在1999年1月的政治局會議上說,「1998年扭虧解困第一年,從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看,形勢並不樂觀。虧損面由1997年的39.1%上升到1998年的43%。」

隨後,江找朱談了一次話,名義上是「1999年你全力以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衝擊,管住金融,國有企業改革我可以和邦國(時任副總理的吳邦國)一起抓。」於是,從1999年4月到8月,江澤民先後在成都、西安、武漢、大連主持召開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系列座談會,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名,並在十五屆四中全會上專門作出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決定。結果是,在國有企業改革上,朱只有建議權,無最終拍板權。

決定國企改革方向的關鍵一年是1999年。在人民網公布的《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99年》中,一整年沒有朱鎔基的名字出現。相反,它記載了4月17日—23日,江澤民在四川對國企改革與發展進行調研並講話。8月11日—12日,江澤民在大連主持召開東北和華北八省區市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講話稱「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占支配地位」。9月19日—22日,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次會議確定了「從1999起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這次決議就是按照江澤民幾次座談會定調的。11月15日—1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江澤民在會上又發表講話重複自己的定調。

《第四代》一書中說,「這個本來由朱鎔基親自決策、組織實施的國有企業改革方案,被江澤民全面接管過去,親自主持起草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並在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對江澤民主持的這個國有企業改革方案,朱鎔基基本上被排斥在一邊,江要朱就方案提意見,朱只批示「已閱」,未提具體意見。

「所以,國有企業改革的效果是預料中的:迄今為止,中國相當一部分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仍在死亡線上徘徊,產權不清晰,事權劃分不清,職工利益不能保證,社會福利制度明顯脫節。」

江、朱國企改革思路南轅北轍

從朱鎔基、江澤民的相關談話中,也可以分析出二人對國企改革的思路大相逕庭。

朱鎔基曾多次在政治局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介紹浙江的經驗,稱「浙江是國有企業比重最低的省份,浙江的經驗值得考慮」。他說,「浙江在改革開放以來走了很獨特的道路,國有企業只占10%,比重很小⋯⋯但經濟持續發展,老百姓生活顯著改善。有的地方國有企業占70%—80%,搞得轟轟烈烈,但老百姓生活沒有改善,直至窮困。浙江這個經驗值得考慮。國有企業比重不高,但沒有影響政府領導地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什麼不好?」

鳳凰網2013年7月刊登了一篇文章:《為何600萬下崗職工里部分人對朱鎔基有怨言》。文章中也可以看出朱鎔基對國企改革的思路以及如何看待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要創造條件,使企業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不能再由政府各部門用行政干預來代替企業作生產經營決策。」

「我們提出政府機構減員50%不是沒有根據,政府不直接管企業了,管理機制、工作方法都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就可以減下來。」

而江澤民在1999年多次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占支配地位。」

「要進一步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它們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國有和國有控股公司中,黨委負責人和職工代表可按照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還可按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董事長、監事會負責人和總經理可按黨章和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兼任。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公司對重大問題的統一決策機制。」

從上面看,江澤民與朱鎔基的思路完全不同,江是從政治的角度談經濟,從社會穩定的角度談發展,從中共領導的角度談管理。而朱則是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從市場經濟規律、國有企業內在變化的角度看待改革。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分析,江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對國有企業加強「黨的領導」。由此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個思路直接導致了今天國有企業壟斷、腐敗的局面。從江接手以後,國有企業一路膨脹成為壟斷企業,國有企業改革的話題很少被提起。那時候下崗潮席捲東北,國企本來有機會轉型,那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可惜改革不徹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今天成了巨大的包袱。

第二個問題是,江澤民由此可以隨意「按照黨章」指定國企的頭,包括他的親信、他的兒子都可以撈利益。照朱鎔基的市場化思路,官二代們都撈不到錢了。

江澤民打國企改革旗號 懷貪腐私心

1994年,江綿恆用數百萬人民幣「貸款」買下上海市經委價值上億元的上海聯合投資公司(簡稱:上聯)而開始他的「電信王國」生涯。表面上「上聯」是國企,但實際等於江綿恆的私產。

