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怎麼看「不工作也發錢」這件事?

人氣 683

【大紀元2017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不工作也發錢!以前,這屬於天上掉餡餅的烏托邦,供人們茶餘飯後說笑一番;如今,這成了需要嚴肅考慮的議題,瑞士因此而舉行公投,芬蘭已經開始試行,而德國政府也正在討論其利弊和可行性。很多經濟大佬也在熱議,這「無條件的工資」到底是會養出更多懶漢,還是會給人們更多自由?到底是會傷害到公民權益,還是會給人們更多保障?

人類邁入21世紀,不僅要面對諸多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待解難題,還要學會一件以前不曾面臨的事情——與機器人融洽共處。樂觀的人認為,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成就,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方便,並把人類從苦、髒、差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悲觀的人認為,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多於福利,甚至有一天會成為人類的大敵。無論樂觀與悲觀,有一點人們能達成共識,就是人類的工作將大規模地被機器人搶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之一就是「無條件基本工資」。

「無條件基本工資」到底是啥?

無條件基本工資,德語裡稱為das bedingungslose Grundeinkommen(BGE),中文又譯作「全民基本收入」,是指在不審查任何條件與資格的情況下,由政府定期定額發給全體居民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金錢,每人一份,一視同仁。

這聽上去似乎很美,不工作也有工資,還不用擔心失業。可是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這看似「好得很」的一切,說不定會引發「壞得很」的負面效應。問題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沿襲著「勞有所酬」的工作體系,為啥現在突然要嘗試「不勞而獲」?這其實也是時代的產物,這個時代就叫做機器人時代,或者叫人工智能時代。

邁進機器人時代,人類到底會獲得多少好處尚不可知,但人類會大量失業似乎已成定論,甚至已成為現實。比如富士康去年就在中國江蘇崑山的工廠引入2000機器人手臂,替代了約6萬名員工,這種事情在世界各地也已屢見不鮮。

據統計,2010-2014年間,全球範圍內機器人的銷售量每年增長17%。機器人技術的專業申請在十年內翻了三倍。2015年全球出售了25萬機器人,這是目前的最高紀錄。截止2018年,估計會有230萬機器人投入使用,比2009年超過一倍。

根據德國聯邦就業局研究院的預測,到2025年德國將有約150萬傳統職位消失。牛津大學與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也預測,到2033年英國將有45%的工作職位被機器人取代,涉及約1000萬人。

最易被取代的職位包括流水線工人、倉庫管理員、收銀員、司機、文祕等。當然,機器人時代也會在相關領域新增許多職位,比如資訊發展、軟件編程等方面,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新增職位的數量將無法彌補人類損失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說大量失業的局面無法挽回。

所以,有人提出了「無條件基本工資」方案,並認為這是”對科技進步的人性回應”,能讓民眾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並且能把大家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從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業;還能解決機器人只工作不消費,供需關係不平衡的問題。

瑞士公投拒絕「天上掉餡餅」

不過,這一提案在首個對其進行公投的國家就碰了一鼻子灰,這個國家的公民以高票反對「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認為這樣做弊大於利,這個國家就是瑞士。

去年6月5日,瑞士針對「無條件基本工資」進行全民公投,以76.9%的反對票否決了這一提案。該提案具體內容包括,無論公民工作與否,國家都應該無條件給每個成年人每月發放2500瑞士法郎(約合2300歐元),給兒童發放625瑞士法郎(約合575歐元)。而現有的養老金、失業金以及其他社會福利補助金將被取消。

當時,瑞士政府、議會兩院、絕大多數黨派,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政黨,都對該提案持反對態度。他們表示,該提案預計每年花費高達2080億瑞士法郎,政府可能需要通過減少投資和增加稅收來籌措資金,這將削弱瑞士經濟和市場競爭力。另外,這也可能引發低收入勞工離職潮,很多人可能會不願再工作,導致社會生產值下滑。

大部分瑞士民眾也認為,這樣的措施會把收入和工作割裂開來,無異於「懶漢們的瘋狂計劃」,會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並且瑞士不是一個島國,而是有開放的邊界,這樣的政策將促使大批移民試圖湧入瑞士。

芬蘭小範圍試行「基本收入」

在探索無條件基本工資的路上,芬蘭顯然走的更遠。去年8月芬蘭就宣布,為解決高失業率和經濟停滯等問題,將對該國社會保障系統進行調整,包括嘗試引入無條件基本工資,也就是全民基本收入。

根據該計劃,芬蘭政府會委託芬蘭社會保險局(SIIF)隨機挑選2000名「適齡」工人(即排除領取養老金的老人和學生)作為試驗組,每月給他們發放560歐元的基本收入取代之前的社會福利,此項收入不必交稅;同時建立未獲得基本收入的對比組進行比較,以觀察此項改革的效果。

