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再造歷史場景 台大基隆期盼再生

過去的基隆被貶為最不開心的城市,但現在,基隆市正在轉變,青年開始回鄉扎根,期盼基隆可以更好。(陳懿勝/大紀元)

人氣: 1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懿勝台灣台北報導)曾經的台灣頭,沒落的港口,消失的委託行,曾幾何時,「基隆」給人的印象僅剩下美食遍布的廟口、農曆7月的中元祭,雖然近年來隨著國際郵輪的靠岸,讓基隆得以在「版面」上多了那麼一些話題,但它的歷史已逐漸被人「淡忘」,基隆還是常被人當作台北的附屬城市。

慶安宮為基隆三大廟之一。(陳懿勝/大紀元)
慶安宮為基隆三大廟之一。(陳懿勝/大紀元)

文化部推動「再造歷史現場示範計畫」,希望能藉「再造歷史現場」的整合性推動,帶動城鄉發展,其中,基隆市政府推出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獲得8億元的經費,對於長期處於「未建設」窘境的基隆來說,無疑的是注入一劑強心針。

由下而上推動基隆歷史

基隆文化局長馬嫻育期盼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可以讓基隆變得更好。(陳懿勝/大紀元)
基隆文化局長馬嫻育期盼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可以讓基隆變得更好。(陳懿勝/大紀元)

為什麼基隆能夠取得8億元的經費?基隆文化局長馬嫻育表示,這計畫並非是利益分配或城鄉建設的案子,它與城鄉再現計畫有所不同,著重於文化及歷史脈絡,要把祖先的的生活智慧與記憶一一找回來,重新建造與這塊土地連結的根源。

基隆人正在努力轉變,期盼基隆重回「台灣頭」的一天。(陳懿勝/大紀元)
基隆人正在努力轉變,期盼基隆重回「台灣頭」的一天。(陳懿勝/大紀元)
基隆槓子寮砲台。(陳懿勝/大紀元)
基隆槓子寮砲台。(陳懿勝/大紀元)

「基隆的起步比其他縣市慢,但我們卻走不一樣的方式」,馬嫻育笑著說,為了計畫,基隆市府成立專案辦公室,從辦公室成立的條文到招標細則,都找來專業人士給予建議;同時,有別於其它縣市的聚落歷史再造,基隆的計畫從基隆港的西岸碼頭文化,延伸到東岸的大沙灣地理變革,輔以日俄戰爭,中法戰爭的歷史場景,再加上和平島的文化資產,從族群文化到環港廊帶均包含在其中。

基隆的空間跟其他縣市不一樣,臨山傍海腹地小,雖然讓基隆的建設受到限制,卻也帶來不一樣的歷史發展,「以中國的時間來看基隆,或許會覺得基隆沒什麼特別,但導入西方的歷史及日本的時間,基隆的立足點就不再只是個『彈丸之地』,而是在世界潮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重要歷史場景再現計畫的範圍很廣,分散各地甚至是單點的歷史建物與古蹟,土地整合與取得是一大考驗,「以太平輪紀念碑為例,由於紀念碑在軍方營區圍牆內,罹難者家屬進出須登記身分,更不用說中國家屬不得進入,所幸在文化部、基隆市政府與國防部協商下,圍牆得以內縮,太平輪紀念碑可以重見天日」。

馬嫻育認為,無形的文化資產就在歷史之中,基隆的土地文化養分非常「肥沃」,許多在地的文史工作室都在推廣基隆,他們自發性的文章、報導,確實讓基隆的能見度提高許多;大基隆的「故事」很多,文化局每週都會透過讀書會分享找到的資料,雖然同仁多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可以讓計畫推動得更順利。◇

責任編輯:宇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