江綿恆以上聯為個人事業的旗艦,坐鎮上海。由於他是江澤民的兒子,所以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做生意包賺不賠,海外華裔和西方商人包括雅虎掌門人楊致遠等紛紛上門拜訪或投靠,幾年時間江綿恆已建立起他的龐大的電信王國,2001年上聯和上聯控股的公司已有十餘家,如上海信息網絡、上海有線網絡、中國網通等。業務相當廣泛,如電纜、電子出版、光碟生產、電子商務的全寬帶網絡等。

在沒有「中國網通」之前,江綿恆是「網通」老闆,他揚言說要吞併「北方電信」,其實他沒有能力收購「北方電信」。江澤民在2001年親自下令中國電信必須一分為二,分為「北方電信」和「南方電信」,把「北方電信」十個省固定資產白白送給「網通」。

還有一件眾所周知的醜聞,2000年9月,江綿恆和台商王永慶的兒子宣布合作搞宏力微電子公司,總投資六十四億美元,號稱合資。但據王文洋透露,實際上他一分錢沒出,全是江綿恆從銀行弄出來的錢。所以有人說「銀行的錢就是江綿恆的錢」。

江綿恆倒騰國企的錢,手法類似已曝光的周永康家族的手法。大陸媒體稱之為「有後台的非典型財路」:利用各種合資、投資案,轉移國家資產到私人的口袋當中,有時通過親友作為白手套。

江家財富暴增時期,正是在江澤民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名,主導國企改革之後。

江綿恆的財富王國(大紀元製圖)
江綿恆的財富王國(大紀元製圖)

國企成江集團斂財工具

2002年江澤民退下以後,架空胡溫,仍操控黨政軍大權。江澤民集團順勢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長達二十多年,央企和國企幾乎成了江派利益集團的搖錢樹,他們從中大肆侵吞國有資產,瘋狂撈錢,讓老百姓買單。

如江澤民家族把持電信行業,江澤民的心腹曾慶紅、周永康先後把持著石油行業,江派大員李長春家族、現常委劉雲山家族分別染指文化業和金融業,江派要員劉志軍此前一直把持著鐵路系統等。

以周永康為例,他在石油系統三十多年,經營出一連串的金脈與人脈。在2013年爆發的「中石油反腐案」中,中石油子公司「四川華油」、「北京鴻豐投資」在2007年共同出資成立「四川邛崍市鴻豐鉀礦肥有限公司」(簡稱:鴻豐鉀肥),而「鴻豐投資」的第二大股東「北京宏漢」則是由周永康的弟媳周玲英、侄子周峰所控股。「四川華油」將《採礦許可證》作為入股「鴻豐鉀肥」的注資,帳面價值計算為3千萬,只占「鴻豐鉀肥」10%的股份。但單看採礦權的價值,以平落壩的採礦權為例,當出入股的帳面價值僅有300.41萬元,估計市價卻是高達7億以上,這當中6億多的落差,便落入股東們的口袋。

周永康家族斂財管道(大紀元製表)

至於東北當地官員的腐敗程度,看近期落馬的官員名單就知道了: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原省人大副主任宋勇、原省政協副主席陳鐵新、原省政府副秘書長魏俊星、吉林省原副省長田學仁、瀋陽市原檢察院檢查長張東陽、大連市原中法副院長李威、鞍山市原中法副院長宋景春、瀋陽鐵路運輸法院副院長陳長林、瀋陽市原副市長楊亞洲、鐵嶺市原市委副書記林強、鞍山市原市委書記谷春立,還有此前鋃鐺入獄的薄熙來和叛逃美領館的王立軍。2001年宣判的「慕馬」大案,更把瀋陽幾乎所有的委辦局一把手全都涉入其中。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說,「正是這些碩鼠們肆無忌憚地侵吞國有資產,加上計劃經濟的崩潰、國企衰敗,導致東北三省再次陷入大衰退,買單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江澤民懷有貪腐的私心,使得國企改革變成了一個貪腐的盛宴,也給中國經濟埋下極大的禍根和陷阱,把胡溫、習李兩屆領導人都推入國企的困境中。」#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被罰巨款當天 許家印被限制高消費
傳富達國際將在中國基金部門裁員16%
【秦鵬觀察】馬斯克建間諜衛星網 中共懼怕4點
無論誰當美國總統 中共政策都或觸發貿易戰
紀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魚油多款 現有5折優惠
每日更新:超千圖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國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