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上)

作者: 朱書漢, 宋德熹
始建於1905年的臺灣臺中驛 (火車站)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滿載一世紀的蘊藹蒼蒼  

如果我們還可以遇到一位出生自19世紀後期的臺中人(註:臺中市在臺灣中部),聽他們講述以臺中火車站為核心的市區地景變化,以及那份目睹一切變化的心情,肯定會驚異於如此徹底的改頭換面。

這位臺中人大概會從小時候夾在人群中,看著日本軍隊開進臺中城後開始說起──不過他當然不會說自己是臺中人,也不會說自己住在臺中市,而會稱自己是住在「大墩街」,或是「新庄仔」、「頂橋仔頭」這類舊地名。

有一陣子,他對於尚未建築完成的臺灣府城上頭有日本人出沒,也有日本軍隊駐守在小北門的城牆上的畫面感到習以為常。他本以為這種前朝的舊建築會留在這塊土地上長長久久,然而等到他成年後,才發現日本人的心急,急著要為這座城市煥然一新─劃設新的街道、開鑿人工河、設立種滿花草的公園、建造各種可以代表現代化的建築物。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臺中火車站的出現。

他第一眼的臺中火車站,應是一座木造的小火車站,而車站建成不久,縱貫線鐵路便全面通車,這代表以後去基隆或高雄,不用再靠人力或畜力辛苦奔波,旅程縮短許多。當時還在臺中公園舉辦通車典禮,載仁親王更前來參加主持,對於一般的庶民而言,皇族與自己如此靠近,自然是永遠記憶猶新的事情。

後來,他可能為了家庭生計而忙碌,鮮少真正認真注意到四周地貌的變化,等他再一次經過臺中火車站前,才發現臺中火車站又經過了一輪蛻變──變得巍峨巨大,是舊火車站的四倍,磚石建造的站體看起來禁得起各種風吹雨打。他的心情想必擁有一種驕傲,無關乎政治或民族,只因為自己的家鄉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地標,而這地標更讓皇太子專程來到這裡,神氣地巡禮了一遭。之後為了紀念此事,日本人又蓋了一棟名為行啟紀念館的建築,在周遭舉辦了大型展覽活動,可想而知在古早鮮少娛樂的時代,宛如祭典的氣氛多麼令人心醉神迷,夜晚的霓紅燈彷彿會一直在黑夜中為臺中閃亮下去……

皇太子蒞臨臺中的那一天,身為市井小民的他,雖然拿不到月臺票、進入車站月臺上近距離目睹皇族的風采,卻可以站在站前廣場前那座光鮮亮麗的「奉迎門」旁,和大多數市民一起參與「路邊奉迎」。他擠在從臺中火車站前往臺中公園會場的人潮,與這座城市一起沉醉在這片歡愉與興奮中。據說這天的人潮造成臺中火車站周邊大塞車,是「臺中當得未曾有之盛事也」。

他和這些參與奉迎的民眾,大概很難想像不久的未來,會有一場大地震損害了這棟巍峨建築,更有戰爭、空襲的煙塵讓它陷入黯淡沉寂。他也不會想到,他會站在臺中火車站的月臺向坐上火車的日籍友人揮手道別,而四周漸漸多了操持著外省口音的中國人,正在研究怎麼修復這些因戰爭而損壞的鐵路……

在人潮中,他只是心滿意足地回頭看一眼臺中火車站,直覺著它一定會一直屹立在那裡,直到他孫子一輩之人,也會像他這樣凝望著它。@#(待續)

1905年完工的第一代的車站「臺中停車場」。(公有領域)

──節錄自《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遠景出版社/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些食物的記憶,都是人生的好食光,如今是到了我反哺報恩的時候,也要讓父親晚年生活中仍然擁有最好的食光。
  • 只有浸淫在藝術的創作與收藏、欣賞,才能靜觀萬物,悠遊天地,悅己娛人,參贊化育,開拓生命的無盡境界。
  • 「親愛的,耐心等待觀看人生的泥壤中將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來。」她的文字好像舞步,褐色和綠色是阿珠的最愛,她說這是最自然的色彩,屬於大地的顏色。
  • 台東適合慢活、漫遊,天大地廣海壯闊、景觀多變、漢原客族群加上外國人齊聚,讓它的文化凝聚成自己特殊的面相,非常迷人。
  • 日本時代會在一定的季節取特定的木料,這樣的取材法可以避免家具的蟲害,這些都是老司阜的智慧,可惜這些知識都慢慢消失了。
  • 生長的地方不同,木紋也完全不同,別人可能覺得不起眼的舊木料,在李家父子眼中都是非常珍貴的。
  • 老人已經安息在上帝的懷裡,一切榮與枯,歡樂與寂寞,如煙如灰消散。在他人生的尾聲裡,我們曾經在雲端上短暫相遇,他露骨而大膽的對我這樣的一個陌生人表白情感,現在想起來,也算是一種天真。
  • 被消費的人物,被消費的人生,被消費的故事,人來到世界上消費大地,自然也要被消費。有人進入歷史,有人走出歷史,有人繼續被消費,然而這也是被懷念的方式。
  • 自然界生物間互相追逐食用,好像是一齣設計完好的劇本,雖然殘忍,卻因此保持某種平衡與和諧。
  • 就如人生裡的每一個階段各有其特色一般,藍鈴花的花開亦是如此。當小小花苞嶄露頭角時,是修長綠葉最為繁盛之際,隨著枝梗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打開時,野地裡的野草也以一種比賽的速度,逕自發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