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陳光標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首騙」?

人氣 1077

【大紀元2016年09月22日訊】最近,陳光標又熱了起來,《財新》等媒體對他作了大起底的長篇調查報導。表面的起因是今年的3月30日「中國首善」陳光標接受了警方調查;但陳光標被查,為什麼成為媒體輿論揭批的對象?真正的原因是否與一些官員的倒台有關?

現如今,陳光標是「中國首善」還是「首騙」的爭議聲音,倒是漸漸靜止了。因為他的光環已經褪盡,答案呼之欲出了。

據財新網報導,今年3月底,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因涉嫌偽造公章等問題被警方帶走調查,另有多位高層管理人員被帶走。

當時知情人士透露,公安人員從江蘇黃埔搜出至少170枚偽造的公章,包括大量偽造各種慈善機構的官方印章和合作公司公章。8月8日,《法制晚報》援引南京市江寧區公安局政工辦的消息確認有此案,上級機關正在督辦。

陳光標發微博聲稱這是原公司高管的行為,自己毫不知情。但公司副總張某則稱偽造公章、買刻章機是公司行為,負責的是陳光標,「這些公章除用於製造假證書,還用於製作假捐贈發票。」

從2012年開始,陳光標的慈善光環已逐漸褪色了,在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已接不到什麼新項目,他不得不把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遣散;並減去52斤體重,希望轉向減肥產品和微商當中。可惜他的轉型並不成功,他拖欠經銷商百萬欠款至今未歸還。媒體很快又爆出他非常勵志的「減肥」,只不過是「切胃」的小把戲。

從《財新》等媒體詳細的報導和紮實的證據梳理中可見,陳光標的發家,離不開與某些高官的官商結合。

多年來,高調的陳光標是公共輿論寵兒,自譽為「中國首善」;每當有大事發生,他也很能滿足大眾期待,總是適時地、以比大家想像更張狂的方式出現。但另一方面,就算不瞭解內情的看客懷著最大的善意,也無法理解他的諸多行徑,包括大量自相矛盾、不合邏輯的謊言,也包括許多羞辱性的作秀,以及淪為笑柄的慈善方式。

舉例來說,陳光標曾自稱其30歲(1998年)時即開始慈善事業,「截止到2012年7月,捐款總額超過了20億元,幫助特困戶逾70萬」。但據財新網報導,一位自稱熟悉陳光標捐款歷史的人士告訴記者,「陳光標這些年自己出錢的所有捐贈加在一起也就兩三千萬」。「兩三千萬」與「20億」相差近100倍。

2010年《南方都市報》就曾做過陳光標為什麼會被家鄉人稱為「中國首騙」的報導;而近期財新網的這份深度調查報導,更是用一手材料揭示出陳光標的向公眾許諾的慈善行為,是如何被大大注水的。包括多間查無實據的希望小學,多次在公眾面前拍胸口捐款卻未到賬,捐獻了實物卻誇大了價值,號稱是自己捐的款、其實卻是另一商人丁書苗所出,更有很多人捐款是把錢打到他的個人賬戶等等。

在中國,在商業戰場,吹牛不奇怪;但吹到像陳光標那樣奇葩、那樣具有娛樂精神的就不多見了。陳光標在雷鋒墓前磕頭,號稱要收購《紐約時報》卻連人家的面都未曾見過,花錢製作購買「聯合國首善」的假證書,改名叫「陳光盤」,稱4年內必將獲得諾貝爾獎……這些粗陋的炒作,一戳即破。

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說,這些行為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別人至少會僱用專業團隊。而陳不需要,不僅因為他把自己看得太聰明;還因為在過往的炒作歷史當中,這種簡單粗暴、漏洞百出的花樣,已經足夠讓他的利益最大化了。

陳光標高調宣稱的慈善,曾帶給了他很大知名度。汶川地震的「義舉」,現在被揭出來是注水的。陳光標為了拍影像資料,甚至還找了50多名工人進行情景再現。但就是這一次,為他贏得了一頂「中國首善」的帽子。

這種數倍於他的「慈善」付出所帶來的紅利,也令他產生了路徑依賴。為了始終保持新鮮度和足夠的報導版面,他的「慈善」舉動需要表現得一次比一次更刺激、一次比一次更無底線。不排除他確有真金白銀付出的部分,但那些能讓人印象深刻、數額巨大的捐贈或善行,很多都只是吹的,就像泡泡一樣,不堪一擊。

陳光標不僅是一名商人,更是一名與政治作生意的商人。他迅速用知名度變現了多項榮譽,他的履歷極其光鮮:他擔任的各種委員少說也有幾十個,是全國71個市、縣榮譽市民,36個市、縣高級經濟顧問,51所中小學名譽校長;他還連續6年獲得中華慈善獎,以及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連續3年進入中國慈善家排行榜,「功勛」赫赫。

這些榮譽稱號,大多是陳光標用投資承諾和慈善聲譽換來的。陳光標一邊在更新自己的政商履歷,一邊在結交更多的、更有話事權的官員們,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意經埋下更多的伏筆。

否則,公司資質不全的他如何在全國大量擁有資質的公司的嘴裡搶下多項拆遷項目?又如何能拿下多個電力系統的單大賺一筆?又怎麼能以非常低的價格買下一座培訓中心大樓?更不必提「陳隨身帶著與領導合影的塑封照片,見人就發」了。

給人發合影,當然不是為了紀念,而是為了證明自己「上面有人」,證明自己有調動權力的關係。不管陳光標是否真的有辦法把這些權力調動起來,是撒謊還是確有其事,但至少太多人相信,資源的配置就是以權力為轉移的。陳光標就是通過製造這種與權力沾邊的幻覺,倒賣項目、違規轉包,大賺其財。

而那些曾經位居高位的老幹部,從公眾角度來說,他們認為像陳光標那樣的輿論動員能力很不錯,樹立這樣一個典型是有利的。簡單地說,就是這種虛假編造、好大喜功、熱愛炒作,符合一些官員的價值觀:政與商,一拍即合。

陳光標這麼高調,大量的行動和做法都在媒體和網絡中高度曝光。但既然漏洞百出,為什麼他還能頂著「首善」的名頭繼續走那麼久?那是因為,為他保駕護航的人實在不少。就算被專家指責,「實際上陳光標的慈善是最不透明的,陳光標式慈善是綁架慈善、暴力慈善」,又能如何?

在一個權力主宰資源配置的社會,經常是符合規矩的人難以進入權力的視野,只能鎩羽而歸;而像陳光標那樣不擇手段、弄虛作假之徒,卻可以構建自己的名氣,用名氣來換關注、換商機,最後,有名有利又正能量。

就算陳光標被人揭穿了真相,也不能說明什麼。雖然有起有落,換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但這種扭曲的官商結構若沒有根本改變,就一直會有陳光標式的人物出現。(原標題:陳光標的套路:善於製造與權力沾邊的幻覺)

--轉自公號「冰川思想庫」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陳光標與江派五大老虎官商勾結內幕曝光
陳思敏:王岐山出手 陳光標幕後「老虎」害怕
袁斌:陳光標逃得過今天這一劫嗎?
新華網反擊財新網?陳光標案涉高層博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