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四兩」的力道

作者:方靜

有的人擁有無數的無價之寶,因為他心中有愛,愛人如己。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93
【字號】    
   標籤: tags: ,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的例子屢見不鮮,隨著大眾傳播媒體的發達,諸如此類的消息也時有所聞。尤其甚者,當事者失去理性、意氣用事,互相攻訐、謾罵,比過去更激烈。長此以往,攪得烏煙瘴氣,叫人耳根不得清淨。

然而,「止謗莫如自修」。對立的兩造,如果有一方願意退讓,那麼,再混亂的局面,都足以化解,正所謂的「四兩撥千斤」。有一樁發生在當前的真實事件,為這句話做了最佳詮釋。

名作家A與B,素來不和。有人問A:「B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麽?」A詩人靜默片刻後回答:「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中可以沒有他。」多麼睿智的回應!這顯示A不只是浪漫的詩人,還是富智慧的學者。

憑藉「四兩」之力,以小制大,以弱勝強,也就是「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借力使力的道理。這裡面有一個元素,就是「自信」。真正的自信,並不是為隱藏恐懼而故作鎮定,而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不輕易被外來的侵襲擊倒。最重要的是:他們明確的知道──達成自己的目標,才是價值所在。

另外,還有一個元素,那就是「豁達」。這是一種博大的胸懷、灑脫的心態,也是品行的最高境界之一。豁達者,展現出開朗、寬容的氣度,能接納別人,當然,也因此更容易被別人接納。他懂得寧靜淡泊,正視人生──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望天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何等的安適、自在!

以「四兩」之力,因應「千斤」之勢,還能夠表現得溫文儒雅、氣定神閒,可見詩人的修為紮實、深厚,賦予「四兩」超乎想像的力道。無疑的,這是流言蜚語、眾聲喧嘩中的一記清響,顯得輕盈而悠遠,十分的悅耳、動聽。#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東坡對黃庭堅詩文,讚譽他字句中有超逸絕塵之氣。
  • 根總統不僅受人尊敬,在很多人心中,他還是一位英雄,作爲來自草根的一員,他當過演員、體育解説員和工人領袖的獨特個人經歷,使得他和任何人都能找到親和感染的共通點。他的機智、風趣和樂觀,贏得了無數人的心 - 甚至包括他的對手,被稱爲 「偉大的溝通者(Great Communicator)。」
  • 紅拂見過太多拜謁的達官貴人,沒有一位似李靖不慕權貴又心繫天下。紅塵有幸,識英才於末世;相思無計,附絲蘿於喬木。憑藉多年的閱人經驗,她堅信英雄美人,合當绝配。她要做的,只是一步一步走進他的心房。她不顧更深露重,換了紫色披風,攜行囊而去。
  • 「科舉廢,世族子弟孤潔秀拔,率從釋老游」。(釋老:釋迦牟尼和老子的並稱)科舉重開,取士的只是聊勝於無的萬分之一,還時斷時續的。當年丘處機一言止殺,成吉思汗給了道士免稅免役的優待,全真教發展至鼎盛。其離俗出世的思想,對於飽受兵役戰亂之苦(對外擴張侵略、對內鎮壓起義)的宋朝遺民,尤其處於「九儒十丐」地位的知識份子頗具吸引力,吸納了大量人才。
  • 業十三年五月,一年光景走到荼蘼開盡、花期將殘的春夏之交,一場戰事的謀劃更加速了歷史改朝換代的進程。這就是唐國公李淵與其子女、謀臣策劃的晉陽起兵。其次子,敦煌郡公李世民,揹負著相士神秘的預言,帶領將士西入長安,從此踏上浴血沙場、定國安邦的征程。
  • 在軍事上反擊匈奴的同時,漢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變革,為大一統進行著準備。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評價道:「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究竟是怎樣的「制度憲章,煥然可述」?
  • 明王宗岳《太極拳經》云,武術有很多門派,雖有區別,不外乎以壯欺弱,以慢讓快。這種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的打法,只能說是一般常人的能力。太極拳則不然。張三丰《太極拳歌訣》說,不是因為手快,也不是因為手慢,而是太極拳能夠煉出太極的功能。意念指揮著太極功能在打拳,在做事,因為沒有用力,在人看來就是「四兩撥千斤」。
  • 詩歌以立意為高,探春以志向取勝,因而成為脂粉英雄、女中豪傑,即使在寶釵、黛玉、湘雲等絕世才女面前依然出類拔萃,綻放著獨一無二的玫瑰風采。
  • 北宋奸臣蔡京先後四次任宰相,掌權共達十七年之久。80歲高齡的蔡京被貶官流放,在赴儋州貶所時,攜帶大量金錢,但是他的作惡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於此。」為何大惡之人不易死呢?
  • 走棋落子,需要靜心靜思。其實人生的道理何嘗不是一樣呢?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個祥和的心態,就已經人生的大贏家了!心情煩躁之時,無論是下棋、做事還是寫文章,都會有力不從心之感;浴春風望晴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生就不只是與人對弈,而只剩下觀戰不語的心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