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上)

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3)
作者:心怡
font print 人氣: 245
【字號】    
   標籤: tags: , ,

 

接上篇
作者卡爾·威特在第三章「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中,詳細介紹了在兒子三歲之前的早期教育。他認為「根據兒童潛能遞減的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著某種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千萬不能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時期。」

作者為了盡早發揮孩子的潛能,從嬰兒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撫時就開始教育兒子。他和妻子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嬰兒的需要,隨時解除兒子的不愉快,為以後教育和訓練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他在兒子4個月時,吃母乳前給孩子一點柑橘汁,後來又給一些水果泥、青菜粥。他認為「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兒子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在兩歲之前不給兒子吃肉。德國有句諺語「人的性格取決於食物」,他認為「菜食療法」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多吃馬鈴薯會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讀書、識字、學習知識,而作者認為一個孩子從嬰兒到成人的過程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至今為止很多父母甚至許多教育專家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在飲食方面,我們總認為吃的越多越好,越有益於健康。而作者認為給嬰兒吃的過飽,會阻礙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腸胃疾病,也會導致孩子長大之後過於依賴物質的享受。

一次他的妻子給兒子餵奶之後,看到兒子在哭就又給兒子餵奶,他馬上奪走奶瓶。儘管兒子的外祖母非常生氣,但他還是堅持不給孩子餵奶。他告訴妻子疼愛孩子不是一味的順從孩子,要以謹慎的態度來培養和教育孩子,妻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就不再過分的順從孩子了。可能我們會覺得作者這樣做未免過分了,但是作者認為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做起,不應該忽視任何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地方。

作者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對兒子進行體能訓練,著重「保持兒子的健康心情」,認為愉快是健康的關鍵。如果周圍的氣氛陰鬱的話,孩子就會消化不良,身體不健康,所以孩子居住的房間應該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氣晴朗時,他會把兒子帶到田野裡,讓孩子眺望綠色的原野,並且經常讓兒子在屋外睡覺,便於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

作者極力反對把孩子包起來,以免妨礙孩子手腳的自由活動,認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運動;在嬰兒睡覺時,他也極力反對把孩子裹的緊緊的,認為「一個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縛」。一次女傭怕他的兒子冷,把孩子裹在被子裡,結果孩子滿臉通紅、哇哇大哭,於是他馬上把被子打開,讓兒子在床上自由自在的活動,兒子就不再哭了,顯的非常高興。我們大多數人雖然都疼愛孩子,但是真正懂得疼愛孩子的人卻不多,大人覺的看起來很舒服,可是對孩子卻是一種痛苦。

當他的兒子6週時,長的像4個月的孩子,兒子的健康使人們非常吃驚,這就是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運動的結果。在兒子2、3週時,他讓孩子在木棍上做懸垂運動(不是強迫孩子做),還有一種是訓練孩子抓住作者的手指。因為嬰兒與生俱來就有「把握反射」,在兩個月後這種「把握反射」消失時,孩子的胳膊已經練的非常有力了,為提前進行爬行訓練打下了基礎。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精心的培養,他的兒子從體弱多病的嬰兒長成了健康活潑的孩子。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雪白的牆上橫七豎八的畫著幾道醒目的紅色鉛筆道,不用問,一定又是我那還不到四歲的兒子的「傑作」。「成成,過來!」一聲斷喝,兒子探頭探腦地從起居室跑出來,不敢走近,只是睜大了眼睛,一臉無辜的看著我,真讓我氣不打一處來。
  • “少將兒子抱在懷裡,而是讓他隨便地爬,父母不應該是他的保護神。當兒子不慎摔倒在地時,我不會去扶起他,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兒子應該從這些小事 中學會獨立的能力。他應該明白,他不能永遠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兹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 卡爾·威特面對早產一個月、大腦發育不健全的兒子,雖然傷心著急卻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仍然按照計畫進行早期教育的試驗。他認為早期教育能夠造就天才。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