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煩頻上網 青少年更不開心

font print 人氣: 18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醫師表示,父母與老師要以關懷與同理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該研究對象為3千多名芬蘭學生,包括12~14歲、16~18歲的青少年,針對其過度上網、學校投入、學業倦怠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13~15歲的青少年屬於過度上網和學業倦怠問題最關鍵的階段,當對學校失去興趣或不在乎時,青少年便容易對網路產生過度使用與依賴。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說,各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盛行率為6~17%,青少年可能因情緒或心理問題,依賴網路尋求網路支援,也可能因過度使用網路而引起情緒問題,例如一到學校可能會出現胸悶、拉肚子或呼吸困難等生理不適症狀,情緒也會變得較為易怒與不耐煩。

她建議,父母與老師要理解孩子會因為想要娛樂而逃避學業,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以關懷與理解取代責備,可以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過度網路使用,嚴重易導致網路成癮。成癮的指標現象之一就是失去角色功能,學生若失去角色功能代表無法學習,包含無法正常上課與參與學校作息。為避免青少年因學業倦怠造成過度上網而導致憂鬱情緒,應積極從鼓勵青少年參與學校和建立學習動機著手。◇

責任編輯:芸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329青年節前夕,台灣自殺防治中心28日公布,去(2015)年共有4,389名青年自殺未遂,其中女性被通報者為男性的1.94倍,進一步分析自殺原因感情因素占36.4%,其次為家庭成員問題17.8%,最後則是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10%。
  • 「醫生,我的小孩,得了憂鬱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成績退步很多,都到休學的邊緣了,稍微提到一點敏感的話題,本來還好好的,一下子整個氣氛變得很糟糕,我們全家都快崩潰了,中醫有沒有方法救救他?」一位情志患者的媽媽焦急的問。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