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孟良崮戰役的軍事檢討——戰前綜述

人氣 2566

【大紀元2017年10月10日訊】前言:在那場特定戰爭中,孟良崮戰役不像遼瀋、平津、淮海、渡江等戰役那麼龐大。但關注者眾多。相關文章、論文汗牛充棟。

無疑,在軍事角度上,孟良崮戰役確實具有頗高的軍事調研價值。由此,本篇就孟良崮戰事做比較純粹的軍事檢討,可以和朋友們切磋、交流。

橡樹良心原創。讓讀者能夠最簡單了解孟良崮戰役軍事上的經過。

現在寫軍史、戰史,幾乎都是就寫而寫,把軍史、戰史從大戰略中孤立出來,形成了以塑造人物為主的,誰是戰神,誰不是戰神的評書風格。

——尤其網絡,更是如此。其實,只要寫戰役就強調誰是戰神誰不是戰神的評書寫法,大可如坐茶館,聽人說書。

一笑了之。

一次戰役的檢討,肯定不是簡單的類比。看到1947年孟良崮硝煙瀰漫的數日戰事,說誰英明誰愚蠢,或者計較誰有多少人、槍、炮。無疑兒戲。

如是孟良崮戰役,是當時國共內戰重要的組成。雙方成敗,不僅和雙方大戰略有關,和內戰時期的國際局勢相關,和雙方軍工、軍制、後勤、交通、外援等等要素都相關。

由此,信筆或談,或論。歡迎朋友們支持、點讚、轉發和回復寶貴意見。

1947年,據信公開資料,國軍對共軍採取重點進攻。有教材介紹,這是「啞鈴」攻勢——這在大戰略上,顯得無法自圓其說。

胡宗南集團當時主要用作國共戰爭戰略預備隊。其實施戰略攻擊有限。整個內戰,包括胡宗南部最後轉移四川,最終戰敗被滅的過程尤其弔詭。

所謂啞鈴攻勢,真正執行國軍攻擊戰略的,也只有顧祝同、湯恩伯集團。

整編74師,正是這個集團的主力。這個集團的主力還包括整編11師,

相比抗戰,國共戰爭烈度空前,雙方戰爭損耗都很巨大。這些情況遠超人想像。

實際上在1946年底,國共經過諸多戰場較量,基本在純粹戰爭角度下,高下立判。

美國戰爭物資禁運,後方反戰議論紛紛,國軍入不敷出。反之,共軍實施有效戰時體制,兵員不愁。更兼蘇聯、朝鮮、蒙古對東北革命戰爭的全力支持。呈穩步進取態勢。

通過渤海海道和朝鮮至山東海道,支援也源源不絕進入山東戰場。此消彼長,這也是為什麼東北、華東兩個戰場的共軍軍力更為強悍的原因。

在這兩個戰場前敵,到1946年8月,由炮兵到步兵,東野、華野等野戰部隊兵員補充、彈藥基數已經全面領先國軍。

內戰之初,東北戰區無疑是國共雙方最為重視的地區。在投放新1軍和新6軍於東北戰場之後,國軍戰略後方反戰情緒突然高漲。加之,國軍長年疲於抗戰,美國對國軍干涉,1946年初,國軍實施了軍改師的軍改。

這次軍改,遲緩了國軍在全國戰場上的機動步調,實在是戰爭角度上的敗筆。同時,這也是74軍變為整編第74師的由來。

抗戰之後,國軍草率精簡軍隊,原74軍在裁減至少三個整團、以及大量寶貴的具有戰場經驗的退役官兵,以及若干後勤單位等,成為整編第74師。

1946年3月,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成軍之初,全師32000人,施中城調任後,由張靈甫接任師長兼任南京警備司令。

該師下轄51旅、57旅、58旅。 依舊承擔國軍戰役攻擊的軍級單位任務。

在脫離美軍後勤補給,空中火力加強,裁減有效戰鬥老兵後,客觀上,軍改後的整編師有效戰力、作戰面積,已經大大縮小。

但是,在國軍國防部、參謀部的作戰計劃上,無論作戰目標,或者作戰區域,整編師依然承擔著軍的任務。顯然,實際上整編師的戰力水平和作戰效率,必將為之拖累,大打折扣。

此外,軍改後,該師裝備也頗值得考究。(整編師規模數據配置,實際上可能少於以下數據)

重火力方面,該師配置了12門105毫米榴彈炮(卡車牽引)、36門75毫米山炮(吉普車牽引)、108門105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81毫米迫擊炮(騾馬牽引)、108門37毫米戰防炮(吉普車牽引)。

