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路安全員曝光個人信息被盜內幕

人氣 1389

【大紀元2016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在大陸許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事:一個陌生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名字、家庭住址、甚至身份證號碼等,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媒體隨即掀開網路黑色產業鏈的一角。

澎湃新聞9月18日曝光,個人信息是如何被偷的。

一從事網路安全的團隊表示,他們已輕鬆搜索出高達8.6億條個人信息數據,包括用戶信息、賬號密碼。他們主要是通過百度、搜狗等搜尋引擎,還有一些「黑客」站點、安全媒體網站、社工庫網站獲取信息。

據介紹,個人信息最常見的就是姓名、身份證、手機、家庭住址。經過大數據分析,可以一環套一環,關聯上其它信息,比如汽車型號、發動機識別號、工作單位、網絡軌跡等。騙子能通過姓名查到聯繫方式,再查到住哪個小區、幾棟幾單元,最近買了什麼車,車子發動機型號,買什麼保險。

他們表示,一般人會在不經意間透露自己的信息。一個典型地方就是微信朋友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發的性格測試,手機號碼凶吉測試、男女朋友感情測、運氣測試、抽獎等信息,這些東西都被瘋狂轉載,能輕鬆套取個人信息。

另外就是公共場所的WIFI。21%的中國公共場所的WIFI都存在隱患。在連接WIFI時,需填寫姓名、手機,有些甚至還要填寫身份證號碼,只有填了才給你聯網,為了免費上網,很多用戶都會主動填寫,用戶信息輕鬆被獲取。

如今網路發達,給人們帶來方便,人們可以不出家門,一個手機,一台電腦就可以進行銀行轉帳、付款、購物、買機票、投簡歷、註冊學校⋯⋯但同時,這些數據也成為廣告商、騙子們的囊中物。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網絡黑色產業「從業者」已超40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此利益鏈上,很多個人信息被打包出售,低到一分錢人民幣,一條。部分數據販子稱,他們手上有各地區各行業的各類數據,學生的電話數據、股民的賬戶數據、機票數據、網絡購物數據、新生兒數據、保健數據、淘寶數據、老人數據……信息成為無本經營的「秘訣」。

該安全團隊還介紹,騙子購買到個人信息後,會對不同用戶布下圈套。他舉了一個案例:一名男士在網上買了一瓶價值600元的「偉哥」,轉身他的購買數據(姓名、聯繫方式、地址、所購物品、付款方式)即被賣掉,用戶選擇「貨到付款」方式,騙子拿到這個信息,定位到地址,會與顧客電話聯繫,假裝快遞提前送貨。用戶此時還蒙在鼓裡,拿到的商品包裝沒問題,但裡面裝的可能是被替換掉的安眠藥或其它廉價藥品。

公職人員倒賣數據

個人資料洩露,除了被動泄露,即黑客入侵,盜取資料外,還有主動泄露,即有人以工作之便將獲取的資料倒賣給他人。

瀋陽交警大隊的一名協警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登錄公安機關的辦公系統「公共運輸管理綜合應用平台」,以5元、10元價格通過微信出售他人車輛信息、駕駛人信息,獲利5萬餘元,涉及近2萬名市民的個人信息被泄露。

湖北咸寧市中國銀行通山支行職員陳某,將儲戶信息當做「搖錢樹」,以20至50元每條的價格,將800餘條包含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內金額、手機號在內的儲戶信息出售給他的上線、同在銀行工作的同學張某。而張某再以每條120元至180元不等的價格轉賣,1400多條儲戶信息被他出售,獲利20多萬。

無論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黑客手段「竊取」網站的個人信息,還是通過工作人員出賣個人信息,目前在中國社會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購買個人信息的包括各種商家,也包括各種詐騙團伙。

新京報評論文章《個人信息泄露損害民眾安全感》中表示,目前中國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歸根到底問題出在採集個人信息的一些部門、單位根本就沒有承擔起相應的管理責任來,任由其所採集的民眾個人信息被泄露、被竊取、被交易。民眾個人信息被濫用,個人安全已經受到實際的損害,有關部門也無力提供有效的補償和保護。

文章認為,從立法的層面,擁有採集和應用民眾個人信息權力,卻因為疏於管理而導致民眾個人信息泄露的公共部門,應該承擔賠償民眾損失的責任。

相關法律形同虛設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統計:近一年,中國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比去年增加9元,總體經濟損失約915億元。而據統計,中國網絡黑色產業「從業者」已超40萬人。

根據江蘇省檢察院有關部門數據,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設「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罪名後,江蘇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該類案件106件232人,起訴81件145人。

從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將以上罪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施行之日至今,江蘇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該類案件30件53人,起訴12件26人。

責任編輯:高静

相關新聞
推特帳號泄露中國富豪個人信息 引安全關注
信用卡數據公司Veda被指售賣個人信息遭查
小心!冒充郵局郵件 點擊即竊取個人信息
這九個途徑或泄露個人信息 注意防範方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