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華邦電差點被搶走 科技部長透漏挽留過程

人氣: 2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06日訊】台灣DRAM大廠華邦電宣布15年內,投資3,350億元(新台幣,以下同)於高雄興建12吋晶圓廠,科技部長陳良基透露,華邦電原本考慮去其他國家設廠,他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極力說服華邦電留在台灣,過程「滿驚險的」。

台灣高雄市長陳菊、科技部長陳良基與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9月25日共同宣布,華邦電12吋晶圓廠落腳高雄科學園區,廠區面積需求25公頃,估計可創造2,500個高階人才就業機會。對於華邦電投資案,高雄市經發局組投資單一服務窗口,持續提供行政協助,盼華邦電帶動產業磁吸效應。

據中央社報導,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投資金額高達3,350億元,是高雄史上最大單一投資案,但中間其實有不少曲折。促成這樁大型投資案的科技部長陳良基透露,其實新加坡早已積極與華邦電接洽,並祭出優惠條件,但幸好焦佑鈞與他是舊識,為此特地找他商量,請他協助分析新加坡設廠條件。

「當然不能讓華邦電去」,陳良基向焦佑鈞分析,12吋晶圓廠的聚落資源要有很多配合,目前生產基地設於台中的華邦電,移地設立新廠時的人力與聚落資源都必須考量,新廠馬上要找到具經驗的1,000位專業人才,還要生產順暢,在異地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還要經過「劇烈的轉換代價」。

他以台積電的對手、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SMIC)為例說,中芯不斷重金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就算初期產能可以上來,但良率不佳,一樣沒有競爭力。

陳良基強調,在台積電庇蔭下,12吋廠產能最高還是在台灣,且聚落比較完整,原物料提供者會放心在台灣投入資源,如果華邦電真的移廠到新加坡,設備、原物料、資源本身就是問題,等於要「自己打天下」,但在台灣,除了工程師與人力調度上便利許多,群聚效應更是重點,「不是隨便講講的」。

陳良基建議華邦電到高雄設廠,但高雄是傳統工業重鎮,當地人受夠了五輕污染,對於空污要求較嚴格,還有困難要克服。當時陳良基與華邦電也與高雄市政府及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單位協商,整體考量並解決環境及未來水、電需求,最後才成功將華邦電新廠留在台灣。

繼華邦電後,台積電緊接著宣布在南科台南園區興建3奈米製程新廠,經濟部預估投資規模至少5,000億元。陳良基透露,其實台積電很早就決定落腳台南的南部科學園區。陳良基表示,高雄市和台南市都積極爭取台積電設廠,但台積電之所以選擇南科,「群聚效益」是重要因素。

陳良基透露,因3奈米與5奈米製程共通性強,許多設備原料可共用,台積電5奈米廠所在的南科,也因此具備新建3奈米廠的優勢;若3奈米廠選擇落腳高雄,建置成本約會是在台南設廠的1.5倍,由此看來,台積電的選擇「就很明確」。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美國製造後,讓很多國際大廠開始評估在美設廠的可行性,陳良基說,可以感受得出台積電「有壓力」,台積電也與華邦電同樣一直在評估台灣條件是否足以支持新廠需求,這也讓他明顯感受到,「若台灣環境不夠好,人家是會跑的」。

陳良基說,現在台灣高科技產業士氣是滿高的,國際大廠跑台灣的主管層級也越來越高,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積極召開「加速投資台灣專業會議」,排除各種投資障礙,以建構友善的創業與經營環境,未來只要在法規面再鬆綁,「將來就有機會有更多投資進來」。

責任編輯:鍾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