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談建築思考與設計基點

台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理事長吳文君(左)贈禮物與花給建築師團紀彥。(謝平平/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9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8月邀請設計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建的日本建築大師團紀彥赴台舉行學術講座,活動費用由大雅廚具贊助,台中首見室內設計、建築界大團結,會場完全爆滿。理事長吳文君表示,從學術委員會的講座規劃,可見業界的用功與視野一日千里,這都是各屆理事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團紀彥(Norihiko Dan)在大雅廚具記者會上現做生魚片,手勢十分俐落;他表示,自己年輕時並不懂得生活,直到開始釣魚、製作美食給員工吃後,思想才有了更豐富的層面,「現在的我,會把廚房當成住家的中心空間來規劃。」

他表示,全球正在開創「新的在地化」,而台中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台中看到了在地文化的新貌(意指戴育澤建築師自行舉辦的「福德祠學生競圖」)。在台中的學術演講裡,他更與業界分享了對現代主義的反思。

對現代主義的反思

他認為,建築應該考慮到人、生活幸福感的氛圍,對外則應與環境共生,而非憑空飛來一物,以向山遊客中心為例,此地最重要的景色是水,在此應該要能大面積的與水相連。因此,團紀彥以水為發想點,設計了2個大跨距(34米)的頂版結構,讓水景穿越了建築,來到遊客的眼中。

他也分享了羅馬時代、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的建築圖面,前者可以看到羅馬廣場最為明顯,城市的主要構成是道路,而非建築,但是每棟建築的形狀都很明顯。

而古典主義對建築圖面的訓練除了硬體、主要空間外,團紀彥認為還有次空間的設計,而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現代主義的建築教育所缺乏的。

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並不贊同現代主義的概念以迅猛之姿,跨入不同的國家地域,一則與當地環境不協調,二則是在自我中找尋在地建築起點,即走錯了方向,例如:不當為了表現建築而砍掉大部分的樹,或挖除多餘的土方,如果再進一步思考,這些樹或土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建築應努力與其共生。

僅用預算1/15 桃機一航廈改裝不換容

1999年,他受日本京都府之邀,接下日吉水庫案子,業主當時想做一個水庫紀念館,但團紀彥無論怎麼設計,都無法在兩者間產生關聯,便建議業主用另外更簡單的挖洞方式來做,「這樣你的設計費也會減少,沒有關係嗎?」引得團紀彥哈哈大笑。

因為帶著與大地共生共榮的顧慮,朝向減少破壞為設計思考點,團紀彥反對挖山砍樹去成就愛知博覽會,因此而喪失了整體規劃設計權;對於舊建築,他也抱持同樣的思維。

以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為例,該建物於1979年落成,至今超過30年。團紀彥在設計此案時,認為建築物如果用了30年就要拆掉,不但浪費,也拆掉了台灣與國際觀光客的記憶。他在原建物找出許多還可以利用的空間,重新規劃,並加上帶有傳統建築風味的斜式屋頂,讓使用空間增加,卻沒有增加樓地板面積。該案僅用了原預算的1/15。

1960提倡「共生」 未成氣候

團紀彥感嘆,雖然日本在1960年代就有「共生」的概念,但多年過去了,這個概念仍未普及。

烹調是利用各種手法,讓食材的鮮、嫩、味道發揮到極致,他認為,建築也是同樣的道理,「超市裡常有用保鮮膜包起來的魚,看起來乾淨又新鮮,但真是如此嗎?」因為經常走訪各地漁獲市場,又喜愛烹調,團紀彥提出這樣質疑的同時,也是在對建築喊話——關在冷氣房裡,透過環控與外界隔絕,難道這會是一個健康的環境嗎?

