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破窯賦》背後的故事

名流仙宗(13)傳奇宰相呂蒙正與破窯賦

作者:皇甫容
敬在心,搬弄佛道是爭名還是敬神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93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北宋時期有一位傳奇宰相呂蒙正,一生經歷兩個極端,幼年時期流落窮困,貧寒艱辛;入仕之後位極人臣,大富大貴。他秉性寬厚,侍親極孝。身為人子,能不計父親無情過往;身為人臣,能於朝堂之上堅持正道,力辯時政得失。一篇奇文《破窯賦》定格呂蒙正的不朽心路,也將他對命運的解讀永鐫青冊,勉勵後人。

看淡命運 撰寫奇文

呂蒙正年少時由於父母不和,父親就將他和母親劉氏趕出家門。呂蒙正和母親流落在外,孤苦無依。劉氏有感於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因此發誓再不改嫁。他們來到洛陽山上的一座寺廟裡,幸得方丈救濟,為他們在山上開鑿一座窯窟,助其安身。

此後數年,這座破窯為他們遮風擋雨,儼然成了他們的家園。呂蒙正幼年的處境極其貧寒艱辛,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上等人憎惡他們,下等人討厭他們。呂蒙正就在這座破窯中和母親生活了九年,這段苦其心志的生活經歷也演變為一段傳奇。

幼年貧窮時,人們罵他卑賤。他說:「我不卑賤,只是時運還沒到呢。」當他高中狀元,官運一路升至極品,位列三公,手中掌握著鞭撻百官的權柄,出門有威猛的保鏢隨扈,皇帝寵信他,下人擁戴他,人人都說他是貴人。這時,他說:「我不是貴人,只不過命運到來罷了。」

他將自己的一生濃縮於《破窯賦》。這篇簡短的散賦,幾乎囊括了歷代的傳奇人物,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他看開了命運設定的成住壞空,所以不為人中的事斤斤計較。父親將他和母親趕出家門,他考中狀元後,仍將父母迎接到一起,不計父親過往,恭敬地孝養雙親以至終老。

他看淡了命運的無常,當有人罵他、誹謗他,寬廣的胸懷總能化解干戈。因為他看淡了時運的花果和敗葉,才會跳出狹隘的偏見,以濃縮的文字留下千古奇文《破窯賦》,諄諄告誡後人困頓卑賤時不要怨天尤人;功成名就時不要隨意侮辱他人。不管身在哪個階層,守住自己的本分,順其自然地做好。

容人雅量 時人感佩

這段貧窮的經歷鑄就他寬廣的胸懷,他知道人生在世不易,所以很少計較他人的過錯。他剛陞遷擔任參知政事,一天他剛走進朝堂,就聽到一位官員隔著簾子說:「這小子也配當副宰相?」呂蒙正沒有放在心上,他的同僚為他打抱不平,非要讓呂蒙正去問那人的官位和姓名,被呂蒙正制止了。

下朝後,呂蒙正對他的同僚說,要是今天知道了對方的名字,恐怕一輩子都難以忘記,不如不知道最好。況且,我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同朝為官的溫仲舒經常貶損、譏諷呂蒙正,但是社稷用人之時,呂蒙正會不計個人恩怨,向朝廷推薦他。時人敬佩他的容人雅量。北宋另一名臣司馬光也特別在自己的文集中,記述呂蒙正容人的博大胸懷。

忠直敢言 盡守本分

《破窯賦》詮釋人應該順其自然,在自己所在的階層守住本分。作為臣子,呂蒙正恪守著忠誠的本分。很多人認為忠就是一味的順從,古時的忠還包含著剛直敢言,這也是事君忠誠的表現,是臣子的職責所在。

一年正月十五過燈節,宋太宗在王宮大宴群臣。君臣歡聚一堂,宋太宗乘興發表演說,談到五代時期世道混亂,各國征伐,所以生靈凋敝。周太祖率領官民從鄴南歸來,官吏和百姓卻都遭到搶掠,下有火災肆虐,上有彗星出現,凡是看到的人都很恐懼。當時,人們認為天下再也沒有太平的日子了。宋太宗回憶道,自從他登基以後,總攬政事,天下萬事都能得到治理,他每每認為這是上天的賞賜,才會有今日的繁榮昌盛。隨後他話鋒一轉,講到治理國家還是在於人為。

很多臣子都很贊同太宗的話。惟有呂蒙正起身避席,對太宗說:「陛下所在之處,百姓都會到此聚集,所以繁盛如此。臣曾經看到城外不出數里,有很多饑寒而死的人,並非都像城裡這樣。希望陛下能從近處看到遠處,這才是天下蒼生之福。」

