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讀三國」系列之九:火燒博望坡

【義讀三國】初出茅廬 火攻強敵

作者:柳笛
font print 人氣: 20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臥龍初覺酣夢,諸葛初出茅廬,劉備君臣的命運即將改寫。春去秋來,諸葛亮以軍師之職入劉氏軍營約有半年,期間荊州未起戰事,他也不過以防禦為主,召集、演練兵馬,靜候時機,並未顯露任何過人之處。似乎除了劉備與幾位名士毫無保留的信任與尊崇之外,天下人皆對他顯赫的才名報以懷疑。

質疑諸葛亮才智的首先是敵方大將。彼時,劉備率部投靠荊州劉表,自己屯兵新野。漢相曹操於邺郡加緊操練水軍,常懷南征之意。他命夏侯諄為都督,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兵十萬進駐博望城,圖謀新野。謀士荀彧、徐庶相繼勸諫,英雄劉備得軍師諸葛亮,如虎添翼,不可輕視。傲慢的夏侯諄卻奮然誇口,誓要一戰生擒二人。

每日見劉備以師禮優待諸葛亮,關羽、張飛二兄弟頗為不滿,以其年幼,認為他徒有虛名。儘管劉備篤定說道:「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關、張因敬重兄長而不再進言,心中卻不肯敬服初來乍到的軍師。此外,營中其他將士亦對諸葛亮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自比管、樂」的「絕代奇才」,當世能有幾人?

指揮若定

亂世出英雄,曹劉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諸葛亮也將在接下來的戰事中第一次真正亮相,展露絕世才學。

智賴孔明,勇須關、張。劉備得知十萬曹軍虎視新野的消息,立即請諸葛亮與關、張兄弟商議。諸葛亮知關、張必不肯服從軍令,預先借來劉備劍印,便聚集眾將士,開始行軍布陣的調度。果然,張飛私謂關羽:「且聽令去,看他如何調度。」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鎮定下令,布置下幾路看似無關緊要卻環環相扣的奇兵。

第一路關羽,領一千軍埋伏於博望坡左面的豫山,敵軍到來則放任其離開,待見南面火起,即刻縱兵出擊,焚燒曹軍後部的糧草輜重。而張飛復領一千軍至右面的安林後山谷中埋伏,見火起便出兵焚燒舊日屯糧之處。再一路五百兵馬,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兩邊等候,待曹軍到來便放火出擊。第四路趙雲為前鋒迎敵,只許輸,不許贏。主公劉備自引一千人馬為後援,屯於博望坡下,待黃昏時敵軍殺來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則回軍掩殺。最後,諸葛亮自己與五百軍士坐守新野城池。

諸葛亮派撥六路兵馬,叮囑眾人依計而行。關、張卻出面「挑戰」軍師的威信,埋怨諸葛亮坐守城池,貪圖安逸。諸葛亮只得出示劍印,喝令二虎將。劉備亦責備二人:「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接著,諸葛亮催促劉備出發,同時命其他人備下慶功宴與功勞簿,等待大軍凱旋。且不說諸將士不知軍師韜略,半信半疑,就連一直待諸葛亮禮敬有加的劉備也暗自疑惑不定。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志》中描繪的諸葛亮。(公有領域)

初建奇勳

未戰而先備筵席,若非狂放之徒,定是大智大勇之士。戰況的發展一如諸葛亮設下的連環局,每一步都在其掌控之中。當日進發的十萬曹軍,自引一半精兵作為前部,李典、于禁等其餘將士在後部護送糧草。夏侯諄逼近博望城時,遙望見前方煙塵驟起,正是趙雲率軍迎擊。夏侯諄不識諸葛妙計,以為劉備軍中無人,哂笑諸葛亮「以此等軍馬為前部」,直如「驅犬羊與虎豹鬥耳」。

兩支兵馬交戰不出數回合,趙雲便詐敗而逃,引誘曹軍至劉備埋伏之處,趙、劉合戰夏侯諄,亦不斷敗走。有人提醒主帥,謹防劉軍誘敵埋伏之計,但夏侯諄只顧催軍趕殺,還道:「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他一路追至博望坡,大軍也盡數來到道路狹窄之處。這時天色已晚,濃雲密布,夜風大作,仿佛是上天向曹軍發出警示。

