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心的前行

作者:青松

有多少人看似放手、退出,內心卻是愈加昇華,得到的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蘇玉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前日,給老朋友Carol電話,工作上有問題需要她幫忙。Carol告訴我,她剛剛辭職,這次幫不上忙,不過給我推薦了其他人。

Carol的辭職十分突然,我們不久前還通過電話,她絲毫沒有要辭職的跡象。我問,是最近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她做出這麼大的決定。Carol十分平靜,告訴我也沒什麼大事,工作上的問題已積累多年。

Carol在她們部門是個小領導,做了幾年,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成就,但工作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只要按著現有的步調慢慢熬,她肯定會升職。只是,她與一位上級領導意見無法統一,兩人很難溝通,嘗試過多次都沒有用,所以她放棄了。Carol說,離開她,工作一樣進行,沒有工作,她的日子也一樣繼續。

電話裡,幾句話把辭職的事情告訴我之後,Carol便開始講述她嚮往已久的旅行計畫。辭職之後,Carol要給自己放個長假,去迪拜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也許辭職並不是壞事,一直忙於工作,還真的抽不出那麼多時間隨意走走看看。

剛得知Carol辭職的那一刻,我以為她是無奈之下選擇後退一步。聊了幾句之後,發現那不是後退,而是內心的前行。放棄那點職位、權力,Carol沒有什麼波動。對下一步的打算,她也沒有焦慮。她心裡是輕鬆的,渴望接納更廣闊的天地。所以,一個人的進與退不是外人一眼所能看透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物質所得的升降來評價得失,比如,容易認為辭職是放棄、失去,被聘用是得到、成功。然而,真正的進退得失更在於心。有多少人表面上過著蒸蒸日上的生活,內心卻越來越固化、狹隘;有多少人看似放手、退出,內心卻是愈加昇華,得到的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與心的前行相比,物質生活中的進與退真的都只是表象了。@#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日本最新民調顯示,在生育後辭去工作專心育兒的女性中,有超過4成表示後悔。其主因之一是孩子長大,想要回歸職場時,卻發現很難再找到全職工作了,想找滿意的工作就更難,只能打打零工度日。儘管日本執政黨承諾推行同工同酬,但這能簡單解決女性經濟難獨立的問題嗎?恐怕很難。
  • 據日媒調查,20~35歲年輕人中,有71%都曾經想辭職。只是一時心情不好,自然不必在意。但很多人辭職的念頭都是一動再動。真的想辭職,到底該怎麼辦?自我反省?再更努力?努力尋找相處不來的上司的優點?這些「心靈雞湯」式的「解決方法」,很多時候只是一劑麻醉藥。
  • 袁天罡說盧齊卿:「他本該能知道三世的事情,因為灸烤他的手掌,就使他遺忘、失去了兩世的事,現在他只知道當世的事情了。」從此以後,盧齊卿每次談論什麼,沒有不被他說中的。附篇八字實例分析:身旺多災 身弱難養小兒命(上)。
  • 中唐時期有個男子,祖父是終生清廉勤謹的宰相,父親是安史之亂中以死抗敵、名垂唐史「忠義傳」的慷慨義士。他雖然陋貌藍膚,卻憑藉祖上福蔭拜得一官半職,又能粗衣礪食泰然處之,時人讚譽他頗承先祖遺風。
  • 才子皇帝徽宗醉心藝術,耽於享樂,宮中開支日益龐大,蔡京的改革舉措恰好為其奢侈的帝王生活提供資本。在國家太平、府庫充盈的假象面前,蔡京又從《易經》中斷章取義,提出「豐亨豫大」的謬論,迎合君慾。
  • 美國博客哈默爾(Toni Hammer)的5歲女兒這個秋天開始上幼兒園。當母親的她特地在臉書上寫一封公開信,告誡女兒如何待人處事和做自己。這十幾條禁令隨即引起網民共鳴,並在網上熱傳,或許是網民「心有戚戚焉」吧。
  • 做人就要懂得珍惜,懂得平淡,懂得簡單。做到這8點,幸福伴隨你來。
  • 在任務中,工作瑣碎、繁重,很容易灰心、厭倦;所以,要保持昂揚的鬥志,莫忘隨時為同伴加油、打氣! 而互相扶持,接受個別差異,彼此支持、陪伴,甘苦與共、不離不棄,一起面對挑戰,也一起成長與進步。
  • 至於那《九德》、《九韶》之類的宮中雅樂,他有如和煦的南風感化萬物,就像及時雨潤澤草木。他改變了民間風氣與習俗,融合南北天下的教化。用他來祭祀則神靈會感其誠而下凡,用他在王者的宴席上演奏則賓主皆樂。宮中雅樂與世俗之樂相比,哪一種樂舞好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