團紀彥現場料理生魚片,手勢俐落。(謝平平/大紀元)
團紀彥現場料理生魚片,手勢俐落。(謝平平/大紀元)

志玲姊姊為大雅廚具新開發的APP宣傳,還順便品嘗團紀彥親自料理的生魚片。(業者提供)
志玲姊姊為大雅廚具新開發的APP宣傳,還順便品嘗團紀彥親自料理的生魚片。(業者提供)

團紀彥開玩笑表示,現在的城市建築就像一只打翻的玩具箱,亂七八糟的散落各處,「因為每棟建築物都只想表現自己。」

他多次思考,如何在城市中尋求異中求同?或者應該如何才能一起往更好的方向走?但又不能因此而規定每棟建築物的長寬高,「這樣又太法西斯主義了。」

記者問他,「建築是一條孤獨的路嗎?」他表示,這就是建築與烹飪不同之處了,「建築無法窮一人之力完成,必需結合團隊力量,才能完成代表性建築。在團隊中,就可以創造很多樂趣。」

高中擅長數學與雕刻

出身貴族世家的團紀彥初中首次出國就是來到台灣,他表示自己在高中時,影響最大的是數學課與雕刻課,讓他在做建築規劃時,很得心應手;大學之後跟隨普立茲克獎得主槙文彥(Fumihiko Maki)學習,令人驚豔的「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則是他52歲時在台的代表作。

對於前來應徵的年輕建築師,團紀彥表示,會在聊天中多多瞭解對方的想法,但身為建築師,能夠縝密、冷靜、細心的思考,對於長期執業非常重要。

在執業過程中,不只是尋求表現,還要顧及業主需求,例如,在桃園第一航廈工程,他原本要切除衡量,但因諸多工程專家反對,認為會有應力效果,他雖然不認同,但最後放下自己的意見,「建議30年後,可再重新評估應力。」

演講最後,團紀彥告訴大家「在成為大師之前,要忍耐40年被人家認定『趕不上流行』。」因此,成為大師的條件之一,不只是意志夠堅強,還要活得夠長夠久。

責任編輯:羅令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六日電)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啟用近三十年,建物外觀、內部設施都已顯露老態,交通部民航局決定為一航廈做拉皮整容手術,用新台幣十四億元為代表國家門戶的一航廈脫胎換骨。
  •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五日電)桃園國機場一航廈使用近三十年,設備老舊且空間不足,因桃園機場是國家重要門戶,交通部民航局推動一航廈改善工程案去年底獲行政院核定,民航局長張國政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明年中就會完成工程發包,預定2012年完工,新面貌達國際水準,可提升國家門戶意象。
  •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民用機場營運檢討(二)(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日電)台灣十八座民營機場中,唯獨桃園國際機場最賺錢,不過,和鄰國相比,桃園國際機場的競爭力面臨嚴峻考驗,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決定大刀闊斧改造機場,不但兩條跑道都要重新大翻修,老舊的一期航廈也要拉皮整容,預計花費近新台幣百億元,讓桃園機場脫胎換骨,迎接挑戰。
  • (據中廣新聞報導)經建會今天通過「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專案」修正計畫書,同意交通部增加近新台幣六億元,也希望交通部能在民國一百年年底前,完成改善第一航廈外部景觀、周邊交通等措施,以提升航廈服務品質和國家門戶形象。
  •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7日電)整建中的桃園機場第1航廈預力梁是否該切除,8月曾引起爭議。交通部考量安全,日前確定變更設計,民航局也請日本團紀彥建築師團隊12日前答覆,雙方若仍無共識,不排除解約。
  • 桃園機場第1航廈整建案,民航局與設計監造的日本團紀彥建築團隊在施工法出現嚴重歧見,交通部確定變更設計。團紀彥今天發表聲明,提出質疑;對此,民航局表示,無法認同。
  •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2日電)桃園國際機場第1航廈整建爭議,交通部日前已確定變更設計,民航局表示,負責設計監造的日本團紀彥建築團隊今天必須回應,變更設計繼續合作或是拆夥。
  • 【大紀元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21日電)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暨遊客中心,近日試營運,2月25日落成啟用;這座造型與山水景觀融合的公共建築,未演先轟動,已成為日月潭的新地標。
  • 【大紀元11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19日電)音樂會與地景巧妙融合,由台灣旅奧作曲家施捷創作、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演出的史詩樂篇「祈福」,今天晚上在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呈現,讓遊客經歷了一場不同以往的音樂饗宴。
  • 桃園國際機場第1航廈整建2年多,最具挑戰的外擴區工程,將在5月20日揭面紗,太陽光將穿透大片玻璃帷幕灑進一航廈大廳,交通部官員形容會讓人驚豔的說「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