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黏陶達人何麗兒的迷你世界

黏陶工藝達人何麗兒。(伊鈴/大紀元)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何麗兒(LiLy Wong)的工作室設在她家的地下室。驟然一看,這是一個普通的工藝品製作室。仔細觀察,真是大開眼界。最吸引眼球的是左邊靠牆的那2排大玻璃櫃,裡面滿滿的擺放著各種色彩斑斕的微型黏陶工藝品。每一件都出自她的手工原創,作品逼真、生動,維妙維俏。

嫁女餅籃。(伊鈴/大紀元)
嫁女餅籃。(伊鈴/大紀元)

一場大病後 走入黏陶工藝創作

何麗兒性格開朗、陽光,一位標準的賢妻良母形象。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裡透著同齡人少有的靈氣。她曾是香港一名專業服裝設計師,或許職業習慣,她對顏色、線條有天然的敏感。早在香港時,她曾在街頭見到黏陶工藝品,因而萌生興趣,並跟隨一位師傅學藝。不過,那時黏陶材料很貴,學費也很貴,她只能業餘學習。

20多年前,何麗兒全家移民加拿大,相夫教子,做了整整15年的全職家庭主婦。期間,因為生孩子落下病症,導致嚴重貧血,送急診治療。這場幾乎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疾病,讓何麗兒看清了生命的無常和珍貴,她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決定要在有生之年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當3個孩子漸漸長大,何麗兒決定從繁忙的家務中分身,從事自己喜愛的黏陶工藝品創作。

何麗兒最初遇到挑戰是時間。她是一位賢妻良母,既要支持丈夫的事業,又要照顧三個孩子。即使後來孩子慢慢長大、上學,但每天需要接送,準備一日三餐,很不容易。每天要把所有家務處理完,直到晚上7點以後,她才有時間去做喜愛的黏陶工藝。

何麗兒喜歡世界中美好的東西,並希望把它們留下來。因為大型作品空間占得多,於是改做迷你型,以便在有限的空間裡裝下更多的作品。而她自己卻享受著整個創作過程的快樂。

微型作品妙趣橫生

何麗兒的微型黏陶作品大多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吃的、用的、觀賞的,應有盡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件作品都盡可能展示現實生活的原生像。

不到巴掌大、充滿浪漫情調的西餐檯。(伊鈴/大紀元)
不到巴掌大、充滿浪漫情調的西餐檯。(伊鈴/大紀元)

半掌寬的栗子攤:糖炒栗子、茶葉蛋、烤蕃薯、上面還有磅秤、煤氣罐等待,活生生好像正在經營中。這種傳統的小吃攤,如今在香港還能見到。只不過現在是用機器炒,以前就是用煤氣爐炒的。

誘人的滿漢全席。(伊鈴/大紀元)
誘人的滿漢全席。(伊鈴/大紀元)

紅姜、甜酸藠頭、芒果幹、相思李、木瓜幹、檸檬幹、菠蘿幹……這是已經消失於香港的廣式零食攤。看著看著,令人仿若夢中,恍惚間回到充滿舊時情調的童年時代,行走在綠樹掩映的碎石小道上,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哼著的小調…….

舊時記憶,炒貨攤。(伊鈴/大紀元)
舊時記憶,炒貨攤。(伊鈴/大紀元)

不到巴掌大的烤鴨店:正在烘烤的鴨子,焦脆的鴨皮,油正往出冒;側面的排骨清晰可辨;五花肉烤得焦黃……令人恍惚置身於一個美食攤前,滿眼的色、香、味,似乎從眼睛、到鼻子,再到口腔裡冒出,輕輕的觸碰舌尖上的味蕾……

客人定制的鳳冠。(伊鈴/大紀元)
客人定制的鳳冠。(伊鈴/大紀元)

一個拇指甲大小的青瓷碗裡,盛著光澤滋潤的紫色紅豆沙,裡面的紅豆粒粒可見;

看,這是不是中秋賞月時的最佳茶點?(伊鈴/大紀元)
看,這是不是中秋賞月時的最佳茶點?(伊鈴/大紀元)

不到半掌寬的西餐桌上,從食物、刀叉、紅酒、配飾,樣樣俱全,優雅、寧靜,好像在等待主人入席…..

還有造型華麗的婚禮蛋糕、水果藍、懷舊的嫁女餅藍、鐵板燒、自助餐、森林花園、鳳冠…..應有盡有。

何麗兒作品範圍廣泛,其中有很多是小時候的記憶,也有一些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這些小巧精緻的作品,透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彰顯著作者的技藝、豐富的生活閱歷及對生活的熱愛。

空間有限 創意無限

據稱,微型工藝品與實物的伸縮比例通常是1:11,但何麗兒的作品已遠遠不是這個比例。到底伸縮到什麼程度,她自己也無法表述。有的達到1:24,1:36,甚至更多。「全憑經驗和感覺,完全根據作品的大小和需來定。」

「總之,比例必須要合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則就不真實了。可是又沒有一個具體尺寸可以量,所以全憑腦子想像,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直到滿意為止。」她比喻說就好像做一個店舖。要根據店舖的大小,再設計裡面的物件的大小。店舖大,物件就大,店舖小,裡面的物件就偏小。

精雕細琢 樂在其中

何麗兒介紹,每製作一幅作品,從定型到完成作品,需要多導工序。其中上色是最費功夫的一環。顏色要反復調,反復調,直到滿意為止。有的作品一次上色就成,有的需要多次上色。不同的作品上色的工序也不相同。有的作品顏色有多個層次,就得分層次上色。不同的作品複雜程度不一樣,所需的時間也不同,最短的1、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有些複雜的作品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

那些絹花的花瓣薄如細紗,連紋路都看得出來,讓人很難相信是由黏陶製成的。何麗兒說,花朵製作也是一個逐步創作的過程。過去,每一朵花都要先對照實物畫圖,再用膠片做模子,然後再一朵一朵的做出來,費時多,速度慢。後來,她研究發明瞭花模子。先根據真花的形狀畫圖,再把圖樣交給模型師製作模子。不同的花,不同的模子。連芹菜、紹菜等蔬果製作,都是採取類似的方法。這樣一來,花朵製作的更精細,更逼真,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

黏陶工藝製作有硬性、軟性之分。硬的是指那些直線條,軟的包括光澤度、曲度等。何麗兒介紹,難度最大是線條硬的作品,如鋼琴、豎琴等。這些線條必須保持很直,很硬的形態,難度較大。

「做黏陶工藝最需要就是耐心。每一步都是紮紮實實的功夫,一點也假不了。」

何麗兒大約平均每月出一件新作品。她的作品創作思路很廣。「空間有限,創意無限。凡是能想到的,都能做出來。常常腦子想出一個作品,無法馬上製作,手工、時間跟不上。」她的作品絕大部分配件都是親手製作,也有極少量的物件是配置。

8年的黏陶工藝生涯,何麗兒從最初的個人製作,逐漸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老師,學生從稚童到老人;還摸索了一套教學經驗,自編了教材。每年定期舉辦冬令營、夏令營。何麗兒被多倫多教育局聘為黏陶工藝教師。

目前,她的作品除了供應學生,也為客戶定制。她還設想,未來有一天能有機會大批量的生產黏陶工藝品。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