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排定固定行程 減少孩子學習新知識的不安
作者: 奧黛莉‧雅坤, 依莎貝爾‧拜優   譯者:梁若瑜
如何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173
【字號】    
   標籤: tags: , ,

固定行程往往等同於單調,意味著無聊。這是真的!我們身為心理醫師,經常邀請我們的病人跳脫固定行程、改變自己的習慣,做出改變。那麼協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時,為什麼我們建議要排定固定行程呢?

因為,寫作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經常會帶來壓力的活動。一如研究壓力的先鋒學者漢斯.塞利(Hans Selye)所言,「壓力是人對環境的一般適應症候群」。每次遇到新情境,都會使人走出原本的舒適圈,並可能引起恐懼,即對未知的恐懼。大人可能累積了一些經驗,遇到壓力情境時,比較能處之泰然並坦然面對,但孩子尚未累積足夠經驗,仍無法克服這種恐懼。

因此,一篇新的課文、即將到來的考試或測驗,都可能阻礙孩子心平氣和地進入學習狀態,並引發一些不適的反應,如:停滯、浮躁、哭泣、肚子痛等。所以我們認為,安撫孩子,協助他克服自己的不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該如何著手呢?

要讓孩子安心,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排定「固定行程」。

你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這類固定行程在於養成生活作息,依固定時間做相同的儀式化行為(洗澡、吃飯、睡前說故事、睡覺等等)。這種固定作息的好處在於能讓孩子能在事前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產生安全感。

研究者說需要連續二十一天,才能養成或改掉一個習慣。固定行程會養成習慣。一旦習慣養成了,就不用再對孩子解釋、回應討價還價和發脾氣。該項活動便自然而然成為日常生活基本的一部分。克莉斯汀.勒維齊(Christine Lewicki)的暢銷書《練習不抱怨》對此步驟有很詳細的解說(遠流出版)。

此外,讓義務行程(飯後刷牙)和快樂行程(睡前說故事、看Dora 卡通)輪流交替,孩子會更願意配合。對孩子來說,當他知道他做完比較不想做的義務行程之後,就能做快樂的事情,他會更樂意從一項活動馬上切換到另一項活動。

寫功課也是相同的道理。你越早把寫功課的時間排進孩子的行程表裡,並強迫他去遵守,你的孩子就越容易付諸實行。

為了幫助遵守固定行程,我們經常推薦一些管理時間的工具或技巧,譬如運用時間計時器(Time Timer®)、畫心的方法,和縮小範圍、減低難度的技巧⋯⋯

運用時間計時器®,讓孩子實際看得到「只剩多少時間」

時間計時器(Time Timer®)特有的視覺呈現方式,讓孩子得以把時間「具象化」。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把紅色區塊轉到想要的時程即可。所轉出來的紅色區塊,會隨時間流逝而逐漸縮小,最後完全消失。它完全安靜無聲,因此不會造成壓力,卻又能讓孩子「實際看到」還剩下多少時間(紅色區塊),比較容易將時間量化。它是由一位教師所設計發明的,她想要讓覺得時間的概念太抽象、難以掌握的孩子,仍然能有個明確的方法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

插圖-89

畫愛心,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我們試用過一種管理時間的方法,非常容易上手、有趣又有效,適用於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那就是「畫愛心」的方法。

1. 請準備一個計時器,一般廚房用的計時器就很夠用了。

2. 再依你孩子的年齡和專注能力設定時間:十到二十五分鐘不等。

3. 每一個時段都用一顆心代表:在這個時段當中,你要讓你的孩子完成一個明確的任務,任務內容事前就先講明,寫在紙上或黑板上。

4. 在這顆心接近尾聲時,你犒賞孩子五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段休息時間當中,要完全休息!孩子不能做刺激性的事情(電玩遊戲、電視、影片、上網⋯⋯),目的是要讓心智放鬆、休息。

注意!請避免中斷一顆心,因為它是個不可分割的單位,所以才需要擬定一個確實可行的時間長度。假如中斷了,就不算數,要整個從頭來過喔!

簡單來說,一顆心就是十到二十五分鐘不等的做功課,加上五分鐘的休息。通常經過了三顆心後,年紀較小的孩子多半已把作業做完。年紀較大的孩子,則要先休息一段較長的時間,十五到三十分鐘不等,再以相同方式開始做其他作業。

所有的愛心結束後,孩子可以替自己所完成的心著色。這個方法和我們常見的集點卡不同之處在於,這種方式獎勵的是努力過程(專注或專心的時間)而非成果。一如我們稍後將介紹的「正增強表格」一樣,你大可決定每完成十顆心就有獎品。

一步一腳印改善法

我們經常觀察到,家長太過於擔心孩子進步得不夠快。加上當我們想要改變一個情境時,又經常傾向於尋求立即見效,甚至奇蹟般的方法。一旦不像所希望的那麼快見效,我們馬上就氣餒了。面對孩子也是一樣的情形,我們經常替孩子設的目標太高,給的時間又太倉促。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把終極目標切割成易於達成的一連串小目標。譬如「先背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就好」。

我們需要讓孩子的腦袋有充足的時間去好好運作。要是我們催促它,很有可能,或該說恐怕,它就一點都不想配合了。

假如我們想讓自己的腦袋就緒,必須挪出空間,讓自己進入執行計畫模式,並排定固定行程,讓學習的過程更自動化、更自然而然。我們經常傾向於相信,學習不只是頭腦好不好的問題。然而,我們的腦袋並不是唯一的老大。它還必須和心及身體協力合作才行。我們的情緒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關鍵而不容忽視的。@

 

─ ─摘自:《法式翻轉教養:拯救無數法國媽媽、孩子和老師的「全腦心智圖」學習法》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二日電)三重市「快樂FUN假趣暑期夏令營暨替代役大哥哥攜手活動」一連五天在三重榖保家商舉行,有三十七位大學、碩士學歷替代役男發揮所長,為一百零三位中低收入戶的小朋友補習功課,讓這些較弱勢的小朋友透過遊戲學習情緒管理,也加強課業。
  • 【大紀元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索非亞編譯報導)目前,學術界有一個新的關於少年的大腦是怎樣活動的研究,以幫助孩子們最大限度利用他們現有的大腦。
  • (大紀元記者林安柏編譯報導)孩子上了中學以後,家庭作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除了溫故知新,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關鍵。許多父母對於如何幫助家中的青少年順利完成作業而深感頭痛,以下介紹幾個實用方法,相信會對您的孩子有所助益。
  • 家庭作業對中小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他們回家後必須完成的任務,更是老師和家長們鑑定其學習好壞的一個指標。
  •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研究表明,能認真完成自己作業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完成學業。作業可以強化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技能,並能擴展他們的學習經驗。它已被證明比其他任何因素對學業成功有更大的影響,當然還有家庭收入和教育基礎等其他因素。
  • 許多學生一聽到家庭作業,一定是直搖頭,恨不得不要有,也永遠不要繳交。但是對於一份真正不需繳交的生命作業,如何下筆才是難事。
  • 專注和專心都是學習時所必須的,它們分別由大腦的兩個不同區域掌管,而且彼此互不相容,因此無法同時進行。此處的重點在於協助孩子依需求的不同,讓兩者間的切換變得更順暢容易。但首先,要釐清專注和專心兩者的差異。
  • 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帶動當今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中。一年前還很熱門的東西,今天可能已不再適用——從臉書創建後湧現了多少社交媒體平台就可見一斑。變化誠然帶來諸般好處,但你必須跟上它,不然在人力市場上就可能掉隊。而保有優勢的最佳途徑,就是培養一些可幫你快速掌握新技能的習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