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認識漢字:內容深奧展示規範

作者:連理枝
font print 人氣: 345
【字號】    
   標籤: tags: , ,

編者小語:
中國傳統文化、漢字所展現出來的內涵博大、法理精深!為何在「中國」產生了中華文化?為何給中國「選擇」了漢字而不是其他的拼音文字?中國傳統文化與宇宙相繫,漢字蘊含、展現宇宙的法理。

另類認識漢字〕系列,是作者基於生命修煉的體悟,探究中華文化之根底,直問今天「人」存在的根本之道。生命艱辛萬古事,不都是為此而來?為解生之迷而來?本系列文章是作者從自己的修煉所悟解漢字之「謎」以破解生命之「迷」,看法新穎,與一般的解讀有所不同,讀者可從生命修煉文化的層面觀之、參之、解之。本文解讀漢字以傳統漢字正體字(繁體)為本。

本文

華夏文明是人類幾大文明中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古老而又神秘,而漢字又堪稱是中華文明中最絢麗的奇葩。古往今來,世人被中國傳統文化、被神奇的漢字所吸引,力求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一窺究竟。(*本系列解讀漢字著重以傳統漢字正體字(繁體)為準)

認識漢字(一)漢字內涵深刻

漢字是人類最特殊的文字。 漢字絕不僅僅是一種符號,其內涵深刻而且展現規範。不管漢字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變動,但都是有原因的,都與時代的狀態特徵是相吻合呼應的,都不是人所能隨意而為的,這背後都有宇宙高層生命的影子,都體現著宇宙高層生命的意願。就是說,漢字絕不僅僅是一種符號,他是有深刻內涵的。

字例:孬 歪
人們最熟悉的、從表面上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比如:「不好」就是「孬」;「不正」就是「歪」等等。

字例:僧
「僧」是「亻、曾」、曾經是常人之意,因為過去和尚一出家就要斷絕一切塵緣,另起法號,連父母都不認的,那麼和尚就不是過去的那個常人了。所以就把「僧」字造成「曾經是常人」之意。

字例:爹
「爹」的部首是「父多」、釋義一個人父親多,這是為什麼?其實這是在展現修煉的理。因為人是在三界世間不斷輪迴的,每一生每一世都有自己的父親母親,所以就是「父多」。就是說,漢字「爹」其實在展現人在三界輪迴中的生命狀態。

字例:黨
那麼「黨」字為什麼部首組成是「尚黑」、是崇尚黑暗之意?因為「黨」的漢字本意要表達結黨營私這一內涵,指一伙人為私利而結成的利益集團組織。就是說,凡結黨其目地都是為自己集團私利而從事活動的,有許多都是見不的人的,故「黨」為「尚黑」。

顯然,漢字「孬」、「歪」、「僧」、「爹」、「黨」等等,都是帶有信息的,是有深刻內涵的。

漢字不但有內涵,而且漢字內涵還體現一種狀態,甚至體現的是一種規範,一種標準。比如「僧」,斷絕一切塵緣專心修行是僧人的標準,偏離了這個標準,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摘編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夏大地稱為神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漢字是上天賜予的中華文化的基石。中共持無神論歪理邪說,瘋狂地破除「四舊」,胡亂地簡化漢字,極力地破壞傳統文化道德,違背了天理人道,腐敗透頂,世風日下,積重難返,倒致中共這個紅魔自己走向了垮臺。
  • 負載有五千年悠久中華文化的漢字一直都被傳呼為「神傳文字」。綜看以下國際的研究發現:漢字對兒童開發智能有神奇效果,而且和數學的語法神似,的確不愧神傳文字的稱號。負載有五千年悠久中華文化的漢字一直都被傳呼為「神傳文字」。綜看以下國際的研究發現:漢字對兒童開發智能有神奇效果;漢語和數學的語法神似,能以簡馭繁靈活思考,的確不愧神傳文字的稱號。
  • 漢字是上天給中華民族最好的禮物,它的演變發展歷史獨具匠心,趣味無窮。下面一組漢字,也許讀懂它,會給人生帶來新的領悟。
  • 2016年馬來西亞年度漢字出爐,連續5年入榜的「貪」字終於結束陪跑命運,打敗其他漢字成為榜首,反映了大馬民眾對貪腐官僚制度的怨恨。
  • 12月18日,世界小姐決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近郊美高梅渡假中心(MGM National Harbor)劇場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17位佳麗參賽,電視轉播覆蓋全球約十億觀眾。2015 和2016連續兩年代表加拿大參賽的加拿大世界小姐林耶凡此次終於成功登上決賽的舞台,她高貴、優美的氣質和她參選的主題- 「停止活摘中國良心犯器官「,完美詮釋世界小姐組織的宗旨 -「使命之美」,成為人們心中真正的世界小姐。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