芬蘭社會事務和衛生部官員在發布的聲明中稱,該項立法的提議主要是為了評估是否可以用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進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促進就業。因為改革後的全民基本收入,將會與目前勞工市場的各項補貼和津貼相對應。

2017年新年前夕,已有2000名芬蘭失業者被告知,自新年起會得到每個月560歐元的基本收入,為期兩年。目前,這屬於補助金的一種,但它與以往的補助金不同之處在於,在兩年之內即使能獲得正式工資收入,也不必退還基本收入。

這次被選中的2000人年齡段在25-58歲之間,他們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有資格得到工資補助和日常補助。基本收入的獲得者可以去國外旅遊最多30天,如果超過30天,則基本收入將被停發。芬蘭勞資福利部門將根據工作註冊的情況跟蹤基本金獲得者的就業情況,但並不跟蹤具體個人的就業嘗試。

芬蘭這種基本收入的試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很大反響。不過細細分析,這種基本收入與無條件基本工資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它是「有條件」的,目前只發給失業人員,而且有期限,為期兩年。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基本收入數額很低,只有560歐元,甚至低於芬蘭很多人領取的失業救濟金等社會保障金,所以這筆錢不僅不足以「養懶漢」,甚至會刺激公民就業。

據報導,芬蘭經濟目前的失業率高達近10%,人口老化和經濟停滯的問題導致該國的經濟處境十分困難。2014年,芬蘭社會福利支出高達660億歐元,如果未來實行560歐元的全民基本收入後,該項支出將降低至302億歐元左右,可以大大節省政府開支。所以,芬蘭的試行無論成功與否,其實都很難成為無條件基本工資的依據。

德國尚在熱烈討論階段

對於無條件基本工資,德國雖然沒有公投,也沒有試行,但是政治家、商界大佬、社會專家及民眾都在熱烈討論這件事。日前,德國服務行業工會(Ver.di)負責人Frank Bsirske就對此明確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無條件基本工資根本無法實行」。

Frank Bsirske表示,無法想像該如何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以支付如此龐大的「基本工資」。如果這種無條件基本工資少到讓人失望的地步,那就談不上是基本工資了,如果其數額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那就得有資金來源保障,但問題是錢從哪來?

另外,這種所謂的「無條件」也讓Frank Bsirske感到困惑,因為這就意味著這筆錢每個人都可以無條件領取,包括那些擁有資產的富人,甚至包括那些「百萬富翁」。Frank Bsirske說,「這讓我完全不能理解,這也根本不公平。」

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也對此持反對態度,他認為,這根本不可行,會有太多人因此而不再工作。他說,「其實我們已經有基本工資了,只不過不是無條件的,而是當你用儘自己的資源,還不夠用的話,政府會對你進行幫助和救濟。」

不過也有人提出,根據民調顯示,只有少部分人會因為獲得基本工資而不再工作,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繼續工作。Clemens Fuest則認為,這只是人的想法而已,現實可未必像人想的那樣。事實是,很多的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錢的刺激,才變得更加有吸引力,也讓人們更加有創造力。

另外反對者還提出,無條件基本工資可能導致企業給員工更差的待遇,因為企業會推脫責任說,大家的工資政府已經發過了,大家來這裡工作不過就是因為興趣,並不是因為錢。再者,不用工作的日子不見得會更加美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更好地規劃生活,變得更具創造性,從而實現自我,也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會感到無趣和無所適從。總之,「在地上不會出現天堂」,人們想要處處公平,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不過德國也有很多商界大佬非常支持無條件基本工資,甚至認為應該加快其實現步伐,因為數字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西門子老闆Joe Kaeser和德國電信老闆Timotheus Höttges就持贊成態度,他們認為隨著機器人大量取代人類員工,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這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對這些失業人員必須得有個妥善安排,不然會造成諸多社會問題。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勞資系統,重新分配收入。

西門子老闆Joe Kaeser表示,「社會必須解決人們的無助,基本工資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德國電信老闆Timotheus Höttges則闡明了資金來源問題,就是對那些高度數字化的企業加大徵稅,比如Google和Apple。去年歐盟甚至提出,應該讓機器人也交稅,來彌補「自然人」的損失,不過這些提議還未到實質性討論階段。

總之,面對數字化時代的大舉來襲,人們正在探索一個符合21世紀的生活方式,也許比尋找與機器人融洽相處的方式更為緊要的,就是人類需要意識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可貴之處,畢竟人不是機器。

了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責任編輯:穆華

相關新聞
德國高級經理和員工收入差54倍
德國收入高低「差」在哪?
德國大公司總裁收入知多少
德國十大無需大學文憑的高收入職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