這些火炮幾乎源自美軍進口。補充彈藥上,除卻部分小口徑火炮能夠實現有限的國產,大量火炮彈藥礙於運輸和美軍斷絕供應,幾乎沒有持續作戰的準備。

此外,105毫米榴彈炮失去美軍在抗戰保障的機動、彈藥補充、射擊引導等等支持,在實戰中也沒有過佳的表現。

後來,孟良崮戰役中,這部分武器並沒有投入實戰。

在輕武器方面,該師有486門60毫米迫擊炮、255具火焰噴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

同樣,失去美援,如巴祖卡、火焰噴射器的配件、保養潤滑油、以及彈藥更為有限。至於7.62毫米勃郎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也是美軍一戰主要武器。二戰美軍改制為氣冷。

後來,孟良崮山上,整編74師即因為缺水,7.62毫米勃郎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無法持續有效戰鬥,幾乎成為擺設。

此外,隨作戰對象的變化,使得巴祖卡這樣看似威猛,以兩人操作專門打擊機械化目標的武器,因為無法發射榴彈,在內戰面對步兵集團衝鋒,射速慢且複雜,實則比手榴彈都不如,無有效戰鬥作用。

第74整編師的其他連、排輕武器,還包括:1080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2400支9毫米美制M1湯姆森衝鋒鎗,斯太令卡賓槍。

比如7.62毫米1918A2輕機槍,被譽為戰場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武器。但是,失去美援,這個機槍持續戰鬥需要不斷更換槍管,火力消耗也大。

當時,整編74師戰鬥單位進入孟良崮戰區,單兵自帶彈藥,寥寥無幾的更換槍管,全不能支撐其持續作戰,發揮火力。

此外,如湯普森衝鋒鎗,也是火力消耗巨大的輕武器。其彈藥消耗遠不是單兵攜帶可以完成複雜戰鬥任務的。

二戰中,美軍曾經支援蘇軍一批湯普森衝鋒鎗。實戰中,蘇軍因為無法完成彈藥補充,很快就在實戰中棄用了這批武器。

在後勤保障上,國軍遠不能和蘇軍相提並論。

數量最多的單兵輕武器,整編74師配置了老掉牙的4800支單發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

這款步槍,是美軍一戰制式武器,1943年後普遍棄用。少數村田步槍被改造,加裝瞄準鏡,用作狙擊步槍。

結構複雜,維修不便,配彈特殊,操作也較煩瑣。在實戰中,這種步槍甚至不如同時代的日式三八步槍。

可見,當時整編74師作為「美械」重裝師的水分。

在戰時通訊上,該師普遍裝備無線電報話機。

其中,摩托羅拉生產的背負式調頻步話機裝備到連、營、團。

因為功率小,維修複雜,受山地等複雜地形干擾大。失去美軍可能提供諸多有效通訊支撐後,這類通訊設備效能也大打折扣。

反之,過於依賴這類時常不靈通的戰時通訊,反而影響戰時的指揮、協調。在這個方面,國軍顯得保守。

在東北、華東戰場,共軍縱隊、師一級指揮多是較大功率電台,基層單位也多使用保守的有線電話。雖然看似落後、低效,實則保障了戰時通訊的非常穩定。

在整個74師編制內,有兩個運輸營,一個是車輛,有機動車約300輛;一個是畜力,有騾馬1000匹。

這就是被很多戰史寫成美械重裝師的全部家當。

之所以專門寫了整編74師的軍改(整編)和主要裝備,無非說明,在理想主義和抗戰勝利影響下,國軍高層在短時間內,改編和換裝整編74師,尤其縮減原74軍近萬具有戰爭經驗的戰鬥官兵,進行的對該軍大換血式的軍改,可能對該師(軍)戰鬥力,有著深遠的不利的影響。

在二戰時期,德國一個機步師配置大概36門105炮和12門150炮,裝甲和非裝甲機動車輛在1300輛到1500輛之間。

此外,這類機步師還能夠得到裝甲部隊,空軍的支援、協調。

相比之下,國軍不擇時機對抗戰一線主力軍進行整編,急躁、草率間,反而破壞了軍隊本身的戰力。同時,也對該師寄以當時現代化機步師的厚望。

作為國軍軍改的試驗田,整編74師步調太大,被寄託希望太大,以至於該師不得不疲勞連續作戰,最終,走向孟良崮而全軍覆滅。

實際上,在整編74師自1946年到1947年數次實戰,到孟良崮戰役前夕,該師受到彈藥補給、武器維修等等限制,不得已,再次大規模以國產武器換裝所謂的「美械」。

現在回顧,軍改整編74師,可能是該師被覆滅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1946年10月,孟良崮戰役之前,共軍華中、山東兵團完成會師。因為會師和來自東北、朝鮮的戰爭物資的支援,陳粟重兵集團空前強大。