後軍的副將李典、于禁見此處地勢狹長,山川相逼,樹木叢雜,若彼軍用火,則萬分凶險。兩人商議,決議暫緩攻勢,並向主帥諫言。夏侯諄聞之,猛然醒悟,慌忙勒馬,急令大軍停止行進。然而眾將士疾行之中,一時間哪裡攔得住?恰在此時,曹軍後方喊聲震響,前方火光沖天。一霎時,火勢順風蔓延,四面八方盡是火海,不單是周遭林木焚燒,糧草亦難倖免。曹家人馬慌不擇路,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趙雲亦回軍衝殺,主帥夏侯諄只得冒煙突火而走。

王雙寬繪《百位英雄榜》之趙雲(王雙寬提供)

卻說李典早早策馬撤回,火光中被突然殺出的關羽攔截。他只得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燒毀,亦抄小路潰逃。其餘曹將欲救糧草,卻遇張飛突襲。由於夏侯諄大意輕敵,諸葛亮神機妙算,十萬曹軍竟與幾路劉軍苦戰至天明,收戰後折損大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劉軍在諸葛亮的調派之下,旗開得勝,諸將士方識孔明丘壑。關羽、張飛歎服不已,相顧而歎:「孔明真英傑也!」又見軍士們簇擁著一輛小車前來,車中端坐的,正是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兩人更是心悅誠服,拜伏於車前。劉備等人班師回新野時,城中百姓紛紛出迎,望塵遮道而拜,皆道:「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無怪小說家亦題詩讚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新野小城抗拒十萬虎師,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因善用天時、地利,創造了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諸葛亮牛刀小試,憑藉博望坡的一把火,燃盡敵軍乃至盟友對臥龍才學的所有懷疑,足智多謀的威名自此遠播。他之所以能穩操勝券,不僅是智計無雙,更在於他對人心的準確把握。《孫子兵法》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料知己方將士不肯服從軍令,便請來劉備劍印坐鎮;料知曹將輕敵大意,便將計就計,故意示弱,誘其深入腹地而一舉擊潰。

諸葛亮像,清故宮南薰殿舊藏歷代聖賢畫像,紙本設色,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料敵先機

回到新野,諸葛亮並未沉浸在初勝的喜悅中,而是審時度勢,告誡劉備,曹操即將親自領大軍攻來。劉備躊躇求問拒曹之計,諸葛亮則徐徐而道:「亮有一計,克敵曹軍。」這時的荊州風雲暗湧,即將發生巨變。劉表去世,次子劉琮在蔡夫人與蔡瑁的合謀下僭越繼位,長子劉琦鎮守江夏,毫不知情。劉琮等人得知曹操將起五十萬大軍來攻,為防劉琦、劉備興師問罪,決議私獻荊州於曹,以圖庇佑。

消息傳至新野,諸葛亮勸劉備下決心奪取荊州,抗拒曹軍。然而劉備出於道義,認為此舉有負劉表託孤之任,提出遷往樊城。商議間,曹軍趕至博望的消息傳來,諸葛亮便遵照主公心意,請劉備等人急速發往樊城,又生破敵之計。他先差人張榜,曉諭居民隨劉備一起逃往樊城,遣將士護送百姓與家眷,同時聚集諸將士,各方調度。第二次出兵,劉軍將士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言聽計從了。

諸葛亮仍以奇謀、奇兵為主,先派關羽引千人至白河上游,用布袋裝滿沙土,阻遏流水;待次日三更後聽見下游的嘶喊聲,便放水淹之,並衝至下游接應。張飛引前人至博陵渡口埋伏,因此處水勢最緩,是敵軍潰逃的必經之處。趙雲引三千人,分為四隊,先於城內民居藏下引火之物,再分守城牆的四個城門,自己在東門埋伏。另有兩千人,一半持紅旗,一半持青旗,至城外鵲尾坡屯駐,見曹軍便分別向左右兩邊散開,教曹軍以為是疑兵;待城中火起復追殺曹軍,並接應關羽軍隊。

分撥完畢,諸葛亮便與劉備登高瞭望,對坐飲酒,靜候捷音。這日正午,曹將曹仁、曹洪先率十萬前部率先趕至新野。至鵲尾坡時,先鋒許褚帶領的三千鐵甲,見青紅兩隊人馬左奔右走,恐有伏兵,不敢前進。曹仁果中諸葛計謀,判定為疑兵,繼續催兵進發。黃昏時分,許褚在行進中,忽聽附近山頂上鼓吹陣陣,抬頭望去,怒見劉備與諸葛亮逍遙對飲。許褚欲尋路上山,奈何天晚,便與大軍準備攻取新野。

