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雨傘」效果仍在發酵,更大影響還在後頭

人氣 62

【大紀元2016年10月01日訊】轉眼間,「雨傘」啟動已是兩週年。由2014年9月28日開始的佔領,歷時79天,不少人都問經歷過了兩年,能否評估「雨傘」是成或敗?或問「雨傘」的影響是否已消退了?

明白非暴力抗爭或民主轉型政治運動的人,都知道運動要成功,需時通常起碼是十多二十年。香港真正有大規模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動去爭取民主,始於2014年9月28日的「雨傘運動」,至今只是兩年,要評定得失,實在言之尚早。我相信到了「雨傘」十週年,「雨傘」在香港民主發展的作用,才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評估。但即使只是經過兩年,因香港政情轉變極快,兩週年與一週年之時的感受,已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不過,無論如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雨傘」的作用仍不斷在香港社會內發酵,更大的影響可能還未見到。

回想「雨傘」一週年之時,當時剛否決了政改「袋住先」方案,區議會選舉將臨,離立法會選舉還遠,民主的前路仍是不明。那時候,氣氛仍是非常灰暗的。這種低沉的情緒其實一直延續至2016年9月4日立法會選舉那天。但在選舉日當天,選民踴躍投票,投票率創下了回歸以來的歷史新高,有選民更要排隊至凌晨才能投票。

本來大家以為今次選舉,因非建制派碎片化,甚至可能連關鍵的三分之一議席也保不住,但最後雖然有一些民主派老將落選,惹來感傷,但亦見到不少年輕人成功接棒,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方法及新的氣象。在選舉結束後的數天,新人們已能力逼政府左支右拙地回應橫洲事件,暴露了管治不濟的醜態。香港的民主之路,雖然仍是前路漫漫,但我們終等到一點的曙光出現,重燃希望,為大家能堅持下去,打下了一支強心針。

從最近的發展,我們已看到兩年來「雨傘」的影響,實是無遠弗屆。在今屆當選的新人,不少都或多或少受「雨傘」的影響,甚至曾積極參與佔領行動。由「雨傘」的佔領開始,不少過去都不太關注政治的公民,都開始積極投入香港民主發展的行動,到現在為止,一直沒有停過。過去兩年,我相信香港公民社會的政治活躍程度,是難以想像的,也必是受「雨傘」啟發而爆發,及受它持續的影響而得以推動下去。

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出現了大規模的策略投票,我相信也是由「雨傘」觸發出來的。「雨傘」是不少人的政治啟蒙,故才有今年的破記錄投票率。但也因「雨傘」之後,非建制派碎片化,令大家非常擔憂今次的選情,在嚴峻的政治情況下,這些剛覺醒的公民,政治的成熟度急速增加起來,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就是參與策略投票,希望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最後因他們的努力,雖然議席並沒有很大增長,但至少守住了局面,更有一些進帳,為香港民主自主的未來,孕育出新的盼望。到了下一屆選舉,策略投票應會更大規模、更有組織,有望搶奪立法會一半議席,打破現在的政治困局。

未來三方面挑戰

當然民主自主的前路仍會是難阻重重,我們有三方面的挑戰:

一、香港民主自主的運動,面對北京政府強硬的立場,需要有新的綱領,去帶領大家在此路不通下另闢新徑。但要凝聚共識,會是非常困難,也必會經歷陣痛。怎樣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透過商討,把碎片化了的政治力量重新結連起來,是當前最大的挑戰。

二、也因為香港自主運動需要經過一個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的過程,以前的組織模式必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除了要在運動綱領尋求突破,也要在運動的組織模式,跳出以前的框框,建立起新的組織模式,既能連結各方,但又讓各自的多元性能保持。

三、「雨傘」的特點就是公民直接參與,及公民間以對等的網絡而非層級的方式聯繫起來,因此在建構共識的過程,及建立新的組織模式,也必須讓公民能直接參與及對應,並充分利用這網絡的特性。

雖然,繼續向前走是絕不容易,但我相信,有著「雨傘」為我們打開了的缺口,只要大家能堅持下去,並能抱持開放及包容的心,共同努力,到了「雨傘」十週年之時,甚至是更早,我們絕對不用傷春悲秋,而是可以在這裡一起慶祝香港民主自主的一天終於來到了。

(戴耀廷,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之一)

責任編輯:任慧夫

相關新聞
大陸「雨傘黨」入台 專偷卡購物
調查指港人濫用雨傘膠袋
香港泛民守住關鍵否決權 傘後世代入議會
【內幕】香港特首選舉前哨戰 梁振英料出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