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上市公司募款理財 分析:極不正常

人氣 2573

【大紀元2017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大陸數百家上市公司大規模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且過半資金是向投資者募集而得。外界分析,這一方面反映出大陸經濟下行,同時也可見企業沒有把資金用於生產和技術投資,意味著企業發展停滯或退步。

近日,有不同金融機構進行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數據統計,不同機構的數據差異不大,都顯示去年數百家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數千億元人民幣。

萬得金融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有767家上市公司累計投資理財產品7268.76億元,投資公司數量和資金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3%和39%。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2016年,共有828家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8902.57億元。公司數量和投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41.54%和67.70%,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理財產品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8.48%。

其中,有6家投資額超過100億元,另有6家公司購買次數超過百次。

超過一半理財資金來自募集

另外,2016年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中,有超過一半的資金是來源於從投資者手中募集的資金。也就是說,募集來的資金沒有用於固定投資,而用在了投資理財產品上。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超半數理財產品資金來源於募集,這種現像極為不正常,理財產品也有風險,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其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託計劃,而信託計劃頻頻發生延期兌付、債券違約等問題。

分析:上市公司長期投資理財不可取

英國《金融時報》2月7日報導,惠譽旗下研究機構BMI Research分析師表示,在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上市公司認為投資理財產品在回報方面更具吸引力。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如果上市公司長期投資理財產品,而疏於主業,是不可取的。

相比理財產品投資,大陸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出現增速放緩。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增速比前3季度回落0.1%。

10日一篇分析文章《7000多億資金用於理財能給股市帶來什麼?》中提到,上市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理財,實際上說明公司在走下坡路,沒有將資金用於新的項目投資和技術研發;對於股民來說,投資這樣的企業不會得到回報。

《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引述分析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做法說明,許多國有企業仍拒絕向股東返還現金,尤其是很多國有企業中,政府持股比例高於50%,投資者無法施壓企業讓其派息。#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陸銀行員工親述:年終獎5.62元 已在變相裁員
大陸銀行業淨利潤增長下滑 年終獎大縮水
大陸房企融資渠道減少 銀行收緊房貸
中共淡化10萬億地方債風險 業界指掩蓋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