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債市違約加劇 金融界敲響警鐘

人氣 2941

【大紀元2016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今年上半年,大陸債券違約金額超過去年全年。有報告警告,下半年債券違約風險依然較高,大陸債市響起警鐘。

據大陸資訊商Wind資訊統計,中國已有34隻債券違約,涉及金額達30億美元,比去年全年增加近一倍,當中一半來自國營企業,包括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產業。

香港《蘋果日報》7月14日刊文表示,有報告說,下半年違約風險較高的債券會以食品飲料、運輸及房地產等強週期性和產能過剩為主。

報導表示,從環球債券市場規模來看,中國的債市規模以6兆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如果中國發生系統性問題可能衝擊環球金融市場。

標普6月份的報告警告,中國國內債券違約風險升高,僅今年前4個月的違約件數,就超過去年全年數量,若出現一件意料之外的大額違約,將引發市場動盪。

下半年企業債面臨史上最大到期潮

據彭博統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公司必須償還債券達創紀錄的2.2萬億元人民幣,高於上半年的2萬億元人民幣。

另據瑞銀統計,在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8月開始將是債券到期高峰,屆時會有約800億元人民幣債券到期,10月和11月將有大約900億元人民幣債券到期。這意味著,3月份和4月份債券市場階段性承壓的局面或將捲土重來。

中國債務龐大並面臨風險

中國的經濟近一年來持續下滑,經濟增長速度已經下滑至2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面對龐大的債務,索羅斯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在警告投資激增可能導致一波債務違約。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估計,中國總的負債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0%以上。人們最大的擔憂集中於企業債務,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中國企業債務為GDP的145%。

IMF4月13日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存在風險債務」占大陸上市企業所有舉債的比重已達到14%,較2010年所占比重提高2倍。這意味銀行的風險融資近1.3兆美元。這些融資轉換為銀行潛在虧損占GDP比重將達7%。

《經濟學人》:中國債務危機必爆

今年5月份的《經濟學人》發表了《即將來臨的債務爆煲》(The coming debt bust)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中國過去兩年的債務增長與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兩年一樣快,債務總額由10年前占GDP的150%,上升至GDP的 260%。這種增速一般會以金融危機或突然經濟放緩告終,中國也不會例外。

中國的問題貸款過去兩年已倍增,官方數字為占整體銀行貸款的 5.5%,但實情可能更差,而在2014年,中國最大一千家企業中的160家的利息支出已超過其稅前盈利。中國要借越來越多的錢,但能刺激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少,現在增加1元人民幣的GDP,需要4元人民幣的新債,而金融海嘯前只需1元人民幣的新債。

在2015年,中共政府便花掉2000億美元去托股市、銀行出現650億美元壞賬、金融騙局招致投資者損失200億美元、資金外流6000億美元。為保增長,官員再炮製了一個樓市泡沫,而債務比經濟增長快一倍。

同時,政府開始失去對金融的控制,影子銀行下的資產過去3年每年急增30%,令影子銀行與正規銀行系統的界線異常模糊。這帶來兩個風險,一是銀行可能招致比預期更高的損失。另一風險是流動性,銀行越來越倚賴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其實變相是以短期存款投資於長期資產。多年來中國限制銀行貸款要少於存款的75%, 以確保有充足的現金儲備,但現在銀行貸款已達到存款的100%,銀行出現流動資金不足的風險,而這往往是爆發銀行危機的先兆。

評論表示,中國的債務危機遲早會爆發,政府應該立時制止債務的急速增長,並保留彈藥應付災難的到來,中央應煞停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因為不成熟的資本賬開放,將會導致更大的資金撤離及麻煩。

評論認為,今次中國債務危機或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但中國的金融系統更混亂,資金外流的壓力更大,所以中國的危機會比日本的長期積弱來得急及凶猛。#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首家國企違約 中國迎來債務違約潮
大陸再有債務違約 或釋放當局一大信號
債務違約風險蔓延 大陸多公司取消債券發行
委內瑞拉欠中國650億美元債務或打水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