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人不圓 中國3成居民5年未回家

人氣 306

【大紀元2016年09月16日訊】黃曆8月15日(9月15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被稱為祭月節,團圓節,民間有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等豐富的習俗。但隨著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被破壞,中秋節的文化內涵不再被人知道,淪為成吃喝玩樂的「月餅節」。而在大流動的社會裏,「月圓人不圓」已經成為社會常態。

中秋人難圓 八成人選擇了工作

中秋前夕,大陸平安人壽發布了全國首份《中國家庭團聚質量白皮書》,收集了中国八萬多網友的回答,有效樣本量72,105份,覆蓋區域包括了除港澳台外的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受訪者來自各行各業。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每年與家人團聚不超過3次;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每年團聚累計時間,竟然不到一週;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至少有5年在中秋節沒有與家人團聚。

調查發現——僅兩成受訪者,對團聚現狀感到滿意。其中一線城市與農村居民對團聚滿意的比例最低,只有16%和15%。其中,被稱為「無根之城」的深圳,是全國家庭團聚滿意度最低城市,僅為11%。

從1982年到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從657萬增長到2.47億。來自中國內陸不發達地區的人們,來到了經濟發達城市尋求發展。

為了家庭幸福,每個人都在趕路,節奏越來越快,越走越遠。他們與親人漸行漸遠,也直接導致了雙方的交集越來越少。難得一次相聚,也可能因為彼此之間的生疏與不理解,而不痛不癢地匆匆收場。

調查顯示:在工作與家人之間的權衡之中,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選擇了工作。他們的借口可能是「沒有良好收入難保家庭幸福」,也可能是「團聚雖然重要,但現實還是選擇了工作」。

吃吃吃 月亮節淪為月餅節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起源於周朝,每年中秋要祭月,後漸漸留下了賞月的習俗,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

傳統中秋節有賞月,拜月,祭月,玩花燈,舞火龍等豐富的習俗內涵,並且有嫦娥奔月,月兔的美麗傳說。但隨著傳統文化的被破壞,這些傳統習俗越來越少被人知道了,剩下的只有「吃月餅」了。

據新民晚報報道,在上海市,這兩年每到中秋節,排隊購買老字號鮮肉月餅,成為節日「標配」,甚至有市民調侃:「中秋節,不是在吃月餅的宴席上,就是在送月餅的路上。」傳統節日氛圍淡,讓中秋節被調侃為「月餅節」。

據上海市商務發展研究中心的監測,今年月餅銷售總體略有下降,但鮮肉月餅依舊門庭若市。買月餅、吃月餅、送月餅,這兩年大火的鮮肉月餅,替代了銷量下滑的廣式月餅,成為中秋節的「流量擔當」,而意在團圓的家宴也主打「吃吃吃」。上海多家飯店中秋當天晚上的包房早已預定一空。

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感嘆道,現在中秋的老習俗知道的人不多了,就剩下一個「吃月餅」還容易被記住,「商場哪兒哪兒都打折,倒是更有點兒像購物節」。

大陸作家馮驥才表示,從古至今,中秋節、清明節等,除記錄時節功能外,還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價值、情感內涵和需求。

馮驥才感嘆,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傳統節日已蛻變為「吃喝玩樂」的假日,很少有人在節日氣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傳承和發展、發揚和豐富上下功夫。

上海民俗學家仲富蘭撰文稱,中秋節是華夏民族歲時節日系統中僅次於新年的第二大民俗節日。而今,不少人忽視了華夏兒女的月神信仰,忽視了中秋節的團圓價值,精美的天價月餅,炫目的中秋華彩,黯淡了真正的月光。如果僅僅把中秋節變成「月餅節」,「聚會節」,丟掉了節日的靈魂,節日酒會沒勁,中國的民族範兒就無從體現,也無從談起。#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韓傳統文化在加拿大——禮儀‧歌舞‧跆拳道‧泡菜
掃墓祭祖 感恩萬物
中秋佳節 海內外華人感受迥異
海外華人中秋賞月 異國思鄉 (下)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