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寶寶和德國寶寶哭起來不一樣

可愛的嬰兒哭了(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450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8月23日訊】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德國研究人員發現,新生兒的哭聲方式與他們的母語有很大關聯。也就是說,德國嬰兒的哭聲更為德語化,而中國嬰兒的哭聲更為中文化。

維爾茨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兩項研究中發現,即使只是新生兒,他們的哭聲也因其母語而不同。研究對比了德國、中國和喀麥隆嬰兒的哭聲方式。在中國和喀麥隆,人們講音調語言,即音節的音調變化時會改變詞彙的含義。

研究人員記錄了55名中國新生兒和21名喀麥隆新生兒的哭聲,看看講地方音調語言的孕婦是否會對她的新生兒的哭聲產生影響。結果發現,確實如此。

首席研究員凱思琳•威爾姆克教授說,「講音調語言的母親,其新生兒哭泣的特點和德國新生兒相比有著顯著較高的旋律變化。」

喀麥隆新生兒哭聲中有顯著較高的整體音調變化,音調的上升和下降要比德國嬰兒強烈很多。中國和喀麥隆的嬰兒不僅在最高和最低音之間的差距比德國嬰兒顯著更大,而且短時跌宕的音調更為頻繁。威爾姆克說:「他們的哭聲音就像唱歌。」

說普通語的中國母親的嬰兒,也有類似的結果,雖然和德國嬰兒相比差異並不太顯著。

科學家說,研究結果顯示,語言學習始於子宮內。胎兒有「足夠的機會」在孕晚期接觸到母語。出生後的啼哭反映了他們曾經所處的環境,特別是他們母親的語言。

威爾姆克解釋說:「從出生開始就為未來的語言學習在奠定基礎,而不是等到嬰兒開始牙牙學語時」。

但是,即使我們可以在我們出生前就開始學習母語,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被限制到一種語言。威爾姆克說:「無可爭議,新生兒能夠學會在世界上所說的任何語言,不管它有多麼複雜。」

威爾姆克強調,研究中並沒有誘導寶寶哭泣。「我們只是記錄嬰兒自發的哭泣聲,通常孩子感覺餓了時他們會發出的聲音。」

責任編輯:蘇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王尚德布萊頓報導)來自中國大陸的小留學生在美國初中及高中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從2005年至今增長近60倍,截至2014年在美學生人數超過了3萬8千人。但學習表現是否也井噴如注?
  • 一家位於卑詩內陸地區的小提琴學校,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北美最大的小提琴俱樂部。它不僅帶給孩子們學習音樂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它讓孩子們感到自信。
  • 苗栗市福星國小3年級學童林品臻常代表學校參加客語說唱比賽,屢獲佳績,她學客語學出興趣,也融入生活,更與母親一起挑戰通過客語能力中高級認證,成為歷屆最年輕通過者。
  • 加州在1998年結束了許多雙語課程計畫,因為有人質疑雙語課程的內容滲水太多,學生學到的內容變少,但自那時起,只說英語的學生和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之間的學業表現差距日漸擴大。有人提出,雙語教學課程可能可以解決此問題。
  • (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 如果你想要學習一門外語,在哪個年齡段之前開始才能完全掌握這門語言呢?人們通常認為,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學習外語,因為孩子的大腦比成年人更靈活,更容易吸收知識,因此童年是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
  • 為什麼隔壁阿弟仔上雙語學校,長大英語還是一團糟;或者有爸媽會說,明明我家孩子從小就聽各語言的童話故事,還給他看日本卡通,怎麼他就不會說日語呢?
  • 每個學外語的成人對語言學習的難度都深有體會,由此,當一個成長於雙語家庭的三歲孩子在英語句子中夾帶西班牙語單詞時,大人們會按傳統思維猜測孩子把兩種語言搞混了。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 為免母語漸漸消失危機,高雄市府積極推動本土教育及母語活動,將母語深入幼兒園讓本土教育向下札根。往年在教學評鑑上皆有優異成績的煉油廠幼兒園,於105年再度受教育局的青睞,於今26日親臨園區訪視本土語言教學的推展成果。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