宋太宗聽到這番話龍顏大變,默不作聲。同僚紛紛責怪呂蒙正講話太直,不給皇帝面子,掃了帝王的興致。

今人無法回到古代,再現當時的場景。但從史書的字裡行間,後人看到古代帝王的胸襟,能聽進逆耳的話,能聽不同的聲音;後人也看到,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無論在朝堂,還是宴席上,都是盡顯本分的地方。呂蒙正忠於臣子本分,所以忠直敢言,成為中國青史的一大亮點。

人如容器 量大成大器

清朝名士陳淡野所編撰的《相理衡真》是中國相學界影響最大的五部著作之一。此書有段話寫到,人就像一個容器,每個人的容量也都不同。古代聖賢帝王以天地為容量來治理國家;公侯相卿以高山大海為容量來輔佐君王。

陳淡野連續列舉幾位名人,說明不同的容量以及具體的含義。他說,古代的伯夷、叔齊有容人的大量;孟夫子有浩然的氣量;三國時諸葛亮有高深莫測的智慧之量;大唐名將郭子儀有大福之量;北宋范仲淹有濟世的德量;呂蒙正則有博大的度量。除此之外,趙子龍有膽量,歐陽修有才量,李德裕有力量。

陳淡野認為,如果一個人能擁有這樣的容量,將來一定能成就大器。( 陳淡野.《相理衡真》)

為何命運之神如此青睞呂蒙正?又是何時發生轉向,使他從寒門躍身朝堂,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或許,真如陳淡野所言,呂蒙正寬容博大的度量,效法高山大海的氣魄,使他成就了社稷大器。

附:吕蒙正《破窯賦》全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鴨。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困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凶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宰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運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懮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註福註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詩,雖然這兩句一個詠牡丹,一個詠青竹;一個象徵繁華富麗,一個象徵守節清虛,二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卻在詩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 回首看看劉禹錫的一生,細細品味他的詩作,雖然一生艱辛,挫折不斷,卻依然能將落拓的風采灑逸大唐,留下名篇典章百世流芳。他於困厄中,努力保持正面的善良天性,是否很像大隱於朝,不計榮辱悲歡的真仙呢?
  • 顏真卿留下高超的藝術成就,也彈撥了一曲弦外之音,他沒有進深山寺院,也不入洞府道觀,在這滾滾紅塵中盡心盡力地輔佐一朝,安濟一方黎民。
  • 唐玄宗李隆基天賦異稟,雖好雅樂,但秉性十分清淨。由於他崇尚文藝、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樂舞風尚蔚然成風。
  • 蘇東坡曾說,友人若想跟著他顯達富貴,那就像在龜殼上採毛織毯一樣,難之又難。他善於理財,工於書畫文章,善於救濟鰥寡孤獨,也善於引領百姓飲食文化,但他「無力」為自己求得顯赫聲名。
  • 若論蘇軾的詞章,猶如飄散在空中的春花,可以和著柳枝溫婉而歌,清麗紆徐,雅人致深;也宛如天風奏響的海濤鳴曲,氣度慷慨磅礡,似濤濤波瀾激昂排宕,胸懷宏闊。
  • 蘇軾成就一代文章,立大節於天下。其人立於宋廷,凜然剛正,心存浩然正氣,因此成文剛而不餒,能夠參天地造化,開盛衰之運。南宋皇帝在《蘇東坡全集》卷首,破例刊印聖旨及欽賜序言。
  • 杜甫能將胸懷放寬在天下,以稷契自喻,也正是因為他有一顆廣博的仁心。這顆廣博的仁心,使他看待天地的視覺非常寬闊。在他的心中,世間萬物都被賦予了生命的意義,都沐浴在無限的仁愛之中。
  • 杜甫胸襟遠大,他不止於一己之樂,一家之安。他的悲憫如此深沉,就像是精神上的支柱,承擔起命運降下的所有苦難,既不佯狂避世,也不遁入空門。杜甫一生「憂在天下,而不為一己失得也」。千百年來,杜甫流露的仁義,沉雄壯闊的胸懷依然能砥礪人心。
  • 孟浩然一生大半光陰都在隱居、交遊中度過。唯一的仕途經歷,曾在宰相張九齡部下做過幾年官吏。讀書練劍、飲酒賦詩、誦經禮佛是他生活的基本模式。他一生風流倜儻,流連山水,無暇整理文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