同年12月,該部對整編第69師發起宿北戰役,《陳毅軍事文選》記載,對付國軍工事,多有”用炮掀它”的記載。

宿北戰役國軍戰俘也多稱共軍炮兵神射,炮火猛烈的記載。

是役,陳粟集團對突出戰線的整編第69師實施穿插、分割,以五倍以上優勢兵力和絕對壓倒優勢的炮群,用最簡單的人海與火海的有效戰法,完成了陳粟集團首次對國軍主力整編師的殲滅。

其實,在孟良崮戰役之前,經在東北和朝鮮往山東的海道支援,陳粟集團已經成立特縱,擁有了配備日式加農炮等重炮在內的5個炮兵團。此外,該部各縱隊、師都有自己的炮團,或者炮營。

由此,張靈甫本人也十分清楚。苦戰近年,以慘重傷亡換取的屢戰屢勝,終究還是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進入山東的張靈甫心事重重。他預判國共此消彼長,曾與同事書信上抱怨:再過年余,死無葬身之地。

當時,陳粟會師一處的華野,常規縱隊(軍編制,類似整編74師)均是3師9團滿編。再配屬縱隊直屬特務、炮兵等特種部隊,大致2萬左右。

共軍戰時體制為野戰軍保障了源源不絕的兵員。陳毅在重大決戰,以「打掉多少,就補充多少」的命令,多見於戰史。這也多少證明,當時的陳粟集團,確實有兵員、軍火和後勤的有力保障。

在1947年初,陳粟能夠隨時指揮的機動軍力,至少是7到10個這樣的縱隊。

只需要兩個這樣的縱隊,無論人數和火力,都可以和整編74師勢均力敵。

即便如此,國軍要在全國戰場和共軍在較量中取得均勢,在東北、華北形成僵持下,在1947年初,也只有靠顧祝同、湯恩伯集團完成對山東的擠壓。

首先,南京政府可能希望東北能夠持久作戰。不至於陷入全面被動甚至被殲滅。

其次,解決山東戰區,可以直接斷掉國共大決戰的東北、朝鮮到山東的海道,打掉共軍關內各部可能得到的來自東北和朝鮮的後勤線。

再次,擠壓山東戰區陳粟集團北上、西進後,完成和平津重兵集團會師。這個會師,一方面可以繼續打擊陳粟集團,另外也可以隨時機動策應東北。

實施點上攻擊,以企圖奪得戰爭主動權,保持全國範圍全面戰爭的均勢。大致國軍當時就是這樣的策略。

可惜,這只是國軍頗不現實的一廂情願。

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讓國共雙方都存勢在必得心思。國軍全力以赴,重兵蝟集東北,卻幾乎在1947年初,就喪失了正常的機動能力。

東北被蘇聯、蒙古、朝鮮三面形成戰略上的包圍、擠壓態勢。當美國重視西歐,而疏忽《雅爾塔協議》後,東北戰區就成為共軍的天然主場,也成為國軍死地。

有時候,看到人人具稱林彪軍神,在東北屢屢完美大捷。

其實,當時東北戰區的戰略態勢如是拳擊台上,拳手要和正面的拳手搏鬥,還得應付不懷好意的裁判、助理們背後下手。

林彪不是軍神。他和陳粟一樣,都是國軍在國際戰略角弈失敗後,順其自然當了便宜贏家。

正因為國軍不切實際,非要陳兵東北。於是,國軍在戰爭最初的戰爭邏輯起點,也就帶領後來的戰爭走向死胡同。

在蘇聯、美國對中國時局應對各不相同的大勢下,國軍執意堅持重兵部署東北,堅持長期浪戰東北,堪為軍事上尤其得不償失的,國共決戰最大的戰略敗筆。

在蘇聯、美國對華態度明朗之初,壯士斷腕,主動放棄東北戰區,調有限的戰略打擊力量回歸江淮、華中,重點經營中原。同時,以期晉綏支持下,在華北形成體系化持久防禦。

如此一來,蘇聯、朝鮮、蒙古支撐下的戰略包圍大勢必將隨空間而消化。

國共內戰雙方只要形成僵持,國軍經略並強化江淮,待世界局勢變化,再作第二次「北伐」未嘗不可?