豈料四下城門大開,新野竟是一座空城。曹洪以為諸葛亮勢孤計窮,故攜民逃竄,便指揮大軍進城安歇。至夜半,狂風大作,城牆西、南、北三門大火驟起,整座縣城瞬息間上下通紅,盡被火海包圍。正是「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城中之火更甚於博望坡,曹軍只得向無火的東門逃去,正中趙雲伏軍。曹軍大敗,又被兩路劉軍截殺,四更時早已焦頭爛額,人困馬乏。

曹軍逃至白河邊,準備飲馬小憩,誰料上游的關羽聽到人喊馬嘶,急速撤去布袋,滔天水勢奔流而下,曹軍人馬皆沉溺水中,又遭重創。曹仁引倖存將士往水勢緩慢的博陵渡口處逃去,卻又聽張飛大喝一聲:「曹賊快來納命!」可憐曹軍才遭火焚,又被水淹,一路潰逃卻處處遇伏。可知諸葛亮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只待曹軍入甕,乘勝而擊!@#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明】:
    《博望坡》一作《博望燒屯》,昔年霍明亮擅演。劉寶全得傳其藝,亦將《博望坡》作為晚年保留曲目之一。劉派傳人以之為常演曲目,其中侯月秋所唱尚有敘述諸萬亮家世一節共十六句。
  • 【說明】:
    《博望坡》一作《博望燒屯》,昔年霍明亮擅演。劉寶全得傳其藝,亦將《博望坡》作為晚年保留曲目之一。劉派傳人以之為常演曲目,其中侯月秋所唱尚有敘述諸萬亮家世一節共十六句
  • 三國君王的成長壯大,也吸引無數豪傑投身這場如畫江山中的戰爭傳奇,譜寫出一段段交織著忠義、信義、情義、道義的慷慨壯歌。在這裡,有忠君不二、鞠躬盡瘁的謀臣良將,有一諾千金、情深義重的知己良朋,更有那深明大義、天下歸心的亂世英雄。
  • 受人之託,救援徐州,是義的行為;但是無緣無故得到徐州,那便是無情無義之人。劉備是帝王之才,如何不知徐州在天下意味著什麼?他又如何不知,得到徐州之後可以加速實力的壯大,於漢於己皆有百利。
  • 關羽來時孑然,去時決然,功名利祿一概拋於身後,與曹營兩不相欠。既不負新主厚恩,更兌現舊日盟誓,關羽許都一行當真是忠義兩全,正氣浩然。
  • 關公臨陣往往擒賊先擒王,震懾餘眾。隻字片語間,他便以迅疾凌厲之態成萬夫莫當之勇。赤兔馬與偃月刀,與關羽身心合一,能隨其心意迅猛出戰,助他出其不意,一招定勝負。關羽的武藝正如巍峨堅毅的群巒,而中心屹立天地的,則是他奉行終生的忠義信念,任何人都無法撼動分毫!
  •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中視提供)
    漢末亂世,那些意圖稱霸天下的各路諸侯中,似乎沒有一位像曹操那樣,為糧草日夜懸心,將糧草視為作戰的最大顧慮。據淮南的袁術、自霸江東的孫策、鎮守荊州的劉表,無一不是地廣兵多,糧食充足。 實力最強大的袁紹更不必說,吞併冀、青、幽、并四州,帶甲百萬,廣有錢糧。
  • 頤和園長廊彩繪中的徐庶薦諸葛故事。(公有領域)
    他身長七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具君王之相;他寬和寡語,不露喜怒,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具君王之質。獻帝遇之,立即檢視宗族世譜,拜將封侯,尊奉他為「皇叔」;曹操遇之,讚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乃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蓋世英雄。但命運似乎總在和他開著玩笑。
  • 這首詞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詞牌叫做《臨江仙》。它的作者是明朝中葉的一個學士叫楊慎。後來在清朝,毛宗崗父子在整理三國,並給三國做批注的時候,把楊慎的這首詞(原來叫《說秦詞》),放到《三國演義》的前面,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
  • 頤和園長廊上的彩繪:三顧茅廬。(公有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