1947年是國共戰爭勝敗的分水。

戰爭邏輯起點已經出現不可逆的錯誤的大態勢下,國軍不僅沒有調整東北戰略,反而在集中可以集中的機動打擊力量的投放上,還是圍繞東北戰區去部署。

檢討孟良崮戰役,似乎看到,國軍慘敗在戰略重要的一環,即是國軍在諸多戰場,執意圍繞東北戰區,部署實施無效作戰計劃。

整編74師正是按照這一計劃,突擊淮陰,二戰漣水,一步一步向北攻擊,最後進入山東,再一步一步走入絕境。

其實,任何一場戰役,和當時大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整個戰爭是不可以剝離的。

離開當時國共戰爭的大局勢,見子打子,只去考究孟良崮上的華野主力和整編74師戰爭動態,不過是外行看的熱鬧。

在明白當時國際形勢下東北戰區的位置後,再看國軍調動天下軍力,都在為東北戰區為中心而戰的大策略,其實不難發現,越留戀東北,國軍就越凶多吉少。

整編74師被殲滅,在戰略上看,其實就是為國軍留戀東北而大錯特錯的戰爭邏輯起點,做了悲劇性的殉葬。

不僅該師,後來,戰力毫不遜色整編74師,同樣在抗戰戰場功勳卓著的新1軍、新6軍,同樣久戰無果,先後走了整編74師的老路,在東北灰飛煙滅。

即便第五軍,以及對劉鄧集團,對陳粟集團屢有建樹的整編十一師,也難逃如整編七十四師的宿命。

此外,國軍圍繞策應東北,部署了傅作義華北戰區重兵集團。

傅作義重兵集團在內戰期間,戰略目的非常模糊,全無建樹。

進入1947年,世界和東北局勢已經明朗。

假設國軍高層頭腦清晰,各路派系將領同舟共濟。那麼,傅作義集團徹底放棄策應東北,在東北國軍尚有能力糾纏林彪集團同時,大膽南下山東、河南。

如果,該部控制黃河、淮河戰區,抽調主力和南線國軍重兵集團合擊陳粟集團,山東戰事進程必然改寫。

真要如此,不僅整編74師絕不會如此命運,陳粟集團也絕無可能承受如此壓力。

山東局勢穩定,國軍態勢比如回到1937年。如果山東局勢不能穩定,國軍也可退保江淮,回到1938年。

如此一來,這場戰爭就會出現更多的懸疑。

退一萬步,如果國軍執意對東北戀戀不捨。那麼,傅作義集團也可下決心,主動放棄平津,扼守山海關一線。

一面對戰力較弱聶榮臻華北兵團實施戰略阻止,一面以主力出關,完成與東北國軍重兵集團會師。

與之策應,顧祝同、湯恩伯集團在華中擊敗粟裕集團後,也不必步步緊逼,非要尋找與陳粟集團決戰。

於是,整編74師肯定會南調,依然為南京御林軍,成為經略江淮的主力。不至於被貽誤於斯。

真要如此,坐享主場的東北林彪集團,能否有效面對突然增強的壓力,大可考量。東北戰事必然也為之出現不可預定性。

歷史畢竟不可假設。

回顧國共內戰戰史,國軍屢屢出現部署重複,戰略目的模糊。可能因素有三:

一是抗戰勝利,國軍以八年抗戰擊敗日本而自視甚高,輕估共軍戰力;

二是面子工程,國軍似乎不在全國範圍與共軍進行全面戰爭,有損政府威儀。

三是形勢誤判,國軍似乎在1948年,甚至在1949年上半年,都沒有認識到蘇、美對華局勢的應對差別,一味僵化以二戰前的國際關係,看待美、蘇矛盾。

為一個不著邊際的希望,去對待,去期待。

終於,為這個希望耽誤,國軍不僅釀成整編74師的大敗,也使得這場戰爭毫無懸疑,由最開始的錯誤,走向了最終的失敗。(未完待續)

文章轉自作者微信公眾號「流浪的橡樹」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傳抗日名將張靈甫陵墓被拆除 民怒轟漢奸
【網文】中國最帥將軍 非張靈甫莫屬
【網文】解放軍人海戰「勝利歷史」彙編
【網文】支撐共軍打淮海戰役的15名共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